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营造法治环境建设“平安青海”青海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普法工作新途径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5月12日08:28
  文/图本报记者韩萍

  “五五”普法以来,青海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普法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全国“法律六进”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变“六进”为“七进”。五年来,该省上下把“法律七进”作为推进“平安青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形式、全力推进,使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健全“法律七进”运行机制

  “五五”普法启动之初,青海省先后制定了《关于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法律七进”活动职责分工的意见》,按照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优势,确定了“法律七进”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落实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职责分工。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和宗教活动场所的不同特点,分别制订了各分类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确保每一“进”都有具体的推进措施、运行机制、目标任务和量化指标,形成了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活动的运行机制。为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还结合实际,将“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和进宗教活动场所”工作分别纳入了机关文明单位、民主法治村(社区)、平安校园、诚信守法企业、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和平安寺院创建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法律七进”同各类创建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了“法律七进”活动的生命力,夯实了工作基础。

  增强“法律七进”的针对性

  在推进“法律七进”活动中,青海省重点突出了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牧民和宗教教职人员等群体的学法用法工作,使法制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在领导干部、公务员中,通过推行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建立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法档案等制度,使“法律进机关”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农牧民群众和城镇居民中,通过“送法下乡”、法制宣传教育“双进户”、法制文艺演出、编发“双语”普法教材、录制发放普法电视剧光盘等措施,把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使“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青少年学生中,通过法制讲座、普法夏令营、现身说法、模拟法庭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宣传方式,使“法律进学校”活动更具感染力和渗透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中,通过开展“法律服务民营企业”活动、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竞赛、普法考试等形式,努力提高企业的依法生产经营意识,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问题,促进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使“法律进企业”活动进得去、留得住、见实效。

  扩大“法律七进”的覆盖面

  为拓展阵地,营造氛围,青海省把加强阵地建设,搭建多种普法平台,作为推进“法律七进”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省部分地区均建成了一批法制长廊、法制宣传橱窗、法制宣传一条街、法治文化大院等新型普法阵地,绝大多数的村(牧)委会设立了法制宣传栏,80%以上的村利用党员活动室开设了法律图书角,部分县区依托村“文化中心户”建设,建立了“法制宣传中心户”,在300多个城镇社区建立了综合法律服务站或法律咨询室。在充分利用传统阵地的同时,积极发挥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手机等舆论阵地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了“法律七进”活动的覆盖面。

  为壮大普法队伍,青海省积极整合法官、警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大学生村官等法律服务资源,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法制宣传员队伍。全省县以上地区全部组建了法制讲师团,成员达到800多人,省法制讲师团和各自治州法制讲师团都调整了成员,吸收了一批汉藏“双语”成员;政法系统3200多名干警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各大专院校和城镇社区有2000多名法制宣传志愿者;各行业部门以宣传专业法和依法治理为重点培训普法骨干,每年有8000多名公务员参加各类法制培训;乡村、社区每年培训法制宣传员和“法律明白人”5万多名。各类法制宣传员和法制讲师团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在机关、乡村、社区、学校宣讲法律知识,开展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影响力,从而推动了“法律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