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死亡 > 拉登死亡消息

网传本-拉丹被击毙现场照片疑为伪造(图)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5月02日18:27


  这张对比图片左半部分显示的是5月2日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张照片,巴基斯坦电视机构称该照片显示的是本·拉丹被击毙后的情形。而图片的右半部分为一张未注明日期的本·拉丹资料照片。这一对比显示出,左图的脸下部和胡须很可能是通过复制粘贴把右图的一部分和一具并非本·拉丹的尸体的照片合成而得到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被美国军方击毙。 新华社/法新

  
  美国总统宣布击毙本·拉丹 尸体在美方手中


  新华网华盛顿5月1日电 (记者杜静 王丰丰)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

  奥巴马1日深夜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说,当天早些时候,美军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发起针对拉丹的“定点”行动,双方发生交火,本·拉丹被击毙,其尸体目前在美方手中。

  奥巴马说,去年8月,美国情报部门向其通报了有关本·拉丹可能藏身之处的线索,认为他躲藏在巴基斯坦境内。上周,奥巴马认为相关情报已经充分,授权采取针对本·拉丹的军事行动。

  奥巴马说,其上任以来,一直将捉捕或击毙本·拉丹作为政府反恐战略的优先要务,此次击毙本·拉丹是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正义得到了伸张”。

  奥巴马还表示,他当天就此事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通电话,称击毙本·拉丹对两国而言都是“历史性的一天”。详细



  

巴基斯坦媒体披露本·拉丹之死细节
这是半岛电视台关于本·拉丹报道的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


  新华网伊斯兰堡5月2日电 (记者 晏忠华 张琪)据巴基斯坦媒体2日报道,巴军方是从其逮捕的武装人员口中得知“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被击毙的。

  巴基斯坦当地电视台报道说,当地时间2日凌晨1时20分左右,一架巴军方直升机在伊斯兰堡北部约60公里的阿伯塔巴德被击落,巴军方随后在该地区采取搜捕行动,并与一伙武装分子发生交火。交火结束后,巴安全部队逮捕了多名武装人员和几名阿拉伯妇女及儿童。

  报道说,被捕者中包括本·拉丹的两个妻子、6个孩子和4名亲信,本·拉丹和他的一个儿子被打死。

  本·拉丹的尸体已被两架美国直升机从阿伯塔巴德地区带走。

  当天早些时候,两架巴军方直升机在阿伯塔巴德地区低空飞行,其中一架遇袭后坠毁,造成至少1人死亡、2人受伤。巴军方随即封锁这一地区并展开搜捕行动。

  当地居民告诉新华社记者,事发现场已被封锁,直升机坠落时“没有人知道本·拉丹会被打死”。

  截至目前,由于巴军方发言人阿巴斯少将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故此消息尚未得到巴军方证实。详细



  

本·拉丹毙命带来的安全影响

  这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1日的视频截图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本·拉丹已死亡。 新华社发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被击毙。在“9·11”事件发生后的9年多时间里,美国及其盟国的特工和军队一直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追杀本·拉丹。如今,本·拉丹终于被击毙。

  那么,这一事件对美国和“基地”组织活动比较猖獗的国家的安全形势将带来哪些影响?新华社驻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和美国记者对此进行了解读。

  美国:几多欣喜 几多担心

  驻华盛顿记者:美国媒体报道说,公布本·拉丹被打死的消息前,白宫、五角大楼等处弥漫着一种近乎狂欢的气氛。作为躲避美国全力搜捕多年的恐怖组织首脑,本·拉丹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他被击毙无疑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反恐士气。《纽约时报》评论说,美国对本·拉丹的无可奈何与毫无头绪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恐怖分子气焰,他的死多少让美国报了“9·11”袭击的一箭之仇,同时也等于向其他恐怖分子发出了警告。

  但分析人士认为,本·拉丹被打死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因此也面临恐怖组织进行疯狂报复的可能。此外,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里克·尼尔森认为,打死本·拉丹不代表终结“基地”。他认为,多年来,该组织的运作实际上是由二号人物扎瓦赫里负责。而且“基地”组织相对松散,北非和也门等地分支相对独立,本·拉丹之死不会对这些分支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

  对这一说法,一名白宫官员表示,在沙特阿拉伯出生的本·拉丹是“基地”组织创始人,在该组织内部受到广泛承认。而出生于埃及的扎瓦赫里并不拥有这种地位。本·拉丹之死虽然不代表“基地”组织会立刻分崩离析,但却会使其走上很难逆转的衰退之路。

  美国国务院1日深夜发布公告,提醒出国旅游或在境外居住的美国公民提高戒备,防范因本·拉丹之死引发的反美袭击。白宫一名高级官员当夜以匿名身份召开媒体电话会议说,这一事件将让美国本土和驻外人员面临更高级别的恐怖威胁。



  5月2日,美国民众聚集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庆祝本·拉丹之死。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 新华社记者伍婧丹摄

  巴基斯坦:几多尴尬 几多收获

  驻伊斯兰堡记者:本·拉丹在巴基斯坦被击毙后,美国等对巴基斯坦的指责可能会减少,但巴政府在国内面临的反恐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美国和一些媒体一直声称本·拉丹藏身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的部落地区。面对美方的指责和压力,巴方领导人通常会态度强硬地予以反驳,声称美国的说法毫无根据。这次,本·拉丹在巴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被击毙,令人感到意外,也无疑让巴当局感到难堪。

  巴安全问题专家居尔认为,本·拉丹在巴基斯坦被击毙可能会导致美巴关系趋于紧张,因为他竟然藏身于巴军眼皮底下,且活动的地方离巴权力中心如此之近。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次行动是巴美两国共同开展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挽回巴方形象。对于美国来说,今年是反恐转折之年,美准备陆续从阿富汗撤军,出于保护其国内安全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利益的需要,美国将会继续加强与巴方的军事合作,共同反恐。而对巴基斯坦来说,本·拉丹被击毙毕竟是个不小的成就,会让其减少一些外部压力。

  本·拉丹死后,“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可能会成为新头目。目前在巴部落地区仍有大量武装分子和“基地”组织人员,他们可能会在新领导者的带领下袭击美国在巴重要机构和人员,也可能会袭击巴政府机构和军警人员。巴政府已在美驻巴大使馆和三个领馆外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5月2日,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安保人员加强戒备,盘查过往车辆。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提醒出国旅游或在境外居住的美国公民提高戒备,防范因本·拉丹之死而引发的反美袭击。 新华社记者 闫亮

  阿富汗:几多变化 几多悬疑

  驻喀布尔记者:“9·11”事件后,美国要求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交出当时藏匿在阿富汗的本·拉丹和其他“基地”组织领导人,遭阿富汗塔利班拒绝。美国及其盟国随后于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本·拉丹被打死,将影响阿富汗战争进程,为奥巴马政府执行撤军计划增添新的重要依据。

  此外,本·拉丹毙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活动。本·拉丹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中东地区筹措资金,进行“圣战”,他被打死后,失去了“标志人物”的“基地”组织是否有能力继续从支持者那里筹措足够的资金将成为疑问。

  另一方面,“基地”组织与阿富汗塔利班的未来关系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令人关注。“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有类似的宗教意识形态,在军事行动上一贯保持高度一致、密切配合的态势。本·拉丹死后,“基地”组织是否会发生分裂,是否能继续向塔利班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将影响到双方未来关系的走向。



这是本·拉丹(右)和“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艾曼·扎瓦赫里在一起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法新


  伊拉克:“基地”分支 独立行事

  驻巴格达记者:伊拉克的“基地”分支近两年其实早已自成一派,与本·拉丹领导的“基地”总部关系不大,是否受其直接领导令人怀疑。美国将伊拉克“基地”与本·拉丹联系起来,是为了将伊拉克战争归入全球反恐战争的旗号下。尤其在扎卡维和马斯里等外国头目接连被打死后,伊拉克“基地”组织机构目前已经本土化。

  以最大的“伊拉克伊斯兰国”组织为例,其实施了过去两年发生在巴格达的大部分重大恐怖袭击,但策划者几乎都是伊拉克人。因此,本·拉丹被打死,并不会对“基地”伊拉克分支的活动立即造成实质性削弱,相反会有众多逊尼派武装组织,以报复为借口发动更大规模的袭击。

  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谢赫对新华社记者说,本·拉丹死亡会对伊拉克安全形势造成影响,可以预测,“基地”组织将在伊发动针对美国人的报复行动,一些重大恐怖袭击不可避免,尤其是针对外出执行任务的美军士兵。因此驻伊美军近日肯定会大幅收缩自己的行动范围。

  伊拉克情报部门近日发出预警,约70辆载有炸药的汽车已从全国各地潜入巴格达,伺机发动针对政府机构、外国使领馆和重要酒店的爆炸袭击。连日来,巴格达街头风声鹤唳,各军警检查站盘查非常严格。(综合新华社记者王丰丰、杜静、田宝剑、章建华、闫亮、闫建华、徐俨俨、宋聃、王宏彬报道)



  

新闻人物:乌萨马·本·拉丹
这是本·拉丹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本·拉丹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乌萨马·本·拉丹(Osama Bin Laden) 祖籍是也门哈达拉毛省,1955年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祖籍也门哈达拉毛省。其父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拉丹早年在吉达求学,后毕业于利雅得大学经济管理系。

  他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和建筑业赚取了巨资。他在西方拥有数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其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丹参加了美国支持的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并与他人合建“圣战者服务中心”。1988年他在阿建立“基地”军事大本营及训练营地。

  1989年苏联从阿撤军后,拉丹与其追随者们返回沙特。1990年海湾危机时,他因对沙特邀请美国驻扎军队不满而离开沙特。海湾战争结束后,他又流亡到苏丹。由于他涉嫌暗中资助恐怖活动,沙特阿拉伯于1994年2月正式剥夺了他的公民资格。此后,他一直在阿富汗居住。详细

  9·11事件以来拉丹威胁狂言录



  

背景资料:本·拉丹与反恐战争
这是2001年9月17日于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上公布的本·拉丹通缉令。 新华社发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美国民航4架客机,两架撞坍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毁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一角,一架坠毁。这一系列袭击导致3000多人死亡,并造成数千亿美元经济损失。事件发生后,美国认定“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是主要嫌犯,决定发动“反恐战争”。

  由于美国认定本·拉丹藏匿在阿富汗并受到塔利班庇护,2001年10月7日,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在不到两个月内,美国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此后,美国一直在全力搜捕本·拉丹。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与本·拉丹相勾结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虽然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但美国对伊发动战争的理由,至今查无实据。

  美国所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不仅造成阿富汗和伊拉克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也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局势动荡不安。详细



这是法新社2001年10月2日获取的本·拉丹(中)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法新

 



这是1998年5月26日,本·拉丹在阿富汗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这是本·拉丹发表讲话的电视截图。 新华社/法新

 



这是本·拉丹(左)和“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艾曼·扎瓦赫里在一起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这是2003年9月10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两周年之际播放了据称是“基地”组织领导人的录音和录像带。据有关人员分析,这份录像带的拍摄时间是当年4月底或5月初。 新华社/法新



  这张截取于2003年9月10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资料电视画面显示本·拉丹在野外跋涉的镜头。 新华社/路透



  这是本·拉丹分别在2004年10月29日(左图)和2007年9月7日(右图)的录像截图。 新华社/法新



这是2006年9月11日登载在某网站上的本·拉丹发表讲话的照片。 新华社/路透

 



这张2007年7月15日得到的视频截像显示本·拉丹在讲话。 新华社/法新

 



这是2007年11月29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公布的本·拉丹照片。 新华社/法新

 



这是半岛电视台关于本·拉丹报道的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

 



这是半岛电视台关于本·拉丹报道的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

 



这是半岛电视台关于本·拉丹报道的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

 



这是本·拉丹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法新
这是本·拉丹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法新


  作者:杜静 王丰丰

(责任编辑:UN99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