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辉煌十一五 共话新蓝图 > 建言“十二五”消息

统计局:城镇居民收支持续增长 生活质量改善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1年03月07日10:49
全国城镇居民收支持续增长 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十一五”时期,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一、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

  (一)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0%,年均实际增长9.7%。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各分项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

  
图1:2006-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二)收入渠道趋向多元化,收入结构继续优化

  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渠道逐步趋向多元化,收入结构继续优化。“十一五”时期,作为城镇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68.9%下降到2010年的65.2%,下降3.7个百分点;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则有所上升,2010年经营净收入占8.1%,财产性收入占2.5%,分别比2005年上升2.1和0.8个百分点。另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略有上升,2010年为24.2%,比2005年上升0.8个百分点。

  
图2:2006-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1、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3708元,比2005年增长75.8%[1],年均增长11.9%。2005年以来,各地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事业单位陆续实施绩效工资,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公务员工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2、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5092元,比2005年增长92.1%,年均增长13.9%。“十一五”时期,国家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政策,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提高保障标准,切实解决离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使得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以及社会救济收入快速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3、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1714元,比2005年增长152.1%,年均增长20.3%。“十一五”时期,我国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及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从而带动了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快速增长。

  4、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520元,比2005年增长169.7%,年均增长22.0%。随着城镇居民财产增多和投资理财意识增强,2005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带动下,城镇居民的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其他投资收入以及出租房屋收入均有大幅增长,从而促进了财产性收入的高速增长。

  (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

  “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中低收入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有效促进了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从全国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组的收入情况看,2010年低、较低、中、较高和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89.3%、89.3%、87.4%、84.0%和79.7%,中低收入组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高收入组,不同收入组间的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尽管如此,高低收入组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0年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9.8%和215.4%(2005年分别为38.3%和218.3%),2010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收入比为5.4:1(2005年为5.7:1)。收入差距过大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地区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十一五”时期,国家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效带动了各地区居民收入的协调增长,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从分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情况看,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74.0%、81.2%、80.0%和82.6%,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收入比值从2005年的152.3:100.3:100:99.4变为2010年的147.2:101.1:100:100.9,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全面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消费全面升级,各类消费支出均呈增长态势。消费结构有所变化,作为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其他用品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趋于基本稳定,而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所占比重逐渐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比2005年的7943元增长6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1%,年均实际增长8.2%。

  (一)食品消费更加注重质量,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

  “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稳定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805元,比2005年增长64.9%,年均增长10.5%。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从2005年的36.7%下降至2010年的35.7%,下降1.0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具体来看,牛羊肉、水产品类、鲜菜、鲜果类食物消费支出增长迅猛,城镇居民人均鲜菜、鲜果消费支出5年间分别增长83.7%和82.5%,年均分别增长12.9%和12.8%。此外,在外用餐成为食品消费的新方式,在外饮食支出增长较快。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019元,比2005年增长67.9%,年均增长10.9%。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正逐步改变。

  (二)衣着及个人用品支出增长较快,比重略有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更加注重穿衣打扮及一些个人服务,衣着支出、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增长迅猛。2010年城镇居民衣着支出1444元,比2005年增长80.4%,年均增长12.5%,占消费支出比重为10.7%,高于2005年0.6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服装、鞋类支出分别为1057元和323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83.2%和83.6%。

  随着人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有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499元,比2005年增长79.7%,年均增长12.4%,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7%,高于2005年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金银珠宝饰品、手表支出大幅度增长,5年间年均增长分别为26.2%和24.1%。对于各项个人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大大增多,2010年人均理发洗澡费和美容费相对2005年分别增长104.7%和109.6%。

  (三)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十一五”时期,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居住面积、居住条件和住宅配套设施均得到了很大改善。至2010年底,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率为89.3%,其中11.2%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原有私房,40.1%的家庭拥有房改私房,38.0%的家庭拥有商品房。拥有单栋住宅、四居室、三居室的城镇居民家庭比例分别为4.5%、4.3%和32.7%,分别比2005年提高1.6、0.3和3.6个百分点。65.5%的城镇居民家庭住宅有装修,比2005年提高7.9个百分点。98.7%的城镇居民家庭使用独用自来水,95.0%的城镇居民家庭有厕所。

  同时,人均居住支出也有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支出1332元,比2005年增长64.7%,年均增长10.5%。居住服务费支出增长较快,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居住服务费103元,比2005年增长139.2%,年均增长19.1%。其中,物业管理费5年间增长204.1%,2010年人均物业管理费支出为2005年的3倍。

  (四)交通支出增长迅速,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汽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至2010年底,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3.1辆,比2005年增加9.7辆,增长287.8%,年均增长31.1%。

  与之相伴的是,交通支出也呈现大幅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支出1255元,比2005年增长151.1%,年均增长20.2%。因为家用汽车的大量普及,主要是购买家用汽车、车辆用燃料支出及车辆使用税费支出增长较多。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家用汽车、车用燃料及车辆使用税费支出分别为568元、234元和70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239.1%、421.8%和171.5%,年均分别增长27.7%、39.2%和22.1%。城镇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五)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长,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充实自己,文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559元,比2005年增长127.4%,年均增长17.9%。旅游及参观游览等休闲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和热爱。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团体旅游和参观游览支出分别为316元和73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35.4%和143.5%,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9.5%,旅游消费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健身也成为城镇居民一项重要的业余活动。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175.9%,这也标志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城镇居民越来越注重教育投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培训班支出及家教费支出分别比2005年增长134.2%和131.6%,年均分别增长18.6%和18.3%。

  (六)通信消费是亮点,网络接入更加普及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创新,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增长强劲。至2010年底,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88.9部,比2005年增长37.9%,年均增长6.6%;这些移动电话中接入互联网的有16部,而2005年只有4.6部,年均增长28.1%;同时,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中有55.1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9%。

  与之相伴的是,居民通信服务费支出大幅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通信服务支出625元,比2005年增长50%。其中,2010年人均电信费支出相对2005年增长51.3%,年均增长8.6%,主要是上网费有大幅增加。

  (七)家庭设备用品更新较快,家庭服务支出增加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08元,比2005增长了103.4%,年均增长15.3%,支出增长势头强劲。主要是家庭日用杂品支出大幅增加,耐用消费品更新加快所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日用杂品支出340元,比2005年增长145.3%,年均增长19.7%;人均耐用消费品支出395元,比2005年增长85.1%,年均增长13.1%。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正越来越多的进入城镇居民家庭,家政服务支出的较大增长带动了家庭服务支出的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家政服务支出40元,2005年只有23元,年均增长12.3%。

  (八)居民保健意识增强,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72元,比2005年增长45.1%,年均增长7.7%,占总消费支出比重为6.5%,比2005年下降1.1个百分点。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城镇居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保健消费支出增长迅速。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滋补保健品支出129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2%,占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为14.8%,高于2005年3.8个百分点。

  (九)平均消费倾向走低

  “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下降的态势。2010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0.5%,比2005年下降5.2个百分点。同时,净储蓄率[2]不断上升,2010年城镇居民净储蓄率为11.1%,比2005年上升7.6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除2009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净储蓄率略有下降、消费倾向略有上升外,其余4年净储蓄率均逐年攀升,而平均消费倾向则逐年下降。城镇居民净储蓄率上升较多,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仍是未来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1] 以下分析如无特殊说明,增长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长速度。

  [2]净储蓄率=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存入储蓄款-当年城镇居民人均提取储蓄款。 (来源:统计局网站)
(责任编辑:UN01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