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欢度2011年春节 > 11春节消息

无论在哪过年家乡都是永远的守望(组图)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11年01月30日05:31
  楚天都市报讯 采写:特派记者高东起 策划:张欧亚 张泉 统筹:张泉

  编者按

  漂泊久了,脚步总有一天会停留。温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留下了50万湖北老乡漂泊的足迹。

  如今,已有许多曾经匆忙的步履在这座城市停留下来,重新演绎家园的概念。

  这个春节,无论他们是回亦或留,选择与家人团聚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坚守,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守望团圆。

  回乡或是不回

  家永远是他的牵挂

  22日下午,温州乐清市乐清育英学校的电铃响彻校园,该校校办主任李宇(化名)正在做一学期的收尾工作。明天,他就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和在该校任教的几十名湖北老乡一起回家过年了,票是前几天就订好的。

  从湖北阳新老家来温州已经13年了,这个城市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温州就是第二故乡,他对于这里的一切比阳新老家都要更为熟悉,也更为适应,而阳新老家反而陌生了。

  1997年夏天,时年33岁的李宇,从黄石市阳新师范学校,丢下语文教师的铁饭碗,带着老婆和10岁的孩子,到温州寻找新的梦想。“趁着年轻,想出来看一看,闯一闯。”

  李宇从普通的语文老师做起,从班主任到教研组长再到教务主任,慢慢地成了校办主任。李宇经常回湖北给学校招聘教师,把不少湖北老乡带到了温州。

  李宇的妻子也由原来阳新师范附小的教师,成为乐清育英学校的小学教师。他们的儿子在温州读完初中后,由于高考户口问题,回老家阳新读高中,后考上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2010年,儿子毕业后也来到温州,目前在一家电器公司做审计。

  乐清育英学校,是当地一所较有影响的私立学校,现有2200多名中小学生。该校160名任课老师中,25%是湖北人,基本来自咸宁、黄石。李宇说:“在温州的许多学校,都有湖北教师的身影,湖北老师在这里很有名气。”

  李宇的收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7年在老家,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00元,当年到温州就翻了5倍,两口子一月赚5000元。等到春节回家,他们和20多个湖北老乡,很奢侈地享受了一回坐飞机的滋味。“当时一张机票300元,而汽车票仅仅80元。”

  现在,夫妻俩一年薪酬20万元,尽管收入可观,但是他们在温州仍买不起房子。李宇的同事兼老乡叶红先说,温州的房价高得吓人,乐清市均价2万元一平米,在这里根本买不起房子。

  虽然一家三口都在温州工作,几乎每天都可团聚,但李宇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孤独,觉得自己一家人始终是个外地人,没有真正地融入温州。“在乐清街头,我是个陌生人;回到阳新老家,除了80多岁的老母亲,我也是个陌生人。”李宇说,“老家的同学已失散多年,基本没人认识我;在这边,绝大多数同事春节一走,我也难得找到可串门拜年的人,在外充满了漂泊感。在老家教的学生,关系很亲很近,像兄弟一样;在这边,几乎没有这种感觉,他们一毕业就走了,很少联系。”“我们被两头边缘化了,像石子一样扔到温州的水里,化不了,但老家的各种关系又慢慢地疏远了。”叶红先说。

  叶红先则不同,由于家里没有老人,加上每年暑假都回老家一次,所以他有五六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春运车票紧张,我就不跟别人争了,让一年都回不去的农民工回去过年吧。”他笑眯眯地说。

  老家和新家

  两种年味都值得品尝

  温州乐清市下面的柳市镇,有“全国电器之都”之美誉。黄石的80后小伙子彭波,2002年在浙江大学读本科中途辍学,来到温州寻找梦想。“一开始给别人打工,每月只有600元的收入,后来慢慢地涨到月薪2000元。”彭波说。

  2006年,彭波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他瞄准的是新能源太阳能发电,目前该领域整个浙江省仅有他的一家企业,全国也不过十家。他高薪聘请了两个海归博士,每人年薪50万做产品研发。“我们生产的是新产品,附加值高,准入门槛高,产品很有竞争力,主要出口德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彭波一脸自信。

  如今的彭波,一年可以净赚1000多万元,在温州买了房子、车子,也算得上一个地地道道的温州人了。

  尽管如此,在彭波的骨子里,湖北情结从未消弥过。在招聘员工时,他优先雇用湖北老乡,如今在他公司上班的有60多名湖北人,他还老想着有一天回老家。“现在原材料上涨、劳务成本增加,由于产品竞争价格压低,所以这边生意也不好做。”彭波说,我已经向内地转移,在湖北注册了一家科技公司,投资两个亿的项目即将在黄石开发区上马。

  虽然孩子才六七个月大小,但浓郁的湖北情结让他毫无犹豫地作出了这个春节的选择:开车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过年。

  现任温州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的张裕,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今年46岁的他大学毕业后到襄樊造纸厂当技术员,1997年,造纸厂濒临倒闭。无奈之下,他办理了辞职手续,带着3000元来到了温州寻找新的生活。2000年,他投资创办了一家电子公司,之后又创办另一家公司,13年的打拼,使他成为大老板,不仅买了高档轿车,还置了几套房子,基本算一个温州人了。“我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哥哥他们会开车带着父母来我这里。”张裕说,他在温州又买了一套新房子,都来新房过年很喜庆,在温州过大年也是一家团聚,让老人感受一下都市的节日气氛也是件很美好的事。

  像彭波、张裕这样的千万级老板还有许多,他们已成为这座城市一支不可忽略的经济力量。

  在异乡过大年

  职责让乡情更闪亮

  据温州湖北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温州约有50万湖北人。他们中,更多的是辛辛苦苦的打工一族。

  今年48岁的关进明,来自湖北宜城市郑集镇,他和镇上的10多位老乡一起,在温州的一家建筑工地扎钢筋。“家里种地收入低,人多地少不划算。”关进明介绍,他女儿嫁到了甘肃,小女儿在义乌打工,他和老婆已经在外地打工五年了。家里还有老母亲、老父亲看房子,回家过年和他们团圆,等过了正月十五再来温州打工。今年,两口子在温州打拼一年,赚了3万多元回家过年。

  今年18岁的洪湖女孩王双,初中毕业后就到株洲、武汉等地打工,去年随父母来到温州,在一家茶楼当服务员,今年过年不准备回老家。她的表哥在这家茶楼承包了厨房,她说:“春节期间,餐馆、茶楼的生意都很好,正是赚钱的好时候。”王双腼腆地笑了笑:“没有我们服务员,顾客怎么吃饭啊?所以我要坚守岗位,还可以加倍拿工资哩。”

  和王双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开出租车的廖师傅:“春节过年,保障交通很关键,临时招人又很难。所以我们应公司要求,很多湖北老乡都不回老家过年。”来自赤壁的廖师傅在温州开出租车已近10年,他说,在温州大约有500多名湖北籍出租车司机,每年春节,他们几乎都是以车为家。“过年乘出租车的人比平常会增加很多,你说要是我们500多号人呼啦啦一下全闪了,几百台出租车一下子停摆,温州的老百姓过年想搭个出租车走个亲戚啥的,那得多难?从小的方面说,我们是为了挣钱,但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也是在为这个城市作贡献呢。”廖师傅笑道。

  像王双、廖师傅这样,在温州从事服务行业的,过年期间基本都不回家,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让这个城市更多了一份年味。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