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展望十二五 共话新蓝图 > 建言“十二五”消息

“两大战略”“三大纲要”驱动中国创新发展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4月12日11:29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余晓洁)“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最根本的是靠科学技术,最关键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两会后参观“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时指出。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科教兴国和强国战略“两大战略”,科技、教育、人才“三大纲要”,将成为未来中国“创新驱动”的隆隆引擎。

  抓住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牛鼻子”

  站在新起点,发展与转型交织,机遇与挑战并行,国内与国际相连,如何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自主创新?如何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加快自主创新迫切要探索的问题。

  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能否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抓住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牛鼻子”。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8%提高到2.2%。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指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将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

  这两个“硬指标”,突显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未来5年,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冲刺阶段。未来5年,仍是战略机遇期,但挑战严峻。”科技部部长万钢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最关键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外技术依存度,显示着一国的技术自给水平。据工信部介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美国、日本则为5%左右。这说明我国技术自给率低,较多依赖进口。

  专家疾呼:一般技术可以引进,但重大核心技术买不来。中国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也买不起一个现代化。自主创新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路径。

  “十二五”新的蓝图已经绘就,科技工作者需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亟待夯实“教育之基”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惟其如此,才能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成为今后5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正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路线图稳步实施,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阔步前进。

  “要进一步突出和强调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体制机制创新一体的改革。”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坚定地说。

  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专家指出,应试压力束缚了青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当前教育的“硬伤”,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暗疾”。

  “加快培养青年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需要突破的环节,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紧迫。”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有创新之梦想,则国有创新之果实。

  必须从青少年入手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初等教育考试体系改革,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精英教育和高素质公民教育有机结合。”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说。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也被寄予厚望。

  “国家间的竞争已从物质的竞争变为人才的竞争,高校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世界各国都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说。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认为,有关部门应在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申报和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高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到2020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将达2亿。尽管数量惊人,但中国高校不得不面对“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关键靠“人”,靠一批在关键领域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呼吁更加关注创新环境的营造。他认为,要注重为青年学者创造健康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建立更具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评价体制机制,改善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现象,避免经费浪费及低效率使用。

  2010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院士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国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学术界不能急躁,否则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在科技前沿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卓越建树的专家学者。

  这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连续第11年重奖科技精英。高速发展的中国希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地从科技创新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到那时,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约60%,研发投入将占GDP比重的2.5%。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富于创造的民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人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有理由相信,在崭新的“十二五”,中国科技将在创新中实现新梦想。“两大战略”“三大纲要”将引领支撑中国铸就新辉煌。
(责任编辑:UN01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