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区 > 《环球人物》最新

十大“个性贪官”内心独白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11年02月15日09:54

  王亚丽,副书记“一身”是假

  2010年3月14日,河北省纪委通报了石家庄市原团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常委王亚丽“骗官”案的调查进展。通报说,王亚丽因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已被依法逮捕。

  王亚丽本名丁增欣,1969年出生,石家庄市无极县张段固镇西验村人。1989年,她认后来成为石家庄金华停车服务中心法人代表兼董事长的王破盘作干爹,并改名为“王亚丽”入了城镇户口。1996年,王亚丽在王破盘和时任石家庄市交通局局长王志峰的帮助下,调入交通局。

  与此同时,王亚丽不断伪造履历,称自己12岁进了河北省军区后勤部,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做药剂师,还是正定县武装部干部。

  1997年底,王亚丽与王破盘关系破裂。王亚丽找到了新的“贵人”——时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张振江。在张振江“力荐”下,王亚丽当上石家庄市团市委副书记。

  2008年8月8日,王破盘去世,留下了一座价值4.5亿的在建大厦。贪心的王亚丽自称是王破盘唯一的亲生女儿,要求继承遗产。王破盘的女儿王翠棉请律师展开调查,掌握了王亚丽伪造档案、履历及非法侵吞王破盘公司的证据,并实名向石家庄市、河北省及中央各级纪检和组织部门举报。最后通过调查,王亚丽被依法逮捕。

  本刊第131期《中央严查12起买官卖官大案》,详细报道了此案。

  著名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告诉本刊

  贪官有“个性”,反腐有共性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到底什么叫“个性贪官”?在深入调查了上述贪官的“个性化”贪污行为后,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

  环球人物杂志:《法治影响生活——2010年中国法治蓝皮书》提出“个性贪官”概念,您怎么界定“个性贪官”?

  林喆:我理解的“个性”二字,就是官员贪腐的特殊性,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是腐败形式的特殊性。这些贪官的“个性”手段,本质上属于腐败分子的创新方式,是他们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贪腐形式,用来达到以权谋私的目的。这些手段有别于以往,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在监督时,往往会忽略这些手段。第二,他们也具备其他贪官的共性,又在共性下发展出“个性”。比如利用情妇腐败,以前常见的是贪官让情妇的公司包揽工程,而“个性贪官”杭州市江干区城建办原主任乔志东不是这样,他让情妇直接出面,向老板、包工头索贿。万一事发,他可以以“不知情”的名义辩解。

  环球人物杂志:能否点评一下您印象较深的“个性贪官”?

  林喆:“个性贪官”的案例与以前的案例有所不同。以前受贿就是受贿,现在这些“个性贪官”受贿都很滑稽。广东省增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邱伙胜“含泪”受贿,号称如果不给钱,他和他老婆就要跳楼了,“以情动人”地去索贿。以前贪官想往上走,靠的是买官卖官,但“个性贪官”里的王亚丽却是靠造假,除了性别是真的,学历、党龄、工作时间都是假的。以前贪官习惯一次腐败出“天文数字”,现在是玩“蚂蚁啃骨头”。河南封丘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在任职期间贪污受贿总额上千万元,但分为1575次受贿,创下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以前官员落马重点查的是个人名下资产,但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案发后是查出整个家族资产达20个亿。而且她利用权力,依靠政策的倾斜,影响股票走向、房市走向,为家族敛财提供方便,这也是很特殊的。

  环球人物杂志:贪官有“个性”,是否意味着反腐难度在加大?

  林喆: “个性贪官”的出现,是向反腐败提出的挑战。贪官的贪腐手段不断变化,其危害性在增加。比如,2010年出现了“坐牢补偿费”这种新的腐败形式。贪官入狱后,一些行贿者觉得他出狱后还有可用之处,继续送财物。但此时,贪官的官员身份已经被剥夺,只是一个权利受到限制的公民,通俗地讲是个“受限制的普通人”,这种身份还算不算受贿呢?这要求纪检部门对这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反腐败的手段也应随之变化,掌握腐败分子新的手法,对其给予坚决的打击。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谈到贪官大家不注意,而一说“个性贪官”就很关注呢?

  林喆:人们总是会对比较新鲜的东西感兴趣。当大家对贪腐行为习以为常的时候,对新形式的“个性贪污”就会充满好奇,因为里面有些东西很搞笑,比如“含泪”索贿,民众觉得不可思议,便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我相信,如果出现了“个性反腐”,民众也一定会关注的。

  环球人物杂志:针对“个性化腐败”的趋势,我们有哪些措施?

  林喆:无论贪官有怎样的“个性”,我们的防范措施应该是共性化的,就是坚持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这些方针对任何个性化腐败都是行之有效的。

  我还想特别强调一点,看过这些“个性贪官”的资料后,我感到非常恶心。这些官员竟然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根本不知道“廉耻”为何物,突破了人性的底线。我们要自问:这些干部是怎么被提拔的?有的在位在岗10多年,要不是落马的话,都不知道他(她)竟然做过这么多可耻的事。这对我们的用人制度和监督制度提出了拷问。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