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 > 2011年全国两会最新消息

广东五华5926宗水利工程多设施陈旧 政府无力修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1年03月04日01:51
五华县横陂镇红光村岩公坑山塘已干涸十来年,白色抽水管成了摆设
五华县横陂镇红光村岩公坑山塘已干涸十来年,白色抽水管成了摆设

  南方农村报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提出用5到10年时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文件同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各地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成果?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南方农村报与南方日报合作,邀请数位全国人大代表,深入粤东西北地区,实地调研广东农田水利现状。

  我们发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水库、水渠年久失修,部分遭到侵占和污染;与大中型水利设施的连年投入相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农业发展一块亟待修复的短板——水源、渠道的多头管理,降低了村级水利设施的灌溉效率,而基层政府减少甚至不再进行建设和投资,则使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利益驱动下的采矿、采砂等活动,也让农田水利设施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

  今日起,南方农村报推出系列报道“百废待兴:广东农田水利现状调查”,为即将到来的水利建设高潮擂起战鼓。

  或布满垃圾,或杂草丛生,本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圳里,春耕时节却不见水流——这是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赖秀华、何伟英在五华县横陂镇与记者一同走访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不是个别现象,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已成为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两位长期生活在基层的人大代表发出了如此感叹。

  渠道干涸 粮食减收15万斤

  又到了一年春耕季节。2月22日,当记者来到横陂镇崇文村时,几位村民正在农田里艰难地耙地。

  “没有水灌溉,种什么也白搭。”村民告诉记者,这片曾经的水田已好几年没有被耕种,土里长满了纠结在一起的草根,他们打算将其改成旱地。不到10米外,便是五华县东方红水库的主干灌渠。渠中滴水全无,长满杂草。

  2月23日下午,当听说赖秀华、何伟英也来到崇文村了解当地农田水利失修的状况时,附近不少村民闻讯前来反映问题。

  位于灌渠下游的红光村村支书魏仲进感叹道,因为年久失修,水圳堵塞、渗漏问题严重,水库放出来的水,最远能流不到1公里。

  为了证明所言不虚,魏仲进与几名村民骑摩托车,领着赖秀华、何伟英,把长约8公里的水圳走了一遍。

  两位代表看到,干涸的灌渠伤痕累累——靠近墟镇的一头成了生活垃圾的积聚地,其它圳段则多数被野草和淤泥占据,有些地方淤泥深达半米,裂缝和老鼠洞清晰可见。除此之外,部分渠道也被农田侵占。“圳宽从以前的2米变成如今最窄处不足30厘米。”魏仲进说。

  当地村民告诉两位代表,他们守着水库和水圳,种的却依旧是“望天田”。2009年大旱,红光村400亩水稻全部枯死绝收。

  “去年,村里的水稻减收了15万斤。”魏仲进说,在红光村,近百亩农田因为缺水问题抛荒,许多水田被迫改成了旱地。

  收费管护  近几年没人交钱

  魏仲进称:“这么多年,农村水利一直在吃老本,主要靠乡贤捐资、村民投工进行小修小补,政府的投入很少。”他告诉两位代表,分田单干后,干渠的专管员有的调走,有的退休,加上常年失修,目前东方红水库的灌溉面积几乎为零。

  此前,当地曾规定,灌溉范围内的稻田每亩每年须缴纳10元作为管护费,但这些资金远远不够水库及渠道的维护费用。而随着水量越来越少,村民近几年基本没再交钱。

  每年,魏仲进都会带村民疏通水渠,仅2007年上半年就维修了6次。近年来,红光村整修水利的费用达20多万元,“还不包括每年近千人次的人工。”在魏仲进看来,这种“见烂补烂”的办法实非长久之计,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提高水库建设标准,彻底清理灌渠,对圳道进行三面光改造。据估算,整个改造工程至少需要3000万元。

  2007年,五华县启动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但并未把修缮灌渠纳入其中。在村民看来,单加固水库,并不能缓解当地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代表建议 集中粮补修水利

  2010年7、8月,五华县水务局开展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查结果显示:该县5926宗水利工程,大部分存在设施老化问题。

  对此,身为村干部的赖秀华也深有感触。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几年里,几次发言她都提到水利问题。赖秀华认为,虽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5-10年内投入四万亿建设水利,但要落实到各村,尚需时日,她建议,可以将种粮补贴集中起来,以解水利建设的燃眉之急。

  “只要搞好了水利,每造可增产200-300斤稻谷,一年两造,农民便能增收400-600元。比起每亩每年100多元的种粮补贴,哪个更划算?”赖秀华说。

  何伟英认为赖秀华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她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种粮补贴直接发到各户,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拿出来修水利?”

  五华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德祥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年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的山区县,五华在水利建设上“有心无力”。“过去每年能从省里争取到三四千万元专项资金,去年达到2亿多元,但主要投向了大中型水利设施。”张德祥同时表示,作为全国重点县,五华今年预计投资6000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当地村民告诉两位代表,他们守着水库和水圳,种的却依旧是“望天田”。2009年大旱,红光村400亩水稻全部枯死绝收。

  “去年,村里的水稻减收了15万斤。”魏仲进说,在红光村,近百亩农田因为缺水问题抛荒,许多水田被迫改成了旱地。

  收费管护  近几年没人交钱

  魏仲进称:“这么多年,农村水利一直在吃老本,主要靠乡贤捐资、村民投工进行小修小补,政府的投入很少。”他告诉两位代表,分田单干后,干渠的专管员有的调走,有的退休,加上常年失修,目前东方红水库的灌溉面积几乎为零。

  此前,当地曾规定,灌溉范围内的稻田每亩每年须缴纳10元作为管护费,但这些资金远远不够水库及渠道的维护费用。而随着水量越来越少,村民近几年基本没再交钱。

  每年,魏仲进都会带村民疏通水渠,仅2007年上半年就维修了6次。近年来,红光村整修水利的费用达20多万元,“还不包括每年近千人次的人工。”在魏仲进看来,这种“见烂补烂”的办法实非长久之计,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提高水库建设标准,彻底清理灌渠,对圳道进行三面光改造。据估算,整个改造工程至少需要3000万元。

  2007年,五华县启动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但并未把修缮灌渠纳入其中。在村民看来,单加固水库,并不能缓解当地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代表建议 集中粮补修水利

  2010年7、8月,五华县水务局开展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查结果显示:该县5926宗水利工程,大部分存在设施老化问题。

  对此,身为村干部的赖秀华也深有感触。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几年里,几次发言她都提到水利问题。赖秀华认为,虽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5-10年内投入四万亿建设水利,但要落实到各村,尚需时日,她建议,可以将种粮补贴集中起来,以解水利建设的燃眉之急。

  “只要搞好了水利,每造可增产200-300斤稻谷,一年两造,农民便能增收400-600元。比起每亩每年100多元的种粮补贴,哪个更划算?”赖秀华说。

  何伟英认为赖秀华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她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种粮补贴直接发到各户,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拿出来修水利?”

  五华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德祥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年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的山区县,五华在水利建设上“有心无力”。“过去每年能从省里争取到三四千万元专项资金,去年达到2亿多元,但主要投向了大中型水利设施。”张德祥同时表示,作为全国重点县,五华今年预计投资6000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提出用5到10年时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文件同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各地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成果?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南方农村报与南方日报合作,邀请数位全国人大代表,深入粤东西北地区,实地调研广东农田水利现状。

  我们发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水库、水渠年久失修,部分遭到侵占和污染;与大中型水利设施的连年投入相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农业发展一块亟待修复的短板——水源、渠道的多头管理,降低了村级水利设施的灌溉效率,而基层政府减少甚至不再进行建设和投资,则使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利益驱动下的采矿、采砂等活动,也让农田水利设施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

  今日起,南方农村报推出系列报道“百废待兴:广东农田水利现状调查”,为即将到来的水利建设高潮擂起战鼓。

  (南方农村报记者 苏晓璇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责任编辑:UN02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两会观察:“顶层设计”不只为顶层设计

两会观察

[提要]更重要的问题是,“顶层设计”如何从一个政治新名词变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行动,如何转化为基层动力。[详细]

两会素描:请委员回去后心无旁骛抓落实

[提要]]贾庆林:各位委员!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心无旁骛抓落实,同心协力开新局。[详细]

两会调查:新兴相亲方式仅1成人认可

两会调查

[提要]调当前新兴的电视、网络征婚及闪婚、隐婚等方式,公众认可度还不高;选对象时,人们首看人品,其次看职业…[详细]

数字之道:中国式节能减排大考

[提要]高投资和高增长的经济模式透支了过多的社会资源,节能减排谈何容易。[详细]

两会独家:我的五年之范美忠

金晶

[提要]范美忠,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因“5-12”地震时先于学生跑出教室而经历了一场道德大审判,得名“范跑跑”…[详细]

五年金句:农妇、山泉、有点田

[提要]原本是一句广告词,后被改变并被理解成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从此广为流传起来。[详细]

每日简报:代表委员瞻仰毛主席遗容

每日简报

[提要]赵富栋表示,两会该安排代表委员瞻仰毛主席遗容。[详细]

微博关注【更多

手机两会 手机两会

手机两会

[提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会期10天,全国人大会议5日开幕;今年个税改革将开启中国未来五年收入分配改革大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