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有毒化工原料的“一滴香”,近日被卫生部“正名”。当天,卫生部召开食品添加剂新闻通气会介绍,经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调查发现,“一滴香”、“火锅飘香剂”等产品属咸味食品香精,如按照标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3月2日《京华时报》)。
本来,“一滴香”在经过媒体报道之后,已成臭名昭著的典型,永世不得翻身;没想到大半年之后,卫生部居然出面为其“正名”。作为权威的话语者,卫生部为“一滴香”正名,挑战的当然不是什么权威,而是能够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万民之口,无疑更是需要勇气。仅从这一点看,卫生部此举绝非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也许是出于一种习惯性的经验,政府辟谣似乎从来就是不可信的,与此正好相反,媒体的揭黑报道总是百发百中。不知有没有人想过,被我们信奉的这两个极端中,是否同样存在着“冤案”?因为,当个体的理性思考被省略,无论我们相信的对象是什么,最后都有可能沦为一种“迷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反思,在卫生部为“一滴香”正名却收获骂声之时,我似乎反倒看到了一种政府责任的体现。
倘若我们愿意相信卫生部需要勇气的“正名”之举,必然有着一定科学根据而并非全然冒充权威,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对于“一滴香”背后很多依此生存的企业来说,这肯定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作为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监管部门,正如公众认为卫生部为我们辨清“一滴香”的真面目是其当仁不让的政府责任;倘若事实证明背后确有“冤情”,那么那些依赖“一滴香”生存的企业,自然同样有理由认为卫生部为“一滴香”正名也是其当仁不让的政府责任。
湖南舒圣祥读者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