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志愿者漫步“火星” 将在模拟火星表面勘察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2月19日01:23
昨天,王跃与一名俄罗斯志愿者走出登陆舱,在模拟火星表面采集土壤岩石样本。电视截图
中国志愿者王跃。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李铁铮 通讯员孙海荣) 据“火星-500”试验中方项目负责人白延强介绍,昨晚6时,在经历了260天的密闭飞行后,中国志愿者王跃走出登陆舱,成功踏上模拟火星表面,在“火星”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火星—500”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过程模拟从地球往返火星的一次试验。模拟登陆火星试验在位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密闭试验舱中进行。模拟火星表面的是1200立方米模拟舱,里面用灯光模拟星光,表面铺满沙砾,还有供志愿者休息的特制椅子。

  王跃与俄罗斯志愿者斯莫列耶夫斯基身穿白色火星服一同出舱。他们将在模拟火星表面完成一系列勘察任务,其中包括使用磁强仪寻找“火星”正负磁场、采集土壤岩石样本,并用专门容器将其带回“返回舱”等。医学检查显示,王跃出舱前的身体状态非常好。

  白延强说,王跃所穿的火星服有自动调节的压力装置、通风装置和通信设备等,重达32公斤。按照人体负荷,穿着这套火星服作业的时间强度为2小时。志愿者完成出舱活动后,科学家还要对他们的立位耐力等情况进行研究。

  据白延强介绍,在登陆舱停留“火星”期间,志愿者除了出舱作业,还要在舱内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登陆舱里设置了操作作业平台,有头盔显示系统、操纵杆、监视器等。志愿者通过这些设备进行虚拟仿真操作,能模拟在火星表面搜寻水源、为受伤的志愿者提供远程医疗救助,以及火星发生沙尘暴等情形。此外,志愿者还将使用虚拟技术软件,驾驶载人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作业,模拟发生流星雨时志愿者从“火星”表面紧急撤离的情况等。

  据悉,模拟登陆火星于本月14日、18日和22日分三次进行。根据试验安排,三次出舱活动结束后,登陆舱将于23日脱离“火星”表面,与主舱对接,返回地球家园,预计今年11月初“抵达”地球。

  狭小卧室仅有3.4平方米

  在为期520天的全过程中,由于真实模拟密闭飞行状态,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工作能力都会造成极大影响,也会经历很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考验,但可以得到许多有关人类耐受能力的准确数据。

  最狭小的卧室

  最“恼人”的试验最“紧急”的情况最奇怪的舱壁最意外的访客

  550立方米的实验舱安装了很多摄像头,属于王跃个人空间的只有3.4平方米的卧室,包括一张床、一张桌子、加上床下的储物空间。

  卧室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张杨利伟的画像,王跃说,“杨利伟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代表人物,就像俄罗斯的加加林一样。照片不光对我是一种激励,我也借此告诉欧洲乃至世界宇航界的朋友们:中国人来了!”

  最“恼人”的试验

  全部105个项目参试,都要依靠志愿者完成。6名志愿者日复一日地抽取血液、尿液、唾液等,单调的工作难免让人感到乏味,而身上佩戴的一些仪器设备有时也让他们“叫苦不迭”。以脑电极试验为例,志愿者晚上要戴上电极帽,监测夜间睡眠期间动态脑电图。由于头皮上布满了电极贴和导线,志愿者睡觉时感到不适。试验高峰时,王跃和同伴每月要戴上7个晚上。

  最“紧急”的情况

  去年12月初,实验舱电力系统突发故障,发出火灾警报。舱内顿时一片漆黑,空调停止运转,微波炉无法加热食品,冰箱食品开始解冻,只有应急照明和应急通信还在工作。

  其实,这是一次紧急情况演练。王跃和他的同伴按照行动指南沉着处置。他们远离火源,等待撤离。数小时后,启动了一个冰柜,把速冻食品转移到供电的冰柜中。一切处置完毕,王跃在黑暗中弹起了心爱的吉他。那一晚,他们在无噪声的舱内睡着,等待第二天电力系统的恢复供应。

  最奇怪的舱壁

  健身舱里有一面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墙。研究人员采取技术手段使它保持一定的湿度,以满足一些微生物对潮湿环境的偏爱。他们在这面墙上放置了很多金属盘,每个金属盘上都刷了能够抵御这些微生物生长的涂层。

  据了解,这项试验的目的是在将来真正的火星之旅时,科学家可以了解用什么涂料对舱壁进行处理,使得微生物不能在舱壁居住和繁殖。事实上,在国际空间站中,曾发现了两百多种细菌和真菌在失重和极冷的条件下依然存活。

  最意外的访客

  飞行100天时,王跃和同伴收到了舱外一份特别的视频“礼物”3个白胡子老爷爷,手捧3束花,在视频中对6位志愿者说了一段鼓劲的话。原来他们是长期密闭试验的先驱。以乌里比谢夫为首的3位研究员,在1967年3月进入50平方米不到的舱内呆了整整一年。

  试想40多年前,没有电脑、没有电子书、没有MP3,3位前辈每天的任务就是工作和试验,娱乐只有看书和下棋。相比之下,王跃的生活还算幸福。

  王跃“火星”之最

  “火星之旅”七大怪

  衣服不用洗:每10天洗一次热水澡,每3天换一次内衣,脏衣服和其他生活垃圾通过特定通道传出舱外,不用自己手洗。由于舱内水源有限,舱内每天运动大汗淋漓之后,只能用毛巾和纸巾擦擦身。

  通讯有时滞:为了模拟真实的飞行状态,与外界的通话设置了20分钟时滞,一条信息来回就是40分钟。有一段时期关闭了通话,以发送无线电报和传输视频影像的方式进行联络。

  昼夜看不见:志愿者在舱内看不到日起日落,光暗周期发生变化,环境时间暗示也在改变,这些因素打乱了稳定的身心状态,会影响志愿者体内的生物节律。这种变化规律也是试验的重要研究内容。

  蔬菜自己种:志愿者的食物大都以罐头食品和脱水食品为主,很难吃上新鲜食品,除了舱内温室里种植了少量蔬菜。这些可以作为配餐。此外,种植蔬菜的另一个功能是改善单调环境对志愿者心理的影响。

  吃饭看菜谱:吃饭像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样,有严格的规定。俄罗斯试验主办方定好了食谱,值班的志愿者去存贮舱里取第二天要吃的食物。种类基本上有面包、奶酪、土豆、苹果汁等,这些西餐不太适应王跃的口味。王跃说,很怀念舱外的食物,想起了北京的拉条子,还有某饭店的米线。

  读的是“旧闻”:志愿者在舱内看不到电视,也无法上互联网。中方试验队定期给王跃传入电子新闻等,但由于时滞的关系,难以保证及时收看到当天新闻。南非世界杯期间,足球迷王跃也只能苦等试验队传入赛事结果。

  头发互相理:理发成为志愿者的“必修课”。头发长了,大家相互理一理。有一次,意大利迭戈一上来就把王跃的头发理秃了一块,最后索性理成了大光头。王跃笑道,“这对于头上戴电极、抹硅胶倒是方便。”

  火星探测史

  上世纪60年代 随着人类开始具备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火星探测器开始了问天旅程。1960年,苏联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但发射遭遇失败。两年后,苏联发射“火星1号”探测器,这枚探测器成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当它飞离地球1.06亿千米时,却与地面失去了通信联系。尽管如此,它仍被看做火星探测的开端。

  1964年 美国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水手4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火星飞越,并向地球发回了21张火星照片,此后又在环绕太阳轨道上对太阳风进行探测。此后,苏联发射了“探测器2号”、“火星2号”等,均以失败告终。

  1971年 苏联发射“火星3号”,实现了第一次火星软着陆,但由于赶上火星沙暴,探测器仅工作了约20秒便与地球失去通信联系。

  1971年5月 美国“水手9号”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探测器,水手9号发回了7329张照片,覆盖了火星表面超过80%的部分,同时还对火星的两颗卫星进行了探测,取得了重大成果。

  1975年 “海盗1号”、“海盗2号”探测器分别发射,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后,正常工作了数年时间,通过试验证明了火星表面没有生命迹象。海盗号火星探测计划总共向地球发回了数万张高清晰照片,而“海盗1号”迄今为止依然保持着在火星表面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美国的“海盗号”探测计划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火星探测计划之一。

  上世纪90年代 一系列新型火星探测器继续发射升空。

  2002年 美国的“奥德赛”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层中可能存在丰富的冰冻水。

  2004年 美国的“勇气号”发现火星上沙尘暴和尘卷风并没有预计的严重。

  2008年 美国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首次证明火星存在水冰。

  2009年 美国太空总署在夏威夷的红外望远镜首次在火星上发现甲烷。

  今年 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启动“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前不久他们还宣布,2037年把人送上火星。

  中国也加快了深空探索的步伐,将在今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卫星“萤火一号”。

  作者:李铁铮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