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院士解钱学森之问 只学不问的大学生只算幼儿园水平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2月28日08:28
  人民网2月27日电(记者赵竹青)“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临终前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担心与忧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赵文津25日做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众学子交流,从“钱学森之问”谈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他强调,要创新特别要学会提问,“只学不问”的大学生只是幼儿园水平。

  赵文津表示,当前中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许多矛盾,如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未来社会的建设年轻人应承担主要责任。如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我希望大家关注"钱学森之问",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大事。”赵文津院士说,“我们要由一个人才资源的大国,真正变成人才资源的强国,很需要真正出一批大专家、杰出人才,解决一些重大疑难问题。”

  赵文津院士讲到自己1953年21岁清华物理系毕业,被国家分配去做物理探矿的工作,当时国家建设非常需要资源,但在这方面还是刚刚起步,一片空白。“那时候还没见过仪器,仪器都得自己装,能用不能用先试试再说。仪器没有,知识没有,你说这矿怎么找,这难度多大?但是有一条,大家思想很清楚,中国的问题,得中国人去解决,你不解决靠谁?后来当然有苏联帮了我们,但苏联专家一撤照样还得靠我们自己。”

  “在国家的重大问题上依赖别的国家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自己。”赵文津说, “现在的大学生都不是小孩了,应该给国家挑大梁了。”

  赵文津给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五点希望。

  第一,必须要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立大志要为国为民的做一番事业。“这是你的动力,你的方向,有这样一种信念的支撑,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赵文津院士说。

  第二,抓住机遇,把什么事都看成是一种机遇。赵文津说,“你比如在学校学习,这就是你一天的机会,你参加某一项工作,也是一种机遇,这种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要奋力拼搏要珍惜,不能混日子,否则将来会后悔。”

  第三,会学习,特别是要学会“问”。“你问的越多,创新性就越大。”赵文津形象地说,“你什么都没问,人家做完了,你什么都不懂,也提不出问题,就吸收了,那是幼儿园的水平。而大学生应当有分析批判能力。对,我继承;不对,我发明。这就叫创新。”

  第四,要有开拓精神。赵文津认为阻碍创新的一大因素是因为中国社会的保守思想、保守习惯、保守势力仍特别严重,很多人不敢提建设性意见。

  第五,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要办成一件大事,没有团队精神办不成。如果每个人都强调自己,形不成一个团队,是不行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赵文津院士最后引用了《中庸》中的这段话来总结学习的方法。并且补充了一点:“做完以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过去这认识,这段实践对不对。”

  作者:赵竹青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