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南风窗 > 南风窗精彩报道

从“瘦肉精事件”看学术研究乱象

来源:南风窗
2011年04月26日14:41

  本刊记者石 破 发自杭州

  70岁的许梓荣教授早就是浙江大学的科研明星了。20多年来,他的科研成果转让给省内外多家企业,但已退休3年的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出名。把“许梓荣”三字输入谷歌查询,可找到53000多个结果,除个别条目外,余者皆是与新近发生的“瘦肉精事件”相关的新闻和评论。公众舆论在对使用含瘦肉精猪肉来制造产品的双汇公司发泄了满腔怒火之后,又将谴责的目光转向了瘦肉精的研究和发明者。有媒体报道称许梓荣为“中国瘦肉精之父”、“瘦肉精引进‘功臣’”,有评论者质问:“许梓荣,你的良心在哪里?”更有人将这位奖项等身的教授斥之为“学术败类”。

  本应安享晚年的许梓荣教授,意外地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市场拜物教”下的学术研究

  4月10日,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婉拒了记者对许梓荣的采访申请。宣传部工作人员称,许教授在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除简短地接受一两家媒体采访外,已拒绝与更多的采访者见面,且他目前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记者问及浙大校方对此事有无正式表态,宣传部工作人员简短地回答:“没有。”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厉曙光,主要从事食品毒理和食品安全等研究工作,是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他说:“瘦肉精的推广本身是个违法的东西,它就像毒品一样,有什么可推广的?从学术研究看,凡涉及人体健康的研究,应该搞多学科综合评价,让医学界早期介入,先做安全试验,不能总是农业部自己搞的东西,自己来评价。从政府管理来看,这是农业部门闭门造车,他们搞瘦肉精,本来就只是农民怎样养猪的事,只想着增加生猪瘦肉率、出栏率,没想到却在人身上出了问题,成了食品监管问题,又成了医学界的问题,最后发现源头在农业部门……三聚氰胺、苏丹红也是这个问题。”

  厉曙光教授说,国家也鼓励高校的科学研究与市场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但一些学者把科技市场化前景的重要性放在了比科研本身更重要的位置上,科研项目的成果总是先想扩大市场,产生价值,“等到要把孩子往医院里送了,才想到不对头……”

  据媒体报道,对于自己成为“瘦肉精”引进中国的始作俑者,许梓荣颇感委屈:“当年研究瘦肉精的很多,引进这个东西的也很多,帽子全扣在我们头上,这不合理。”瘦肉精的研究推广曾是农业部的“七五”重点课题之一,当时国内几所有名的农业大学都在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达四五十篇。但国内学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瘦肉比例上,并未注意到瘦肉精在动物体内残留的问题。许梓荣的研究生做实验时,曾发现瘦肉精对生猪有毒副作用,发表论文时却并未提及。关于这件事,2009年许梓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自己辩解道,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他和学生的研究吻合政策方向:“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这句话,现在几乎也成了网络名言。

  在退休前的20多年里,许梓荣主持完成了国家、部省级攻关课题20余项,在饲料资源开发、饲料添加剂及全价饲料的研制和产业化等领域都做出过贡献,获得过16项国家和省部级奖,但如今一个“瘦肉精事件”,却可能毁了他一世英名。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