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人民币升值对缓解通胀作用有限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3月01日05:09

  人民币升值对缓解通胀作用有限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1春季预测报告称,人民币升值对缓解当前中国通胀作用有限,且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需求的依赖。

  ■本报记者 赵海娟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为中国抑制通胀支招,他认为中国应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中美两国都有利。人民币升值真的能有效抑制当前中国的通胀吗?2月26日,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1春季预测报告认为,人民币升值不是降低通货膨胀的有效办法,且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需求的依赖。

  该课题组假设人民币连续两年平均对美元升值15%,模拟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15%CPI平均每年仅下降3%左右,报告认为,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对降低通货膨胀效果有限。

  报告分析称,一方面出口对汇率变化缺乏弹性,模拟显示,人民币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升值15%,仅能够导致出口增速小幅度下降;其次,总进口没有明显变化,因为人民币升值引起的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加快被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的下降相抵,总进口增速变化幅度仅在1.5%左右;而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性经济体,国内物价受进口物价的影响不大,这也降低了人民币升值对控制通胀的作用。

  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课题组认为,人民币升值虽然能够使净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减少对外需的依赖。但内需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增长率的上升,无法提高居民最终消费的增速。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对投资需求的依赖程度,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此外,针对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入型通胀,从而抑制中国通胀的说法,课题组成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陈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国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并且主要是由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所引发的,与其相比,输入型通胀因素对中国的影响不大。

  但近期,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涨,很多人担心这一现象会导致中国的PPI上升,从而传递给CPI,以致国内通货膨胀风险加剧。但课题组成员、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由于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是过剩的,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中存在梗塞,不会很快传导过去。此外,我国现在很大一部分原材料进口是为了加工贸易,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工贸易将逐步压缩,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将进一步降低。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缓解当前中国通胀作用有限。

  鉴于以上原因,课题组强调人民币升值要适当,不宜过快。应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特别是不能将人民币升值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

  此外,针对中国通胀的形势和特点,报告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进一步明确态度,在控制通胀与追求增长之间做出权衡,并在二者的数量组合上做出明确选择;要实现将通胀控制在4%的政策目标,就必须坚决地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9%左右,在民间资本投资需求全面恢复后,必须坚决地抑制政府主导型投资的扩张;控制通胀同时也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充分重视通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农村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