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警察手记:京师四小名捕破案传奇吴若甫被绑架案背后的故事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2月27日10:49
  文/萨苏

  那天和老尹提到绑架吴若甫的案子,是很偶然的情况,好像起因是在警察博物馆看见一个农家院子的模型,比例精确,每扇门每扇窗还有ABCD甲乙丙丁的标识。当班的警察说,这玩意儿是为了解救吴若甫准备的,他当时就被关在这排房子中的一间里。那些ABCD的标识是每名警员出击时的位置,出发前头儿就是对着这个模型给大家分派任务的,细到冲进去后谁用防弹衣捂吴若甫的脑袋,有罪犯从门里跑出来谁打左脚谁打右脚。条理清楚,责任也清楚。

  整个解救行动十分成功。所有门窗在同一时间骤然破碎,一切在两秒钟内结束,三名绑匪尽管上了膛的手枪就在身边,却没有一个来得及抄枪反抗。从录像中可以看到,警察把一名扑翻在地的绑匪拉起来时,神态愕然的绑匪嘴里还叼着一根已经压扁了的烟卷,竟没有来得及吐掉。

  吴若甫的案子当年轰动北京,老萨一听居然是此人被绑的细节,顿时来了兴致,出了博物馆就拜托老尹帮忙,找找有没有朋友参加了这个案子的侦破。这样精彩的行动,细节一定不少。

  结果真正破案的警察第一个感想就让老萨没想到:这样的案子,我们喜欢。

  喜欢?因为绑的是吴若甫?

  不是,因为那几个绑匪,那是真正的好对手啊!

  一般人的看法,大案、重案的案犯,应该是警察的好对手。实际上这个看法有些片面,所谓大案、重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新闻影响力。作这种案子的案犯有些只是比较愣,胆子大得没边儿,或者变态而已,并没有多少犯罪技巧。对警察来说,谈不上是什么对手。绑架吴若甫案件中,几名案犯都是令警察最兴奋的那类对手。这有什么标准么?有的,绑匪中的三名主谋,都是多次进出劳改农场的刑满释放分子。用警界的说法,这样的案犯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有理论基础,劳改农场是个染缸,要么出来重新做人,要么在里面会耳濡目染犯罪的手段和方法,掌握一定反侦查能力;第二,有实践经验,案犯都有亲身犯罪和与警方打交道的经历,心理素质稳定;第三,有良好的体力。我国劳改农场里,犯人每天都有土方量的,连续几年强制性高强度体力劳动,营养上又并不缺乏,这样下来快到出狱的时候劳改犯都堪称四肢发达;第四,正在犯罪的最佳年龄。一般初次入狱的犯人出狱时多在25-35岁之间,正是一个人身体和智力的巅峰阶段。出现这样的职业半职业案犯,作案手段巧妙而又敢于亡命对抗,才是警方真正又看重又紧张的好对手。

  以绑架吴若甫案为例,其中第一个被捕的主犯王立华,时年27岁,曾因抢劫入狱九年,被捕后和警方斗智斗勇,死扛到最后一刻才被撂倒。

  这个好对手留下了一个富有心计又颇显狂妄的细节。

  说到这个细节,我们就得谈起另外一个问题。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吴若甫被绑架的时候,他是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他被绑走,那位朋友当时并未全力阻止,生死与共,是不是因为胆怯或者不够义气呢?王立华留下的细节说明,要这样评论吴若甫的这位朋友,是比较冤枉的,搁任何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当时都不敢上去玩命。

  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王立华留下的一件证物,今天就摆放在警察博物馆里,那是他自制的警官证,堪称惟妙惟肖。

  假扮警察也有个扮得像不像的问题呢。

  绑架吴若甫的时候,吴的朋友曾上前讲理。王立华立刻亮出了这张警官证,而且说得很清楚,别妨碍公务!扣他就有扣他的道理,你不服可以抄我警号上市局投诉。

  混乱之中,那位朋友还真被这一手给镇住了。换我,估计也得给镇住。

  直到车都开走了,这位朋友才反应过来这几个人怎么看也不像警察啊!这位朋友正拍着一个警匪的电视剧,和警察打交道不少,一冷静觉出不对地方来了。马上就报警了。不过这个也在王立华的意料之中,这张警官证的作用,也就是为了当时摆脱旁人的纠缠。

  巧妙而大胆的是,他这张警官证上用的名字,就是他的真名减去一个字:王华。

  这一手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听见绑匪中有人不慎叫了他的真名,看过这张警官证的人也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他们在用化名相互称呼。这一手大胆的是,等于明着留给警方一条线索,看你抓不抓得着。警方把这种行为称作狂妄。

  这也是一个教训,对案犯来说,除非您有开膛手杰克那种本事,最好不要让警察觉得你狂妄,否则只会对自己不利。

  吴若甫案的具体侦破过程和双方斗智经过,可以找到很多公开报道,重复起来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趣味,至少据我所了解的情况,这些报道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很真实可信的。比如徐韬的实地跟进拍摄,堪称惊心动魄。对于她见到吴若甫时语无伦次的祝福,现场的警察认为大可原谅,她那是紧张的啊!女的比男的容易激动,在这时候她说什么都正常,哪怕上去咬我们队长一口,都正常。对这位敢于跟着大伙儿往里冲的女主持人,警察们评价比较高。

  那几个劫匪的确堪称职业,有位朋友说过这样一件未经证实的事情:首犯王立华被捕后被带着到处指认地点,其间还要求见一见女朋友,跟那女的在警车上警察监视的情况下拥抱告别,事后警察搜索发现王身上新藏了一把小钢片,就是那女的趁拥抱时藏在他身上的,而那个女的和他之前只见过两三次。

  所以对他们发动的行动颇有危险性,徐韬跟着冲上去是有点儿玄乎的。她在解救行动中拍摄到了第一张吴若甫的照片,这张照片意义深远,要是案犯藏着啥手雷之类的武器把大伙儿全都送上去了,这张照片恐怕够得普里策奖的资格。

  这张照片似乎网上没有,可以看到的是两个警察前后夹着吴,蹲在地板上,吴若甫从警察的侧面伸出头来。根据警察的回忆,当时一冲进去,看到吴若甫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扑上去,预先安排好的三名警察立刻用三件防弹衣把吴若甫保护起来,一件遮前胸,一件遮后背,一件挡在他头顶,至于胳膊腿之类不太重要的地方就顾不得了。和吴若甫同样被绑架的另一名人质也享受同样的待遇。

  (未完待续)

  《警察手记:京师四小名捕破案传奇》是著名军史作家萨苏先生与警察尹红志合写的一部纪实文学,主要描述以北京站警察老尹等为代表的基层公安民警,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破获一系列大要案。这里面有狡猾的小偷,也有凶狠的大恶,一个个惊险有趣的破案故事经萨苏妙笔实录,顿时活灵活现。其文字朴实无华,却又谐趣丛生。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