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回国不需要理由
1947年底,在英国留学9年的彭桓武回到祖国,励精图治,成为新中国核事业的奠基者。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当年他已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地位,为何要选择回国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学成归国是每一个海外学子应该做的,学成而不回国报效国家,才需要说说为什么不回来!我是中国人,我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所学之长来建设国家,使她强盛起来,不再受列强的欺负。”
中华情水木根
1915年10月6日夜里,长春彭家喜得贵子,这是彭家第7个孩子———彭桓武。由于他是早产儿,疾病陪伴了他整个童年。但是这个倔强的小生命酷爱数学和计算。时任民国第三任长春县县长的父亲彭树棠,在他咿呀学语时就教他简单的加减,奇怪的是每次他都能理解。4岁时,他已学会四则运算,对珠算的掌握更令几个姐姐哥哥汗颜。1930年,他来到北平求学,因勤奋好学一年内连升三级,以优异成绩结束了高中学业。
1931年9月,彭桓武跨进了清华物理系。他刚一入学,就将4年的选课表全部拿来,统筹安排4年所应学习的课程,制定出要达到的目标。在清华园,著名学者吴有训、叶企孙、周培源等的指导和鼓励,令他难以忘怀。他在清华如鱼得水,在物理系与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等成为佼佼者。周培源非常喜欢这个虽然体弱但功课优异的少年大学生,亲自指导他的毕业论文《地球上单摆的摆动周期是多少?》。1935年夏,他考上了周培源的研究生。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来不及完成毕业论文,就被迫南下云南大学任教。
水木清华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毋忘国耻、振兴中华,也深深刻在他的心间。在礼堂前如茵草坪上、图书馆浩瀚书海里,他的拳拳爱国心和聪明才智都得到升华。1949年,他重回清华执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清华培养了第一位研究生———黄祖洽。
立志为国效力
1938年,彭桓武考取“英庚款”留学资格来到爱丁堡大学,在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恩的指导下,1940年底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他决定回国。然而,此时欧洲已经笼罩在战争风云下,直通亚洲的水路被封锁,于是他计划从大西洋经美国过太平洋回国。但签证申请表中众多的条款对弱国所显现出的鄙视和侮辱,让他毅然拒绝:“对不起,我不能签!”
1941年到1943年,彭桓武和海特勒、哈密顿合作,综合介子场的研究成果对宇宙线现象进行较系统的解释,并以他们姓名字头命名为HHP理论。这一理论发展了量子跃迁几率的理论,用能谱强度首次解释了宇宙线的能量分布和空间分布等。1945年,他与玻恩合作,以关于场的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的探索研究,共同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同年夏,他获得爱丁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此时,彭桓武在欧洲科学界已经扬名,然而他无时不牵挂着祖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他又打算经欧洲大陆穿越西伯利亚回国。可是不久英苏关系瓦解,回国梦又一次破灭。1947年,他终于克服重重困难,登上一艘英国运兵船回国,执教于云南大学,立志为国效力。1948年,彭桓武当选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然而这一消息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他才知晓。彭桓武热爱祖国,为国效力,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无法动摇他的信念。
1961年4月的一天,钱三强找到彭桓武说:“中央决定派最好的科学家加强尖端项目的攻关,决定调你去核武器研究所顶替苏联专家的工作,有困难吗?”他回答:“没有。”从此,彭桓武走进核武器研究所,率领研究组担负起原子弹理论方案设计工作。在荒滩戈壁、青海湖畔,留下了无数不眠之夜。1964年10月16日,蘑菇云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升起。此后彭桓武又参加了氢弹、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等工作,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生命只魂在耳
1958年初秋,彭桓武与国务院机关幼儿园刘秉娴大夫相识、相恋,不久喜结连理。不幸的是,1977年8月15日刘秉娴患肺癌去世,他小心地撕下这一天的日历,珍藏起他们19年的恩爱,夫人的骨灰盒一直保存在他的卧室里。在《彭桓武诗文集》里,有一半诗词都是怀念夫人的作品。
1977年,彭桓武唯一的儿子彭征宇考上北大物理系;1982年赴美留学,后任美国COMEC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2001年彭征宇被诊断患了骨癌,彭桓武以清华校训鼓励儿子:“你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你应该与病魔抗争,努力自强。同时,你一定要善待你岳父岳母,他们为你照顾孩子。只有这样,我心里才安稳。”彭征宇与病魔斗争了4年后去世。彭桓武含泪将儿子与夫人各一半的骨灰合并,撒在颐和园。
2007年1月,彭桓武因感冒被送进医院。2月初,周光召去看望他,彭桓武插着呼吸机不能讲话,在纸上写道:“多谢了,生命只魂在耳。”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为了表彰彭桓武取得的诸多成就,2006年,国家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作者:韦庆媛)
来源:清华校史研究室网站(https://x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