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多国对利比亚发动军事行动 > 利比亚评论

利比亚之战升迷雾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3月31日04:40
  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打击不是伊拉克战争翻版。指挥权问题呈现的迷局,依然枝蔓盘结。战事本身的非对称性军力等诸多因素,左右着攻防形势的变化。

  历史比较

  “自由伊拉克行动”大移位?

  张秦洞

  自3月19日起,以美英法三国军队为主体的联军实施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对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军进行猛烈的空中打击。目前,利比亚政府的防空系统基本被摧毁,雷达、预警、通信受到严重打击,地面装甲部队损失惨重。

  8年前,以美军为主体的联军部队同样以突袭的方式拉开了伊拉克战争序幕,“自由伊拉克行动”最终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也导致美军长期深陷伊拉克泥潭而不能自拔。

  分析“自由伊拉克行动”与“奥德赛黎明”的异同点,有利于人们更为清晰地理解和把握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以及利比亚局势的未来走向。

  总的看,两者都是由西方军事大国发起的影响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局部战争,是一场针对主权国家的非对称战争。从战略战术角度上看,两者存在许多共同点。例如,一是起始的军事行动均以突袭为主,重点打击对方的防空系统、指挥系统、通信系统、机场等地面目标,基本没有空战、海战等其他作战行动。二是注重运用多种手段瓦解对方。除通过先进武器装备的强大威力震慑对方心理之外,联军还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收买、劝降和策反对方官员,突破其心理防线,降低其抵抗意志等。

  但“奥德赛黎明”与“自由伊拉克行动”也存在明显不同。一是行动的依据不同。伊拉克战争是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由美国主导的北约不顾大多数国家尤其是阿盟的反对,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擅自发动的。从法理上讲,是一场破坏国际关系准则的军事行动。此次突袭行动是西方借口以执行联合国关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第1973号决议的名义来进行的。

  二是行动的借口不同。发动行动的理由常常是掩盖战争真实目的的借口。以美英为首的北约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主要是萨达姆政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组织勾结,并明确提出了要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作战目标。但事后证明,萨达姆既没有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未找到其与基地组织勾结的证据。此次联军对利比亚军事干预的理由是所谓的“人道救援和保护平民”,但在作战目标上,各参与国的表述不一。一方面,美英法等国强调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利比亚平民”,而“不是一场推翻某个政权的战争”,美国甚至不断放出准备放弃军事行动主导地位的信息;但另一方面又抛出诸如“卡扎菲必须下台”等硬话,并超越联合国关于设置禁飞区的授权,不断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加大军事打击力度。此外,包括一些北约成员国在内的其他参与国则对军事行动目标保持谨慎态度,有些口头承诺参加行动,却不出兵,还有一些国家干脆选择敷衍应付。

  三是行动的准备不同。伊拉克战争是在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进行充分准备之后才发动的,美军及其盟军在战前集结27万兵力,形成了大兵压境之势。同时,为提高部队的作战交通,在大规模集结后,频频与科威特、卡塔尔、约旦和北约盟国举行两栖登陆、城市战、生化战、导弹防御战等联合演习,以便能够迅速适应沙漠地区的作战环境和复杂气候。而此次联军突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则更多地体现出应急的特点。除了参与国在作战目标上不统一之外,战斗的兵力部署也非常仓促,联军未针对利比亚进行长时间的战争准备,所动用的兵力规模十分有限。在“奥德赛黎明”行动初期,美英法三国的航母均未部署到位,参加作战行动的飞机总数不超过50架。除B—2A隐形轰炸机外,其他多为靠近地中海部署的海空军飞机。

  四是行动的方式不同。伊拉克战争中,多国部队在前期突袭行动中即对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通信设施以及电厂、炼油厂等国家经济基础设施实施了重点打击,之后又实施了直接针对萨达姆和其他高级领导的“斩首行动”,最后才开始大规模的地面进攻行动。而从目前来看,联军突袭利比亚的行动略显委婉,所有军事行动都是以突袭的方式展开,以借口执行联合国决议的名义进行,暂未明确实施“斩首行动”,也未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境内。同时,美军战机在第一波突袭行动中并未入境,而是在利比亚领海外用两艘驱逐舰、3艘潜艇和英军一起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对的黎波里、苏尔特的20个重要军事目标实施打击。突袭行动也未将利比亚政府的广播电视台等民用战略目标纳入打击范围,以至卡扎菲仍能通过多种途径向国际社会传播其对支持者发表的演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联军军事行动仍控制在“有限目标”之内,尚没有扩大化的倾向。

  五是攻击对象的国内形势不同。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伊国内政治形势基本稳定,不存在对萨达姆政权构成威胁的反对势力,没有可供西方利用的伊拉克反政府武装。但在联军对利比亚展开军事行动之前,利国内就已爆发大规模动乱,以缺乏基本军事素养的平民和部分叛变卡扎菲的前政府军为主的反对势力很快得到本国民众的支持,进展神速,一度控制了利比亚大片国土。卡扎菲政府军随即实施反攻,并于3月初将反叛势力挤压在班加西地区。正是为了帮助利比亚境内的反政府武装脱离险境,联军才突破联合国第1973号决议关于设置禁飞区的授权,开始对卡扎菲政府军地面部队实施打击,从而在实质上已经介入利比亚内战。

  六是主导权表现不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积极主导,周密部署,冲锋在前,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和行动的指挥权。此次对利比亚的突袭行动,法国则率先打响开战“第一枪”,而且美国还一再释放移交指挥权的信息,表达放弃主导地位的诚意,刻意退居到英法等国之后。对此,这不过是美国在吸取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教训之后所采取的一种策略。事实上,自联军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干预以来,联军行动的主角仍是美国,也只有美国具备确保联军行动持续下去的条件和能力。在前4天的行动中,联军出动战机总计336架次,其中美军战机212架次;联军总计发射16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其中美军发射超过120枚。对美国来说,呈现出一种由“盟友出头、他国埋单、美国控制”的整体构架,能够大大增强其战略选择的灵活性。

  军力对比

  非对称性左右攻防形势

  梁逵

  目前,联军的空袭行动已经给卡扎菲军队带来巨大损失,这是一个以大国为主体的联盟对一个小国的非对称军事行动,单纯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联军一方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利比亚军队主战装备落后,均为二代甚至一代产品,且许多已经基本报废。装备缺少维护并大量封存反映出其训练严重不足,防空系统和空军作战能力十分薄弱。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最新《军事力量对比》报告,利比亚总兵力约7.6万人。其中,陆军约5万人,主要武器装备包括:主战坦克约2200台,除300台T—90型和T—72坦克之外,其他均为T—62、T—55、T—54等老旧型号,且绝大部分处于封存状态;步战车约1000台,装甲输送车约945台,火炮约2420门。海军和岸防部队约0.8万人,主要武器包括老旧潜艇两艘、护卫舰3艘、巡逻艇14艘以及一个海岸炮兵连和数架直升机。空军约1.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为作战飞机约370架,许多已经无法使用。防空系统主要为200多部地对空导弹系统,以SA—5型为主体,其他包括SA—2、SA—3、SA—6、SA—8等老旧型号。

  相反,西方发达国家动用的武器装备十分先进,主要是三代或最先进的产品。体系配套,特别是指挥通信侦察预警干扰等电子系统、训练保护都十分到位。美国海军先期出动的兵力主要有第六舰队的“惠特尼山”号指挥舰、两艘导弹驱逐舰、两艘核动力常规导弹潜艇,其他力量还包括“基尔萨奇”号两栖攻击舰及其AV—8B型垂直起降战斗攻击机中队。此外,惠特曼空军基地第509轰炸机联队的3架B—2A隐形轰炸机也参加了前期空袭行动。法国出动了两艘驱逐舰、8架“阵风”和4架“幻影—2000”战斗机以及“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英国投入的兵力主要包括两艘护卫舰、一艘“特拉法尔山”型潜艇以及数架“狂风”战斗机。联军其他力量还包括:意大利的4架“狂风”战斗机,西班牙的4架F—18战斗机、一架空中加油机、一架预警机、一艘潜艇、一艘护卫舰,比利时的6架F—16战斗机,加拿大的6架F—18战斗机,丹麦、挪威、希腊等国16架F—16战斗机,以及阿联酋和卡塔尔的约30架F—16和“幻影—2000”战斗机等。

  联军以强大的海空力量掌控着绝对的制空权与制海权,连续的空袭行动已摧毁了利比亚的空军力量,利比亚地对空防御设施也受到重创,很多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重要军事基地、维修基地、军火库、输油管道都遭到了打击。

  随着空袭行动局势的变化,联军在利比亚周边聚集的兵力逐渐增多。除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美国“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先后抵达之外,美军还将派出海军陆战队第22远征队和“班丹”两栖作战群的4000名海军陆战队员等,投入针对利比亚的作战行动。利比亚反政府武装虽然军事素质低下,武器装备落后,内部指挥关系不顺,但在联军大力援助下,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反政府武装在联军空中力量的配合下对卡扎菲政府军发起猛烈反击,并取得了显著战果。

  利比亚战局的发展走向取决于利比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攻防态势。利比亚内乱给西方大国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非洲的巨大资源优势和利比亚独特的区域战略地位,涉及并影响西方国家巨大的发展利益,联军各方不会轻易罢手。以美英法为主的联军是否会扩大行动规模,特别是投入地面作战部队,仍存在很大变数。

  迷局透视

  名义指挥权不说明问题

  张利亭

  迄今,多国部队的行动统一由设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美军非洲司令部协调指挥。该司令部是经美国前布什政府批准于2007年10月正式建立的,负责与除埃及之外所有非洲国家相关的美军军事行动,被认为是美国重视并重返非洲政策的产物。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非洲司令部的组建与发展曾遭到美国国内和非洲国家的反对,在司令部的规模、机构组成以及总部选址等问题上,美国国防部很难与国务院、非洲盟国达成一致,同时也很难找到适合该司令部工作的跨机构人员,制约了其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2010年7月,美国国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非洲司令部通常不估量活动的长期效果。在没有评估活动的情况下,非洲司令部缺少足够信息去评价其效力、制定明智的未来计划以及分配资源”。而此次协调指挥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行动,是美军非洲司令部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发威,也是面临的第一次考验。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3月24日宣布,卡扎菲政府军的防空指挥和控制系统已基本被摧毁,北约成员国当天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这一转变标志着军事干预利比亚的行动进入第二阶段将作战目标转向利比亚政府军的地面部队。同时,美国方面表示移交联军指挥权,近日,北约也宣布全面接手指挥权。但问题是,美国是不是真的以及为什么要移交军事指挥权,怎么移交指挥权,移交指挥权将对联军行动以及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其实,如果战事进展顺利,移不移交指挥权都没多大意义。但如果陷入旷日持久的僵局,不排除美国真的会找一个代理人当名义上的“老大”。正如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所做的那样,把沙特亲王哈立德扶上多国部队名义总司令的位置,却将实际指挥权掌握在美国将军施瓦茨科普夫手里。美国保持目前这种“表面不当头、实际主大轴”的整体架构,最有利于其达成深远的战略目的。

  未来除继续利用空中力量打击卡扎菲的地面部队之外,还有大量的禁运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如果美国不放手这些行动的指挥权或主导权,其仍将拥有足够影响力获取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当前,指挥权问题仍然不乏迷雾。根据美英法三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北约接手指挥权意味着28个成员国都需要有所参与。从目前情况看,北约各成员国之间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统一,但由于仍存在一些变数,美国是否能如愿真的移交指挥权也不一定。第一,如果美军战机不参与对地突击任务,单靠其他国家战机可能很难维持禁飞区的持久稳定。根据美军参谋部主任威廉·戈特尼提供的数字,目前参与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联军战机中,美军战机超过半数。第二,北约成员国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干预的不同立场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之前,除德国反对军事干预之外,其他国家也在如何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手段干预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第三,北约之外国家或组织的立场难以忽视。目前,一些阿拉伯国家反对军事打击行动,阿盟也对此提出质疑;非盟强烈抗议,要求立即停止轰炸利比亚地面目标的行动。
(责任编辑:UN00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