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备好药箱 健康旅行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1年04月28日05:27
  外出旅行,不仅会舟车劳顿、人困马乏,伤寒、痢疾、急性肠胃炎、霍乱等传染性疾病也在威胁着人的健康。现在正是外出旅游的好时节,专家建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尤其出门在外

  


  旅行者曾是病菌传播者

  历史上,旅行者将疾病传入而造成社会混乱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瘟疫最具代表性。古代旅行者有的是朝圣,有的是经商,有的则是征服。

  瘟疫和地方病是较为常见的两种类型的传染病。瘟疫指的是原来不存在于当地,从外地传入而达到流行程度的传染病;地方病则是指原来即存在于当地,经常发生感染的传染病。

  当地居民一般都对地方病有着较强的抵御能力,而对于外地传入的传染病,往往不具备抵抗力,若病原体毒性强,又是经由飞沫传染,如天花和鼠疫,往往造成几近灭国的大流行。1518年,欧洲人将天花携带到美洲后,使大量人口感染,到16世纪末,美洲原住民由原来的2000多万急剧减少到100万左右。

  麻风病原本是热带地区的传染病,由远征归乡的士兵传入欧洲后,13世纪时以贫民窟为中心,爆发了大流行。霍乱是印度孟加拉的地方病,17世纪以后,英国全面进占印度。之后的两个世纪里,霍乱开始向全世界扩散,1821年传到波斯和土耳其帝国,1822年传入日本。直到20世纪末,共发生了8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

  中世纪末期流行的鼠疫是史上最大瘟疫,不只是在欧洲,中国、中东、近东等当时的文明社会都受到波及。欧洲死亡人数高达3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3,中国死亡人数为1300万人,中东及近东有2400万人。

  旅行者曾是病菌的携带着和传播者,是不是说明他们是体质较弱者?答案是否定的。

  在中世纪以前,旅行者若非徒步,就是舟车骡马,人一天约可步行30公里左右,这对现代人已经是相当大的运动量,但旅行者为了按时到达目的地,每天必须走这么多路。此外,旅行者露宿的机会很多,即使已相当疲惫,仍不能停留在不安全的地方,有时候为了赶到下一个驿站,天黑后赶上一两个小时的路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体质较弱者,这是不敢想像的事。所以,对于不健康的人来说,出外旅行即意味着死亡。

  


  现代医学让天花绝迹

  对于人类来说,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瘟疫,人类与它进行了2000多年战斗后,才基本上将它控制住。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曾付出过惨重的生命代价。

  天花是世界上最强的传染病之一,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重型天花死亡率高达25%至30%,轻型天花病情较低,死亡率在1%左右。

  大约1500年以前,天花在欧洲并不是一个致命的杀手,只是众多瘟疫中的一种,可怕程度远不如鼠疫和霍乱。165年,罗马帝国流行天花,并迅速传播开来,大约有1/4的人口死去。251年,古罗马境内再次发生天花大流行,并一直持续到266年。312年,该国又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天花病流行。天花给人类生命和国民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在17世纪和18世纪,天花成为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英国一位历史学家曾描述道:天花总是不时出现,使教堂的墓地里尸体充塞,所有未曾患过此病的人,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两个世纪中,欧洲死于天花的总人数有3亿之多。

  天花在大约公元1世纪传入我国后,也同样威胁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无情地来到宫廷、农舍,不论年龄与性别,都逃脱不了天花的侵袭,就连贵为帝王的同治,也在天花的折磨下19岁时撒手人寰。

  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首创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但并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在种痘发明150年后,世界上每年仍有约5000万人得天花。直到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消灭天花运动,1977年,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的天花发生在索马里。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大旅行时代的传染病预防

  今年为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华文化游”主题年。为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我省策划了以“平遥中国年”“晋中社火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活动,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活动。据统计,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32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总收入的目标是年均递增20%以上,一个以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为主的大旅游格局将初步形成。普及和宣传传染性疾病的有关知识对于广大游客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王勤英教授告诉记者:“春夏交替的季节是旅行的高峰时节,也是肠道传染病(俗称拉肚子)的高发季节,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病毒型肝炎等。一旦在旅游团体中发现感染者,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的传播,很容易形成小范围的感染和流行。”

  王勤英说:“与南方相比,我省水面较少,空气相对干燥,亚热带和热带常见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很少出现,即使有接诊的患者也多是输入型的。在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布氏杆菌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些传染病的主要病源可能是接触牛羊,或吃了不卫生的烤羊肉串等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出门在外,一定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讲究个人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王俊平对记者说:“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处于微生态平衡状态,当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由于改变了饮食结构,胃肠道里的微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有的人因水土不服、胃肠不适引起了旅游性腹泻。”“旅游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但绝不可轻视它。如果是单纯腹泻,不发烧,用普通治腹泻的药就可以,如果既发烧又有浓血便、持续腹痛等症状,就得使用抗生素。旅行在外,身体如有不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不要自作主张乱服药,以免延误病情,越治越重。”

  王俊平说:“现在自驾车出游的人日趋增多,好多人白天开车,晚上回到住地后大吃西餐、海鲜、生菜、生鱼片等食物,劳累后又改变食物结构,极易引起和诱发疾病。”

  


  远行勿忘药品准备

  山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主任乔东生对记者说:“在热带或亚热带,蚊子咬几口很可能就会得一场大病。”

  作为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下属职能部门,该中心承担着全省出入境旅游、求学、劳务、探亲等各类人群的卫生保健任务。乔东生说,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出境1年以上人员,都要进行健康体检和传染病预防。

  该中心一楼大厅,摆放着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宣传活页,供前来办理有关出入境手续的人员自由取阅。乔东生告诉记者,长期出境人员中,劳务人员和出国留学人员人数较多,占到76.8%,公务、商务和探亲人员占20%多。劳务输出国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从事修路、架桥等条件较为艰苦的工作,且每年以20%左右的比例上升。

  乔东生说,旅行者前往疫区,需携带有针对性的药物。以疟疾为例,预防方法的选择因许多因素而有不同,如旅行的地区、逗留时间、旅行季节、已知旅行国家寄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旅行者年龄、健康状况、以往或现在的病情等均是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的。

  很多疾病由蚊虫叮咬引起,如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等,对旅行者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清晨或落日后在户外活动,要穿比较厚的长袖衣服和长裤,尽可能不穿深色衣服,因为深色衣服易吸引蚊子;脸、手、脚等裸露部位涂擦驱蚊油;睡觉的房间应装有纱窗、纱门;夜间睡觉挂上蚊帐,并确保蚊帐无破损,蚊帐内无蚊子,或使用药物浸渍的蚊帐;使用灭蚊剂、电子灭蚊器或蚊香灭蚊、驱蚊。

  此外,为了保证旅行期间的健康,旅行者应根据前往地区疾病流行和自身身体情况,配备一个随身药盒。内服药有解热止痛、防晕、抗菌消炎、抗感冒、防腹泻、助消化等药,外用药械有体温计、清凉油、创可贴、碘药水棒等。对那些患有轻微慢性病的旅行者,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携带一些诸如胃药、降血压药和心绞痛急救药等特殊药品。

  本报记者 张隽波

  (编辑:力国才)

  作者:张隽波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