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老人5子女为给父亲贺寿集资60万为家乡修路(图)

来源:重庆晚报
2011年04月05日01:28
路修好了,老家的乡亲们很高兴。
三儿子吴强和吴长兴老人介绍捐资帮助老家修路的情况
  还有6天,北碚区柳荫镇麻柳河村村民吴长兴要在老家摆宴庆贺自己的七十大寿。听说这一消息后,周围的众多村民都表示:“到时候就算不请我们,我们各人也一定要去给他老人家敬杯酒”。

  让村民们如此踊跃的,是老人平素的乐善好施和平易近人。而直接触发大家心弦的,是老人的五个子女为了给父亲寿辰献礼,集体捐资60万元,在今年为家乡翻修了一条3公里的公路,从而一举解决了困扰附近上千村民10多年的出行难题。

  3公里公路全部硬化

  新修好的公路当地人称柳仙路,全程3公里多,从柳荫直达仙女石,将柳荫镇与三圣镇相连,横跨麻柳河村与隔壁明通村。吴长兴老人的老家麻柳河村,在柳荫镇与三圣镇之间。

  昨日中午,重庆晚报记者闻讯驱车前往麻柳河村采访。汽车到了柳荫镇,记者沿途询问路人行驶方向。一听说是到吴长兴家,一路上村民都非常热情地帮忙指路,还夸赞道:“老人家好啊,虽然离开老家多年了,但时刻没有忘记家乡,最近还捐款60万元帮我们修通了一条公路哩。”

  车跨过麻柳河小桥,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就是一条4米多宽的水泥路面。路面非常平整,蜿蜒着顺山坡而上,弯多,看上去十分险峻。当地村民唐德说:这就是老人的子女捐资帮助修好的公路。

  重庆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公路上不停有长安车载着村民和货物出入,不时也有摩托车载着人经过。

  昔日烂泥路让人头疼

  然而,就是这条现在看上去十分通畅的乡村水泥公路,在今年1月之前,还是一条一烂10余年的土路。

  村民李德珍说,10多年前,这条公路是一条石板小路,仅可供2人侧身通过。随后,道路被拓宽,但一直只有土路,没有硬化。一遇到下雨就积水,路面长期坑坑洼洼。由于当地地势比较陡峭,路上的坑洼让货车视若畏途,不敢轻易进村。平时路上跑的,只有慢悠悠的摩托车,还得是胆子大的人才敢骑。

  李德珍说,下雨的时候去村里赶集,走在路上整个脚掌都会陷进烂泥里。“遇到有人生病需要急送医院的,也只有勉强扶上摩托,让人前后夹持着出村。而一路上的艰险,让摩托司机和病人家属都是一头冷汗。”看着门前有路却一点都不方便,村民们怨声连天。

  老人愿出钱把路修好

  村支部书记李春说,虽然路开出来已经有10多年了,但一直没有硬化。每年都投入近万元小修小补,“这个钱大部分也是吴长兴老人拿的”。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全面翻修,结果是“实际上相当于没路”,村里镇里都头疼。

  柳荫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潘志福说,镇里一直有意对该段道路全面翻修,但资金一直有问题。潘主任说,村级公路国家补助每公里40万元,但测算下来,该段道路硬化1公里必须花60万元,这样每公里就有20万元的资金缺口。

  潘主任介绍,去年9月左右,吴长兴老人主动找到镇政府,说自己的5个子女愿意为家乡做点贡献,打算共同出资60万元帮助镇里把路修好。得知消息,镇政府立即联系财政资金120万元到位后开工修建。不到三个月,该段道路就全部完成硬化。

  潘主任说,实际上吴长兴老人离开家乡差不多17年了,但老人对家乡不遗余力的关心和发自肺腑的热情,非常让人感动,也非常让人尊敬。

  路修好当地经济活了

  李春介绍,公路于去年11月动工,今年1月下旬完工。公路修好后,解决了两个村上千村民的出行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李春说,公路修通后,交通方便了,有村民为此购买了长安车搞运输。还有部分客商赶来将山上部分土地承包了搞经营,有办企业的,也有搞农家乐的,当地村民就业带动了,也增加了收入。

  村民们的感受则更为直接。村民黄蓉说,公路修通后,大家赶场方便了,自家的蔬菜水果可以送出去卖钱了,运点化肥农药也不需要费力淘神去挑了。

  五个子女个个成才

  齐心协力为父圆梦

  昨日下午,重庆晚报记者在渝北区新牌坊龙湖西苑小区见到了吴长兴老人和他的三儿子吴强。老人慈眉善目,一顶灰色的棒球帽,简单朴实的灰黑色夹克。

  老人说,自己祖辈一直生活在柳荫镇。为了养活5个孩子,自己年轻时在乡下曾经干过不少苦活累活。做过砖,烧过窑,挑过煤,当过会计,干过翻砂厂厂长。

  17年前,吴老到市区居住,帮开建筑公司的二儿子当会计。

  如今,吴老的5个子女们均事业有成。大女儿自己的饮食生意很红火,老二老四的房屋开发公司也做得不错,老三现在是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副院长,老五是北大保送中科院卫星遥感专业的博士后。

  虽然走出家乡已经多年,但吴老依然难舍对老家的眷恋,对乡亲们更是亲热有加。“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回老家一次。”只要接到老家乡邻的邀请电话,谁过生日、谁的孩子婚娶,他必定亲自前往祝贺。

  吴强证实说,只要老家有人来邀请,无论刮风下雨,我们谁也不敢占用老爷子回老家的时间。

  吴强介绍说:“每次回老家,老爷子都得在主公路附近提前下车后步行回村。看到家乡的道路多年没有改观,一路上老爷子都不免念叨几句。这些,我们当子女的都默默记在心上。”

  吴强说,去年9月,五兄妹聚在一起商量次年如何给老爷子祝寿。大家自认为都有一点经济实力,可以帮老人完成一些心愿。于是就试探着询问老人:“您70大寿就要到了,我们准备帮您为家乡做点好事,你看做什么好呢?”

  吴长兴老人说,子女们的话正中自己下怀。他立即提出,要办实事,就把那条烂路修好。得知修路尚有60万元资金缺口,子女们一合计,决定出资将这个缺口弥补起来,替老人完成多年的心愿。

  吴长兴先生说:“我只是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一点,就想帮助在家乡的亲戚朋友们。”

  吴强说,看着父亲可以直接将车开回去,停在自己老家的院坝,当子女的也非常开心。

  村民眼中的老人

  他每个月都回老家

  从柳仙公路一分岔路口下行100米左右,就到了吴老先生的老家麻柳河村背弯6社。200多平方米的老式房子,三开间,穿逗夹壁结构,大门上有繁杂雕花,近30平米的大厅里放着20多箱为寿宴准备的酒水。房子外墙被粉饰了一层白色油漆,一切都干净整洁。据悉,吴老先生将在这里举办60桌寿宴,邀请家乡的乡邻亲朋团聚,并将邀请歌舞团来助兴。

  吴长兴老人的外侄女王利华女士介绍,这套房子是吴先生祖辈传下来的,已经有100余年历史,目前保存完好。吴老先生17年前跟随儿女离开家乡后,现在留给她和父母居住。为了庆贺吴先生的70大寿,才将墙壁粉饰一新。吴老先生的姐夫王明禄称,吴老先生虽说已到市区定居10多年,但实际上他从来都没有真正离开过。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回家乡一次,亲戚朋友们哪里有喜事,哪里有庆贺,他只要接到邀请,一定会从重庆赶回来凑热闹。

  村民们说,吴老先生一直都很随和,对村里的居民都很好,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发了财就低看人。每次他开车回乡,只要路上看见认识的村民,老远就开始刹车减速打招呼,无论关系亲疏都要聊两句,那家有困难也要伸手帮助。

  子女眼中的父亲

  他从小对我们就严

  为了让他们五兄妹读书,吴老年轻时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吴强说,自己六七岁时,父亲在当地一个煤矿上班,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步行到镇上,然后再前往五六公里外的煤矿。为了给家庭增加收入,父亲一路上从不空手。先从镇上挑一担150斤重的充电电瓶,爬山路送到煤矿。下班了,还帮镇上居民挑一担100多斤重的煤炭回来,上下班往返都是一身汗水。

  吴强说,父亲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以前上学时,他们喜欢看《三国》连环画,就偷偷买回来。父亲知道后,把书塞在一个竹篓里,悬吊在房梁上,谁也不敢去拿。孩子们知道错了,都使劲专心学习。因为他们知道,是父亲的辛劳才换来他们学习的机会,因此都成绩十分优异。

  在吴强看来,如今虽然几姐弟事业都算成功,但老爷子依然没有停下自己脚步来享清福,而是自己动手开办了一个建筑扣件经营部。许多时候,员工都闲着,但老爷子即使几个月没有业务也坚持给大家按时发工资,这让子女们非常感慨。

  “身教重于言教,老爷子让我们早熟。”吴强说。

  重庆晚报记者 范永松 罗川 实习生 李颖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UN91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