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新京报社论:让乞讨儿童在中国大地上绝迹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2月10日01:44
  微博救助乞讨儿童行动发起短短10余日,已有1000多张照片上传。截至昨日,已有6名孩子得到解救。

  对于网民的救助热情,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通过微博回应:“我会通过微博和大家保持沟通,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各地公安部门也对网民们予以积极回应。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明星以及壹基金等公益组织也都参与进来。这无疑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

  我们希望,公安部门一如既往地保持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高压态势,也希望民政等部门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为那些被拐卖的、乞讨的儿童,提供公共救济,希望各界人士参与进来,将这个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倾全社会之力给孩子们提供保障和保护,不让儿童上街乞讨。

  倾全社会之力救助乞讨儿童,首先需要穷尽一切公权力的救助能力和救济渠道,要穷尽所有的制度资源。如果这还不够,那么就要创造出新的制度来解决问题。

  近年来,公安部门投入更大力量来打击儿童拐卖。自2009年4月,启动全国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以来,全国破获拐卖儿童案件4595起,解救被拐卖儿童6785人等。

  然而,当下所存在的很大误区,也就是认为,解救乞讨儿童,主要是“打拐”。事实上,拐卖儿童只是乞讨儿童中的一部分,同样有非常多的乞讨儿童是跟着父母乞讨或者被父母出租给了职业乞讨者。解救乞讨儿童不只是解救那些被拐卖的儿童,而是让所有的乞讨儿童,从乞讨的生活状态中解救出来。因此,在解救乞讨儿童背后,其实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儿童权益的维护和救济。

  由此而言,不让儿童乞讨背后,需要司法、民政、教育等部门更大的作为。不得不承认,近年来,很少见到地方司法机构主动起诉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以维护乞讨儿童的权益;另外,地方民政部门对乞讨儿童的公共救济也亮点乏陈;当然,当那么多的儿童以上学为名乞讨之时,其原籍与乞讨所在地的教育部门,也往往在袖手旁观。

  在此之外,更需要深思的则是,当这个社会越来越富庶、越来越文明的时候,为什么利用孩子乞讨这门生意,仍然光天化日之下出现在高楼大厦的旁边,出现在车流滚滚之中?这里边产生了怎样的伦理塌陷?无疑,这是底层版的金钱至上,是生存在马路上的不择手段的商业伦理。

  儿童权益事关人伦和社会的底线。让孩子喝上安全的奶粉,让孩子不在大街上乞讨,都应当是所有公权力机构和大人们基本的责任。然而,遗憾的是这条底线屡屡被突破。

  面对事关儿童权益的一切,全社会无处可退。儿童权益不可侵犯,不只是需要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更应该成为所有人内心中不可触犯的道德律条。

  我们期待,政府部门、解救乞讨儿童行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要仅仅停留在一个个“打拐”个案的胜利,不要变成一阵风。只有救助了所有非拐卖的乞讨儿童,才不会有儿童被拐卖去乞讨,这项任务显然属于“持久战”,面临的社会挑战更多。然而,如果我们看到,这个过程既是为了保护儿童的权益,也是全社会去努力修复和维护一条共同的伦理底线,那么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孟德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