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人民日报登读者来信 集中曝光各地“形象工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03日06:25

  数万人县城只有一家收费公厕,提案十多年无果

  一大民生工程无人管

  那年长假,我特意到沿海地区我的一位战友家玩了几天,他带我看大海,看闹市区,也看老城原貌,所到之处一片繁荣且井然有序,吃喝拉撒都很方便,让我看得舒心、玩儿得痛快。回家时,我也真诚地邀请我战友到我家去玩玩。他开头笑着说,只要有空了我肯定会去的,之后话题一转说,不过,你那地方我还真有些不敢去。

  我不解地问他原因,他说,我是怕上街,因为我这人尿多,有一次从你家出来,我一个人随意到街上逛逛,本想一睹贵地县城的全貌,走到大街上突然内急了,可是,我从桥南找到桥北,从东街找到西街,从胜利路找到县府路,硬是找不到一座公厕。人们常说“活人还能叫尿憋死?”可那次,我还真的险些被尿憋死。紧接着他又说,这些年我走遍了天南地北、大市小城、发达与落后、熟悉与陌生的地方,只有在你们那个人杰地灵、古称“赣东望邑”、“抚郡望县”之崇仁,满城找不到公厕。离开贵地进入抚州时,界牌上赫然写着“感觉还是崇仁好!”让我看了真是哭笑不得……

  一番数落使我脸涨得通红,只好赔着笑说:你下次去,一定不会再遇到这种使你尴尬之事。然而,若是我的这位战友今天再来,我们这里仍然是满城几乎找不到公厕,唯一的一座公厕还收费不少。

  其实,公厕这个问题,我当了十多年的县政协委员,就写了十多年的“公厕提案”。或许因为我人微言轻,政府部门从来就没把它当回事。说句实在话,别说外地人到本埠内急无奈,就是当地人上街内急了,也只能在街头巷尾、墙角边屋檐下急匆匆做贼似地解决,以至于城内 “处处无厕所,处处是厕所”。我曾以此为例写过一个提案,题目就是《数万市民无厕所 提着裤子怨政府》。

  我常想,要说当政者热衷于形象工程,公厕才是名副其实的形象工程,它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市民内急时到处拉撒,城市形象能好得了吗?!

  有一次,我带着幼小的外甥去人民广场散步,途经一条小路时看到,路两旁拐弯处满地都是大人或小孩拉撒之秽物,简直无处插足。小外甥无意间说了一句:“我们住在垃圾桶里”。

  按理说,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应同步配套规划公厕。否则,一座城市只有“进口”(酒楼饭店星罗棋布)处而无“出口”(数万居民却极少公厕),还适合人居吗?

  江西崇仁县 岩泉

  企业做“好事”修建旅游路糊弄人

  “豆腐渣”路把我害惨了

  我常写些新闻稿件、拍摄一些风景照,去年12月5日,我看天气不错,就带着相机,骑着助力车,到本市的黄龙滩水库大坝上去采风,一是查看黄龙古镇的损坏情况,二是准备宣传一下黄龙滩水库的旅游情况,同行的还有一位朋友。

  我们骑行了两个多小时后,到达了大坝脚下。我们看到原来的上坝道路不见了,全部盖上了黄龙电厂的新房子,而在一公里外新建了一条盘山路逶迤上山,其间还有一条隧道。一当地人跟我们讲,这是电厂把上山好地占了,又搞了一条还建道路,实际上是面子工程,对外却说是为旅游做好事。隧道里边滥得很,根本没法走,你们可要注意点。我们听后也没太在意,就直接上坝了。

  经过隧道时,里面黑魆魆的,伸手不见五指,一二百米长的山洞居然没有一盏灯。黄龙滩水库大坝还是一个水路码头,也就是说,大量乘船旅客和游人走到此都得摸黑前行,里面墙壁头顶到处滴水,就像下雨一样,地上滑得很,还有来往的汽车穿梭其间,让人心惊肉跳。去的时候倒勉强通过,可回来的时候出了事,我们骑行的速度很慢,就这样还是连人带车相继摔倒在连着的两个大坑中。我在前面,摔的直接后果就是磕掉了两颗门牙,腿也被坑内石块戳了一个大洞,浑身到处是擦伤,手和脸上有20多处伤口,衣服全部被撕烂,整整在家躺了20多天没能上班。

  作为一个旅游工程,怎么修得如此糟糕?我做了些了解。该地房管所的工作人员说,这是黄龙电厂的还建工程,给市里打了几次报告,但因为施工质量太差,不达标,所以一直没有验收,工程带病工作至今。支持旅游建设的名气倒是打出去了,质量如何却再也没人管。该路段已多次对行人造成伤害。

  出了事故后,我多次向电厂管理部门反映此事,希望他们赶快维修,以免出现更大事故,结果却是踢皮球:电厂说归路政部门管,路政部门说没有验收还归电厂管,几个月过去没有任何结果。

  湖北十堰市 张敏

  闹市光鲜小巷阴暗

  “里子工程”少人过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鳞次栉比的高楼、漂亮气派的广场、繁华绮丽的商场,使城镇的“面子”越来越光鲜亮丽,但作为城镇的“里子”一些背街小巷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路面坑坑洼洼,房子破旧不堪,路灯幽暗不明,设施陈旧破损,下水道堵塞不通……给那里的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山东沾化 卢忠国 韩秀丽

  只见牌子不见人影

  村里空壳警务室

  近两年,在一些乡村村委会门口,赫然挂着一块新牌:“××派出所××警务室”。开始村民们心里为之一振:“这回治安可好了!”然而,“警务室”的牌子在各村已挂了两年,却未见民警来过。

  笔者看到,有个乡“警务室”牌虽“遍布”各村,但治安案件发生率较之挂牌前却猛升。一个万余人口的乡,仅去年一年就有20多头耕牛被盗。偷盗者有的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到田头偷,有的是夜间撬门破锁盗。村里摩托车被盗更是常有的事。偷盗案没有多少被破案,村民被盗的财物也没有多少能追回。“警务室”在这些案件发生的前前后后,根本没有发过一次力。这徒有其名的“警务室”,究竟是做给谁看的?

  广西河池市 覃仕亮

  要求农民穿统一制服下地干活

  建设新农村 农民成“道具”

  前几日回老家探亲,看到村里有几位农民穿着类似工厂工作服样子的制服,手拿锹镐在地里劳动。我觉得好奇,便问起缘故。

  父亲说,镇上在搞新农村建设,号召我们做新一代农民,要求我们统一制作劳动服装,今后锄地耕田都要着制服,说是在我们村抓试点,打造新农村形象工程。听了父亲的讲述,我差点把嘴里的饭喷了出来。

  父亲还告诉我,镇里还给每家每户发了一些文化方面的书籍,要求农民尽快提高文化素养,并定期对农民的学习情况进行抽考,不合格者还要在广播里通报。据说,下一步,各村临街房屋墙面还要统一刷漆,屋顶统一造型。这些建设费用都要农民自己掏腰包解决。

  河北石家庄市 张凤坡

  为显业绩一个典型多方“攀亲”

  一“仆”多“主”的典型

  现如今,各地、各部门都习惯于以抓典型、树典型展示形象。在一些地方,典型常常出现一“仆”多“主”现象。

  比如,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上规模的种植或养殖大户,被某部门或某家媒体宣传之后,成了这个部门的典型,相关部门就会主动去“攀亲”,把这个典型也作为自己部门的典型,如农委会将其树立为农业发展典型,共青团组织会将其树立为青年创业典型,妇联组织会将其树立为妇女生产或者“双学双比”典型,可把成绩移花接木到其妻身上,武装部门会将其树为民兵带头致富典型……

  各部门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攀亲”,主要是做给上级领导或局外人看的。因为大部分领导下基层视察或检查工作,首先是看典型。许多基层部门的负责人都深知这一特点,千方百计地去做一些表面文章给上级领导看。实际上,他们自身的工作开展得可能并不扎实,也没有多少闪光之处,于是,就把领导带到“攀亲”的典型那里,把他人的典型当作自己的典型对外宣传。这样做,上级领导满意,他们自己也有面子。这种借别人之光、扬自己之名的做法,其实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骗取领导信任的一种卑劣手段。

  安徽肥东县 叶昌国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