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2011年清明节 > 2011年清明节最新消息

河北农民自建陵园给烈士“安家”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4月05日15:55
  新华调查:树立在田野里的丰碑

  ——河北农民自建陵园给烈士英灵“安家”

  新华网石家庄4月5日电(记者范世辉、白明山)这是一座特殊的“烈士陵园”。它坐落在乡村附近的田地里,没有围墙,只有尚未成才的小树静静地环绕。

  清明节到了,河北海兴县张皮村的“烈士陵园”,不少村民自发来扫墓、祭奠。村民们介绍,这个陵园是村民巴连甲倡导,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建立的。村民们想用这种方式给烈士英灵“安家”,让他们的事迹千古流传。

  缘起:建一个“私人革命档案室”

  “这里安息着9名烈士的英灵,6名是本村的,3名无名烈士是外地的。”巴连甲一边给记者讲解,一边细心地擦拭掉纪念碑上的污迹,扶正了纪念碑前的鲜花。

  巴连甲出生于革命家庭,爷爷曾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手持烟袋径自抽烟,大义凛然”。当时,共产党在张皮村藏了一些机枪、手榴弹,由于汉奸告密,日本鬼子包围了村庄,在没有人肯说出武器弹药藏在何处的情况下,穷途末路的日本侵略者一怒之下想把全村人“扫光”。这时候,他的爷爷挺身而出进行阻挡,被砍四刀后倒在血泊中。

  “面对日本鬼子的屠刀,他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下烟袋,他要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人对侵略行为的蔑视。”巴连甲说,“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爷爷,后来经常给我讲村里人的抗战故事,这使我对那段历史有很深的记忆。”

  “我们村抗日战争时期是著名的堡垒村,那时候黄骅同志经常到这里指导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村里人踊跃参战,支前的民兵推着小车到过鲁、皖、苏、豫等地。”谈起张皮村过去的光荣历史,巴连甲非常激动。

  据巴连甲介绍,通过调查了解,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抗美援朝,张皮村先后有6位烈士英勇牺牲。另外,还有不是本村的3名烈士牺牲于在他们村进行的一次战役中。

  为了记录这些烈士英勇抗战的资料,纪念他们为国捐躯的壮举,巴连甲萌生了建立“私人革命档案室”的想法。

  筹办:不图名、不图利 全村人都念他的好

  在建立“私人革命档案室”的过程中,张皮村回乡探亲的老干部巴延年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这位老干部已经80多岁,和巴连甲是本家。曾经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厅级干部,也是一位参加过无数战斗的老革命,陵园安息的9名烈士有的还曾是他的部下。

  巴延年老先生联系了十几名老战友,让他们写村里的光荣历史。巴连甲当时也没闲着,他到处收集资料,并汇总到巴老手中。

  两年间,路费、电话费花去了3000多元。“当时,巴老还给我寄来了2000元,后来,我把这笔钱捐给了陵园建设。”巴连甲提起巴延年老人对他的支持心存感激。

  “真是遇到知音了,我一定无条件支持你。说吧,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在为“私人革命档案室”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巴连甲遇到过很多困难,巴延年老先生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始终支撑着他前行。

  上百封信件、30多个档案袋、十余张老照片、6张光盘,这就是巴连甲设在自家东屋的“私人革命档案室”。年轻人通过看光盘、看图片、看资料了解那个时代的故事,老人们含着热泪回忆过往,这一幕幕场景常让巴连甲感动。

  也正是在为档案室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巴连甲萌发了建立“烈士陵园”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村委会支持后,巴连甲就开始没黑没白地跑。开始是筹钱,烈士亲属、村支部、个体户,加上自己搭的钱一共凑了3万多元;之后是选址、购碑、撰写碑文,直到完工。

  村支书郭丰收说,修建陵园的大小事基本都是巴连甲忙活的,他不图名、不图利,自己还往里搭钱,全村人都念他的好。

  对此,巴连甲说:“是烈士的精神引导我这么做的,咱们村有这么光荣的战斗历史,有这么多让人敬仰的英雄,必须要让后人知道,流传千载。”

  开园:“跟我出去的时候是个活人,回来以后是个"名字"”

  2010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张皮村“烈士陵园”举行了开园仪式。

  在现场,面对曾是自己战友、兄弟的墓碑,巴延年老人老泪纵横,激动地说,“跟我出去的时候是个活人,回来以后是个"名字",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祭奠他们的地方。”

  “这是我60多年的盼望啊,是这些好人帮我实现了……”村民王金生向记者说起陵园激动不已。王金生的亲哥哥、烈士王崇福就葬在这里。虽然墓里没有尸骨,却安息着烈士的英灵。

  烈士任凤岐和王崇福是战友,牺牲时只有20来岁。不同的是,任凤岐留给妻子孙玉环一个未出世的孩子。为了坚守这份感情,18岁守寡的孙玉环没有再嫁。已经80多岁的孙玉环听说村里要为烈士修陵园,就满心期盼建成的这一天。

  开园那天,孙玉环痛哭流涕:“你走的时候我才18岁,那时儿子还没有出生。现在子孙满堂了,我对你也有个交代了,你在天有灵回到家乡,再看看这个地方,看看我吧……”

  村民们几十年的夙愿,在陵园开园的那一刻得到了满足。

  今年4月5日是陵园建成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张皮村的“烈士陵园”一直有村民来扫墓祭奠,有的结伴来擦拭纪念碑,清理陵园的垃圾,有的老人骑着三轮车赶到这里,只为送上一束鲜花,跟烈士“说说话”。

  村支书郭丰收谈起下一步的打算时说:“我们随后要在周围遍栽松树,把"烈士陵园"建成村里的红色教育基地,发展党员宣誓等活动都要到这里来开展。”

  巴连甲现在已经被张皮村小学聘为少先队辅导员,村里的孩子们,将通过巴连甲的讲述,了解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英勇壮举。

  当年征战沙场、现在久居外地的该村十几位老战友也相约,每年的清明节,他们都将相携拜祭逝去的战友们,他们说,“即便自己老得动不了了,也要让孩子们来拜祭。”
(责任编辑:UN93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