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美两国人理财8不同:国人社保无法体面养老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5月16日09:27

  《理财周刊》:

  文/本刊记者 汪标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许多经过时间检验的理财理念,如量入为出、集腋成裘等思想都体现了中国人理财方面的智慧。美国是全球金融最发达的国家,也是现代理财

  观念的主要输出国。借鉴中美两国不同的理财思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选择理财的方式与产品。

  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差异,在理财方式上的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比如,美国人比较重视税收的作用,无论是投资股票和基金,还是买房和积累养老金,都会考虑到税收的问题。由于贷款买房的利息部分可以抵减个人所得税,美国人买房必定会使用按揭;在抛售股票或基金时,他们也会首选亏损的股票先抛,充分享受税收上的好处。而在中国,我们想获得税收上的减免基本没有可能,尤其是大量的工薪阶层,工薪收入的所得税是代扣代缴的,即便你股票亏得再多,也不会减你一分钱税。当然,这也让中国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做短线交易,因为股票交易不收资本利得税,赚到的都是自己的。而在美国,资本利得是要纳税的,持有不超过1年的资产,资本利得税的税率要高于持有1年以上的资产,这也是为什么做短线交易的美国人相对较少的原因。

  在消费方面,中国人也在朝美国人方面靠拢,比如信用卡。美国人早就把信用卡当成了最主要的支付工具,而近几年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也相当迅猛,一些大城市居民的平均持卡数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平均水平。与美国不同的是,大部分国内的持卡人更倾向于一次性还清欠款,只享受免息期带来的好处,而不支付高额的循环利息。而美国人中因为过度刷卡成为卡奴的比例要远高于中国人。

  在子女教育方面,中国人更愿意在子女身上花钱,念书要上最好的学校,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很多家长不仅会提供子女读大学的费用,还会提供子女出国留学的费用。而美国的孩子大多在免费的公立学校接受12年义务教育,到了大学阶段,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也不完全是家长,奖学金和教育贷款成为了支持大学学习的重要资金来源。另外,在购房方面,成年的美国人基本不会让父母掏钱买房,而在中国,父母为子女购房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保险方面,美国人更愿意把保险当成一种保障,因此他们在财产险、汽车险方面的投入较大,在人寿保险方面,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相对较便宜的定期寿险。而中国人则更多地把保险当成是一种生财的工具,能不能收回本金是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返本产品最受中国人的青睐。

  从未来的趋势看,中国人在借鉴美国的现代金融意识的同时,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如讲究安居乐业、量入为出、重视子女教育等。如果我们能够将两种文化加以融合,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理财周刊》:

  中国人喜欢追逐短线热点

  文/本刊记者 尹娟

  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种

  在中国,股票投资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投资方式,拥有相当庞大的股民群体。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所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底,中国A股自然人账户数为15488万户。由于这一数据为上海、深圳两个市场的账户总数,以除以二来简单推算的话,中国A股的股民数量在7744万人左右,占到人口总数的5.78%。但是,比起美国人投资股票的比例来说,这个数字要小得多。

  以单个股票账户的流通市值来看的话,截至2010年10月末的数据,在A股市场上,自然人账户市值处于1万元~10万元的比例最高,占沪深两市自然人账户的51.42%;其次是市值为1万元的账户,占到沪深两市自然人账户的30.3%;处于第三位的是市值10万元~50万元的账户,占比为15.01%。也就是说,在A股股民中,96.73%的账户市值低于50万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股民可能拥有多个股票账户,也有一些家庭分设有多个股票账户,这一数据所反映的仅仅为账户的情况,与中国股民的投资金额会有一定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投资理财产品中,中国投资者对于股票的投资偏好是最强烈的。工行连续发布的《工行投资理财指数报告2010年第四季度》选取了16个包括一级、二级及中小城市在内的家庭理财投资数据,结果显示,在家庭收入6万元以上的投资者中,拥有股票投资的比例为46%;其次为分红险,所占比例为38%;拥有基金的投资者为33%。

  对证券公司依赖性不强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证券经纪业务主要由证券公司提供,国内共有100多家不同规模的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业务的竞争也很激烈。相对来说,小型的证券公司提供的交易费率比较优惠,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竞争优势;同时,不同的客户按照他们的资金量、交易金额等级能够获得不同的费率优惠,证券公司为了留住大客户,往往愿意给予较低的交易费率。

  很有意思的是,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股民群体,但是股票投资者对于证券公司的依赖性并不强。直到最近几年,不少证券公司开始推出全方位的理财服务,如对于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客户配备专门的理财经理,理财经理将向客户提供投资方面的建议和咨询,以及包括资产配置规划等等。同时,证券公司也推出不少自己进行投资管理的券商理财产品,他们的运作模式接近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范围也很广泛。

  在资金的管理上,中国的股票投资者使用的是结合了投资者、证券公司、银行三者不同功能的“第三方存管”业务。在这种模式下,投资者的资金统一由一家银行进行存管,银行的作用由“出纳”强化为“管家”,而证券公司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投资者的股份,不拥有资金管理的功能。

  投资以短线为主

  在股票的交易过程中,个人投资者普遍喜欢短线交易,特别愿意追逐热点板块。如大比例送转的股票,各种题材股等,都是投资者比较青睐的交易品种。由于不用缴纳资本利得税,短线获利成为了股票投资的主要盈利模式。即便像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一年的换手率也要超过200%,个人投资者的换手率还要更高。由于长线投资者较少,现金分红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并不大。加之股票的分红派息,投资者需要按照红利所得来缴纳所得税,适用的税率为20%,目前暂按实际税率的50%比例征收,比起其他分红方式,现金分红并不太合算。而一旦股票被套牢,愿意割肉离场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希望等解套后再抛出。

  《理财周刊》:

  美国人长线持有不折腾

  文/乔磊(本刊特约记者发自美国洛杉矶)

  半数美国人投资股票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1年54%的美国人在股票市场有投资,这是自1999年以来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人数最低的一年。2002年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的人数比例曾高达67%,在2007年也曾有65%的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但金融风暴以后美国人对股票市场失去信心,投资股票市场的人数比例一路下滑,2008年为62%,2009年为57%,2010年为56%。

  不可否认,美国股票市场中上市的公司基本上涵盖了美国乃至国际上著名、知名品牌产品的公司和企业,无论是能源、工业、农业、消费品及医药、食品和饮料等行业经营良好的企业多成为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

  经纪公司种类多

  投资美国股票市场,首先就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证券经纪公司。美国的证券经纪公司主要分两类,一是提供全面投资服务的经纪公司(Full Service Broker),美国理财网站曾评选出2010年美国最好的几家全面投资服务的经纪公司,这包括Raymond James、Edward Jones、瑞银、所罗门美邦、美联银行、美林、摩根士丹利。

  二是折扣经纪公司(Discount Broker)。折扣经纪公司也称之网络经纪公司(Online Broker),因为这类美国经纪公司利用计算机科技通过网络下单交易,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所以能提供比传统证券经纪公司更便宜的折扣价,因而得名。而在2011年被评为最好的网络证券经纪公司则有InteractiveBrokers(盈透证券)、E*Trade(亿创理财)、CharlesSchwab(嘉信理财)、TD Ameritrade、Thinkorswim、Firstrade(第一证券)、Zecco、Lightspeed、Fidelity(富达投资)等。

  美国的证券经纪公司很多,交易费用也千差万别。投资人要根据自己的投资品种、资金规模和交易频度来选择合适的证券经纪公司。 提供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不仅仅是替客户买卖股票,而且还要充当客户理财顾问的角色。经纪公司需要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以便为客户提出最好的投资组合和设定中长期投资规划。经纪公司对于客户的每一笔投资进行具体的操作,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市场发展动态的信息。

  折扣经纪公司的经纪人同样也是投资理财方面的专家,但他们并不充当指导客户投资的角色。他们只是依据客户的要求买卖股票,形象的说法是折扣经纪公司经纪人是在替客户做买卖,而不是为客户当家理财。

  由于提供的服务不同,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和折扣经纪公司对客户的收费自然也不同。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收的是投资理财交易佣金,折扣经纪公司挣的则是股票交易的管理费。因此如果投资金额较大,找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来管理投资是较佳的选择。个人投资金额不多,为降低成本利用折扣经纪公司作股票交易则较为实用。

  长线投资是主要投资方式

  美国人投资股票可以通过4种方式进行,第一是利用退休计划账户(401k),第二是利用个人退休账户(IRA、 Roth IRA)。上述两种账户是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最主要的方式。因为退休账户中资金属于免税资金,需要到近60岁才能领取,所以这些账户上的资金投资多注重长期投资,通过20年、30年的投资获得高的回报。第三是在经纪公司设立账户,第四是通过直接股票购买计划或是红利再投资计划来投资股票。第一和第二种方式适合于所有的人,只要有退休账户就可以进行资本投资。第三和第四种方式往往是拥有较多财富的人投资的选择,他们有额外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赚钱。在美国人中投资股票作短线交易(或每日交易)的人不多,一来没有那个专门时间,二来大部分人投资股票市场是为了长期的获利,而并非依一日之功来成为富翁。同时短线交易每次买卖都要付佣金,投资成本也会增加。另外,从节税的角度来说,美国的股票投资人更愿意持有盈利的股票,而卖掉亏损的股票。



  《理财周刊》:

  中国人中青年更偏好开放式基金

  文/本刊记者 尹娟

  “4050”最爱基金投资

  开放式基金正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投资工具。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9月30日,基金投资者账户数为19321.75万户,其中有效账户数为7797.83万户。从账户结构上来看,基金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占比为99.87%,基金个人投资者有效账户数占比为99.95%,个人投资者占绝对多数。

  同时,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上升。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所发布的数据,2010年度60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了25184.54亿元,管理的基金产品达到了781只。但是,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的分化也非常显著,如在2010年前十大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份额资产规模市场占比超过46%。

  和股票投资中自然人账户市值处于1万元~10万元的比例最高相类似,基金净值10万元以内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最大。截至2010年9月,持有基金资产净值在10万元以下的基金投资者约占97.02%,10万~50万元户数的占比为2.72%,两者相加,持有基金资产净值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户数占比为99.74%。

  表1:个人投资者基金资产净值分布情况

  投资金额 截止日期2010-9-30

  0~10万元户数占比 97.02%

  10万~50万元户数占比 2.72%

  50万~100万元户数占比 0.18%

  100万~500万元户数占比 0.09%

  500万元以上户数占比 0.00%

  值得一提的是,40~50岁的投资者是基金投资的绝对主力,无论是投资者的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参照2010年9月30日的数据,基金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占比最大的为40~5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投资者总账户的31.62%;其次是30~4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投资者总账户的28.84%。同时,持有基金资产净值最多的个人投资者年龄为40~50岁,占个人持有基金资产总净值的34.51%;其次是30~4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持有基金资产总净值的23.26%。

  实现多元化投资组合

  投资者乐于选择开放式基金产品的原因在于,基金专业人员在专业技能上具备优势,购买基金也有利于实现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事实上,与股票投资相比,基金投资拥有更广阔的投资范围,除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平衡型基金这一分类外,基金投资涉猎的市场更为广泛。最典型的产品为QDII基金,其将人民币转化为外币投资于海外市场。如QDII基金将投资聚焦于港股、亚洲市场、美国市场等等,在目前国内投资者海外投资渠道限制较多的环境下,QDII基金是最便捷、门槛最低的海外投资方式,利于投资者突破单一地域市场的限制,这一点是国内市场上其他的投资工具难以抗衡的。

  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很多投资者必配的投资工具,除了一次性投资外,很多人都签订了定期定额投资的合同,也就是说,以月度为单位定期从账户中扣除一部分资金投资某个基金或是基金组合。在基金的销售渠道中,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投资者都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基金投资。数据显示,银行渠道的基金销售额比例为57.23%,其次是基金公司的直销平台。

  中国基金投资的手续费主要为一次性的申/认购费和赎回费,其中申/认购费用的比率为1%-2%,最低可优惠至0.4%~0.6%,赎回费的费率水平在0.5%左右。此外,还有基金管理费,这一费用按日从基金资产中计提,目前绝大多数的封闭式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都是采用1.5%的管理费率,一些指数基金的管理费较低。另外还有基金托管费,绝大多数封闭式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托管费率为0.25%,部分基金为0.2%,指数型基金的托管费率在0.1%到0.2%之间,保本型基金托管费均为0.2%,债券型基金托管费在0.14%到0.2%,货币型基金托管费全部都是0.1%。

  《理财周刊》:

  美国人买基金可回避高风险

  乔磊(本刊特约记者发自美国洛杉矶)

  养老金成基金最大投资者

  在美国,民众的投资选择品种很多,包括股票、基金、债券等。相对于股票投资的高风险,民众最普遍的一种投资选择是购买共同基金(Mutual Fund)。共同基金在美国又称为投资基金,是由专业金融从业者管理、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营利性的证券投资资金,共同基金购买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商品以获得利息、股息或资本利得。

  美国人热衷投资共同基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回避投资股票的高风险。虽然投资股票通常比投资基金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在资本市场上,风险与收益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民众通常对数以千计的股票和债券无所适从,如果购买基金,可以让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来替自己完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还可以通过组合投资实现投资的多元化,以分散投资风险。调查显示,42%受调查的共同基金持有人表示,因为股市波动风险太大,他们选择比股票更安全的共同基金。

  大多数美国人投资共同基金不是攒起一笔钱后再去投资,而主要是利用退休计划账户、个人退休账户上的资金来购买共同基金。由于退休基金的投资等于是在积累养老钱,所以共同基金的特性更多是一种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行为。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与其养老金体制是密不可分的。自1981年以来,美国社会保障事业中的养老金体制得到迅速发展。员工从其工薪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放到个人退休账户里,企业也相应地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放到员工个人的退休账户里。按照美国税收制度,这部分资金享有税收优惠政策,即个人和企业为退休账户缴纳的费用从应纳税基数中扣除掉。所以,一般美国工薪阶层人员会尽可能往其退休账户里多存钱。在参加退休计划的员工中,有59%的人选择了基金投资。调查显示,养老金在共同基金中的资产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0%上升到了目前的约40%,成为基金最大的投资者。

  种类繁多 适应多种需求

  美国共同基金有三大类,它们分别是股票基金、债券和收入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其中,股票基金主要有7类。快速成长型基金寻求最大的资本成长,现实的收入不是重要的因素,而未来的资本所得才是主要目标,这种基金投资于非主流、非热门股票,以期获得巨大的利润。成长型基金投资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公司股票,但风险性比快速成长型要小。成长和收入型基金寻求长期资本成长和现在的收入相结合,这种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标准是价值的增长和展示出良好、连续的支付红利的记录。贵金属/黄金基金主要投资于与黄金和其他贵金属发生联系的股票。此外,国际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以外的公司的股票,全球性综合基金投资于全世界的股票,收入股票基金寻求收入的高等级,主要投资于有良好红利支付记录的公司股票。

  债券和收入基金包涵的种类就更多,其中灵活组合基金允许基金管理者依据市场的变化作出投资股票、债券或是货币市场的决定。余额基金主要投资于能产生现实收入的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收入债券基金投资于混合的企业和政府债券,美国政府收入债券基金投资于多样的政府债券,包括美国国库券、联邦政府担保抵押证券和其他政府票据等。货币市场基金品种相对较少。应纳税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中短期、高等级的证券,如美国国库券、大银行的存款证明书和短期商业债券。

  民众可以从共同基金公司直接购买共同基金,也可以通过经纪人公司来购买。如果是直接向基金公司购买,大部分基金是没有申购、赎回费的。而美国人最常见的做法是委托理财专家提供共同基金的资讯、考虑投资组合并决定如何投资。由专业理财专家管理个人在共同基金上的投资,对于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来说是一种好的选择,不过这需要增加一些费用。每家公司的政策不同,在每次买卖时收取的佣金也不同,最高的可达总金额的7%。



  《理财周刊》:

  中国人拥有住宅是理想

  文/本刊记者 胡笑蓉

  父母成子女购房主要资金来源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有一个观念根深蒂固,那就是“安居乐业”。中国人家的观念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重。因此,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和目标,有房才有家是中国人基本的置业观念。

  所以,中国家庭拥有住宅的比率相当高。国家统计局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率为89.3%。其中11.2%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原有私房,40.1%的家庭拥有房改私房,38.0%的家庭拥有商品房。拥有单栋住宅、四居室、三居室的城镇居民家庭比例分别为4.5%、4.3%和32.7%。

  有能力的父母资助子女买房是中国式消费的最大特色,父母成为买房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80后早已成为住宅消费的主要力量。根据各大城市网站对80后购房资金来源的调查,40%以上的80后购房是父母支持首付或全部房款,部分城市甚至高达70%以上。也就是说,在中国买房是全家人的事,将动用全家资金。

  由于40%以上的中国居民的购房资金来源于父母支持首付或全部房款,购房者年龄明显呈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中国的首次购房年龄在26~28岁之间,这比其他地区平均年龄低10岁左右。26~28岁正处于结婚或生子的人生重大转折阶段,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结婚需要房子、有小孩后需要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首次购房基本为婚房。

  投资需求推高房价

  除了刚性需求之外,中国人将买房视作一项回报可观的投资。如何抵御日益高涨的物价,确保自己的钱不贬值,在目前中国投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并且在近年来高涨的房价的带动下,买房成为很多中国人投资的首选,而且认为房地产是“只赚不赔”的投资。

  另一种让中国人热衷于买房的观念就是富及子女。自己有了房子,还要为儿子准备房子,为孙子准备房子,留给子孙一份祖传房产。只要有钱,买房置业是第一选择。于是房子就成了人们追求财富、满足财富堆积的象征。

  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炒房团的确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因素。因为投机的盛行,就像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或许更像雪灾,又添上了霜冻。比如说,让人谈虎色变的温州炒房团、山西炒房团,所过之处,房价飙升。真正想买房的人,却买不到低价房。因为房价的“水”在升高,淹死了许多有效需求。

  政策是目前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涨跌的最有力因素之一。例如本轮房价调控政策,伴随着央行再次加息、各地方楼市调控的信息接踵而来。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有12个城市。政策同样对租房市场也有辐射效应。限购令的出台让刚刚开始在都市打拼的年轻人望楼兴叹,租房成为大部分年轻人当下的唯一选择,租金价格上涨明显。

  贷款买房是主流

  而在具体买房时,大部分中国人通过贷款来实现。通常银行的房屋贷款分为20年和30年,最流行的则为20年贷款。通常情况下,借款人家庭每个月用于房贷还款额不能超过总收入的50%。还款压力除了与贷款金额、贷款年限相关之外,与利率也关系紧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人通常在购买资金比较捉襟见肘的第一套房时,更多地选择利息较为便宜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

  在中国,购买房产需要缴纳1.5%或3%的契税,0.05%的印花税以及交易手续费、权属登记费等。在房屋持有环节,上海和重庆两市开始试点房产税,但与整个房产市场的交易金额相比,目前的房产税仍然是微乎其微,起不到调节市场的作用。

  《理财周刊》:

  美国人买房要考虑收入和税收

  文/乔磊(本刊特约记者发自美国洛杉矶)

  拥有住房实现美国梦

  美国人上至总统下到贫民百姓口头上总挂着一个词,叫作美国梦,而拥有住房则成了美国梦的一部分。美国家庭拥有住宅的比率是67.6%,老百姓要能买得起房,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收入较高,二是房价合理。当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时,民众实现拥有住宅的梦想也就有望成真了。买房还是租房,在美国人观念中不仅仅是每个月要付多少钱的问题,更多美国人是把买房看成一种投资,而且是比投资股票更为保险的长期投资。同时拥有住宅也是集聚家庭财富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很少有人能在金融资产上作大笔投资,而房地产几乎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家庭财富。美国的税收政策天平也倒向买房者而不是租房者。购买住房贷款的利息可以抵税,而租房的租金却不能抵税。

  在具体买房上,美国民众很少有用现金一次付清房款的,绝大多数人是依赖贷款来实现拥有住宅梦的。通常银行的房屋贷款分为15年和30年,最流行的则为30年贷款。由于贷款时间长,月供的压力不大。另一方面,在利率由高降低时,屋主随时可以重新申请住房贷款,每月的月供自然也会有明显下降。美国人能否买得起房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而银行是否贷款就要看借款人的收入情况了。通常情况下,借款人家庭每个月用于房贷还款额不能超过总收入的28%,购屋者每个月用在住房上的支出(房屋贷款分期付款、房地产税、住宅保险和维护的费用)不超过月总收入的33%。最后购屋者全部债务(包括住房上的所有支出和家庭其他类债务,如信用卡债务、购买汽车贷款和子女的花费等)不能超过收入的38%。

  典型的美国购房案例

  下面我们看一个普通美国人的购房经历,从中也可了解美国人实现拥有住宅梦的历程。麦克毕业于美国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一毕业就有50000美元的年收入。麦克的女朋友康尼是他的同学,毕业后年薪也有45000美元。两人的收入加起来一年为95000美元。去掉所得税,一年的纯收入约在75000美元。两人上大学的贷款有10万美元需要偿还,每年偿还25000美元,还剩下50000美元。如果买房子,首先是首付款的钱从哪来?二是月供,按照美国人家庭房屋贷款不超过收入三分之一的比例,他们每年可用于偿还房屋贷款的支出为16500美元,月供则为1375美元。按照能支付的月供,他们只能购买价格在20万美元的房子。而按洛杉矶的房价,20万美元的房子会很差。

  麦克和康尼商量后,制订了一个5年计划,5年后结婚买房。在这5年间先偿还完学生贷款,并积攒一些钱作为购房的头款。5年下来,两人还清了学生贷款,麦克攒下了50000美元,康尼积攒了80000美元。同时5年后,麦克的年薪已涨到了80000美元,康尼的年薪也达到70000美元,两人年收入加在一起为15万美元。扣除所得税,每年纯收入可为11万美元,这应当说是比较不错的收入水平。

  麦克和康尼开始找房子,因考虑到如果婚后要两个孩子,抚养孩子的费用会多花一些,所以买房子不一定要买最理想的,价格合适最重要。他们选中了上班比较方便的社区,购买了一幢40万美元的独立住宅。首付10万美元对他们已不是负担,而月供为1800美元,一年的房贷还款也只占他们纯收入的20%,房子的支出对他们而言应该说负担并不重。

  这是麦克和康尼靠自己的能力和收入第一次购买房子,当然是欢天喜地。在买房后5年内两个孩子相继出生,麦克的年薪也涨到12万美元,康尼的年薪也有9万美元。快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麦克和康尼核计,应当找一个比较好的学区让孩子从小就有比较不错的学习环境,这样就得搬家、重新买房。考虑到以后孩子的教育,两人最后在一个中产阶级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选定了一幢价格为60万美元的房子。头款12万美元用卖掉旧房子所赚到的房屋升值差额再加上部分存款就解决了,而月供不到3000美元,也在他们纯收入不到三分之一的安全线内。



  《理财周刊》:

  中国人社保无法满足体面养老

  文 本刊记者 陈婷

  含饴弄孙、携手同游,是大多数人对未来退休生活的美好憧憬。

  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反,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一般而言,中国人都靠什么养老呢?

  大部分中国人靠社保维持“温饱”

  在中国,大部分城镇职工从开始工作后,就会被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内,因为每个月的工资中会被扣除一块“基本养老保险金”,且可以税前列支。这一块属于国家法定强制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制度在细则上有一定差异。按照上海市养老金制度的规定,单位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基数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性收入来确定,其中个人缴纳的比例为缴纳基数的8%,单位所缴纳的比例为缴纳基数的22%。个人缴纳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部分计入社会统筹。

  如果一个职工的工资收入较高,超过了缴纳基数上限,那么养老保险时也仅能按最高限额来进行缴纳;反之,如果你的工资收入较低,低于缴纳下限,那么需要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养老保险;职工实际工资收入介于上下限之间,则把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纳基数。

  那么当职工退休时,能够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我国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58%,即通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职工退休后月收入应达到退休前一年月收入的58%。

  但事实上,根据我们的测算,收入不同的人群,工作30年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差异较大。收入越高的人群,退休后能从社保渠道领取的退休金占退休前收入的比例越低,甚至可能不到30%。

  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替代率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制度设计等历史原因,我国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特殊的“双轨制”,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的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

  现行机关以及多数事业单位养老费基本上由政府财政或单位统包,实行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发办法。职工退休时按照本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进行,退休金收入较高。

  我国“第二支柱”还不发达

  在不少国家,除了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的“第一支柱”外,通常还会有“第二支柱”,也就是企业年金等。

  我国也有部分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上,为职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也有一些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

  但由于对企业税收、个人税收等政策扶持力度有限,而且即便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有方方面面的不同考量标准,比如更愿意给予职工当期更多的工资或奖金,而不愿意为职工建立长期的补充养老计划等,因此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支柱”还欠发达。

  “第三支柱”:个人储备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靠社保仅能维持退休后生活的“温饱”所需,想要过上富足舒适的退休生活,还要靠个人多做一些资金储备。“养老金缺口”这个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而且,现在不仅仅是50岁以上的“准退休族”开始意识到退休准备的重要性,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有了一定的退休规划意识。房产、基金、保险等各种投资品种,已经进入不少人的养老金储备计划中,以房养老、建立动态生命周期基金、靠保险保证领取一定的退休金等观念也开始逐步为人们所熟悉。

  不少中国人都已经意识到,必须尽早通过自己的努力,准备好退休生活的“第三支柱”!

  《理财周刊》:

  美国人四大途径筹措养老资金

  文/本刊特约记者 乔磊(发自美国洛杉矶)

  人到晚年,自然面对养老的问题。如果养老只是有个地方住和能有口饭吃,养老也许不会是一个大的话题。美国人谈及的养老是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退休前差异不大,这就牵涉到人们在退休后能否还有足够高的收入来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美国的理财专家认为,一个人退休后的收入只有保持在退休前收入85%以上才能不降低生活水平。也有的理财专家称,即使有100万美元的存款,在退休后也不一定能保证过上和退休前一样的生活水平。不论专家如何理论,但有一点是明显的,那就是人在退休后必须保持足够的经济来源才不至于退休后为衣食担忧。

  那么美国人是如何积累养老资金的呢?根据美国国会有关65岁以上人员收入状况报告,美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来自四大方面,即社会安全金、金融房地产等收益、退休金、工作收入。2008年,在65岁以上人群中,平均算起来他们的收入有39%来自社会安全金,19.5%来自于退休金,12.8%来自金融房地产等收益,26%来自延后退休继续工作的收入,2.1%来自其他收入,0.6%来自公共资助。

  美国的社会安全金体系是联邦政府主导的民众社会保障体系,而不仅仅是退休体系。因为该体系除了为民众提供退休后的收入外,还为伤残人员、丧偶者、失去父母儿童提供福利,并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该体系建立于1935年,目前美国1.59亿劳工人员中有94%的人加入了这一社会保障体系。社安金体系的资金不是由政府出钱,而是由雇主和雇员等额缴费累积而成,在薪水中按薪资税扣除,然后上缴联邦政府。年收入106800美元以下的人每年要向政府缴纳收入6.2%的社会安全金税,雇主每年也要按照雇员收入6.2%的比例缴纳社会安全金税,合计为雇员收入的12.4%。联邦政府收缴的社会安全金税85%投入信托基金,用于支付当前已经退休人员的社安金,15%用于支付伤残人员和家属的社安金。在美国任何公司工作的人,只要积满40点,在退休时就可每月从政府领取社安金。由于每个人的收入不同,领取的社安金也会不同。一般而言,退休人员每年领取的社会安全金约占退休前收入的40%以下。

  社安金也可提前领取,最早在62岁时就能领取,但不会领到全额的社安金。年薪4万美元收入的人提前领取每个月只有810美元,全年为9720美元。社安金也可延后领取,现在美国经济不好,许多人延迟退休继续工作,但如果有工作收入,社安金会按一定比例减少。所以想工作的人,可以一直工作到70岁再领取社安金。如果70岁领取社安金,年薪4万美元收入的人每个月领取的金额为1739美元,一年为20868美元。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退休后会领到退休金,退休金可以达到工作时收入的70%到85%,这是政府工作福利好的一个重要方面。私人公司基本上没有退休金体系,但非常流行的是雇主为员工提供的401k退休计划。401k退休计划的主要运作方式是公司雇主每年按员工年薪3%~5%投入员工的个人退休账户,员工每年可以在退休账户自行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从几百到上万美元都可以,每一个人一年投入到401k退休计划中的钱不能超过14000多美元。员工如果离开公司,这笔钱归员工个人所有。如果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他工作期间所积累下的这些钱就是他的退休金,到59岁半就可以从退休账户领取这笔钱。由于税务上的原因,这种退休金人们一般不会一次全部领出来,而是逐年领取以避免交税。雇主和员工投入到401k退休账户的所有钱都不需要报税,只有到退休领取时才算收入需要申报所得税。美国有6000多万工作人员加入401K计划,加入这一计划的人大多将退休账户上的钱由专业理财人士管理,且多投资于股票和基金市场。在私人公司,一名员工退休后,公司将不再承担其退休金的支出,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理财周刊》:

  中国人子女教育靠家长买单

  文 本刊记者陈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传统价值观。

  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而言,孩子也是最基本的“消费项目”之一。虽然养儿育女也带有一定的“投资”性质,但主要还是以付出为主。不少中国人会深有感触地说:“养个孩子等于多买一套房!”

  0~6岁: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都可以省,就是不能在孩子身上省。”

  生下了孩子,一切负担还只是刚刚开始。

  0-3岁,也就是出生后到上幼儿园之前。

  在生活类费用方面,一般孩子一岁之前吃奶粉比较多,也有“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纯母乳的孩子在大中城市比较少,0~3岁孩子要“吃掉”4万元左右。还有其他生活费用,比如请阿姨照看,每个月2000~3000元,0~3岁这三年间差不多就要10万元。现在的家长还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0-3岁的孩子在教育上大约至少要花费数万元。

  再看看3~6岁这一幼儿阶段。

  第一块也是最主要的费用是幼儿园的教育支出。按公办幼儿园中的“一级”幼儿园或“示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计,差不多每月2000元,三年幼儿园的费用至少要6万元以上。

  还有一块就是家长带孩子出门的休闲娱乐活动费用,再加上孩子在家的生活费用,算下来,中等情况下,3-6岁孩子总花费8万元左右。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贵在民办学校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虽然是“义务教育”,这九年间学杂费支出很省,但家长的支出并不少。

  如果是上公立学校,目前国家已经取消了学杂费和课本费,每月只需支付少量的午餐钱,以及必要的文具、作业本、参考书等费用,和民办学校相比,费用要低得多。以上海地区为例,民办小学的学费大约在3000~5000元,民办初中的费用基本都超过了6000元,有些甚至达到了8000元。如果从小学到初中毕业都读民办学校,花费也不少。

  高中三年:补课和购物费用占大头

  15岁~18岁,孩子进入高中学习。

  以上海地区高中为例。如果孩子中考顺利,考上了公办重点高中,那么恭喜家长,一般每学期学费只要1200~1500元。如果选择寄宿,也就2000元一学期,而且不用交昂贵的赞助费。三年学杂费五六千元。如果是考入民办高中,则费用还要高。

  同时,高中的学习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学生都要参加各类校内、校外的补课,三年也要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高中学生对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和需求,也比初中孩子要高。

  念大学费用主要由家长出

  在中国,绝大部分人的大学教育和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用,都由父母支付。只有小部分家庭实在因为家庭困难,会申请助学贷款,大学毕业后个人偿还。而中国高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普及面较低,仅靠考取奖学金,通常远远无法应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支出。

  一般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四年学费2万元左右;杂费、生活费一个月1000元/左右,加上假期回家和旅游的费用,四年4万元左右。总计六七万元。

  如果是有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由于有一年在国外合作大学学习,则费用还要另外多20万元左右。大学花费俭还是丰,大多数人还是看家庭情况决定。

  至于考研或留学,更是看个人情况而定。如果本科之后要继续深造,那么家长还得准备10万~80万元,以供孩子在国内读研究生或留学。

  《理财周刊》:

  美国人读大学父母只出一半钱

  文/本刊特约记者乔磊 (发自美国洛杉矶)

  12年义务教育基本不花钱

  美国实行12年义务制教育,因此在普通教育阶段,80%以上的美国家庭子女是进入公立中小学就读,可以说基本上不需花什么钱就可以让子女完成高中的学业。美国中小学实行校内就餐制,收入较高的家庭需要为子女的午餐付钱,而低收入家庭子女则享受联邦政府的学生午餐补助计划,不必为午餐掏腰包。通常各学校在课后设有各种学生兴趣活动,学生不必缴纳任何费用就可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如体育项目、文娱项目、科技项目等。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有更好的才艺能力,则需在校外找私人机构去培养,像钢琴班、舞蹈班、绘画班,这些就看不同家庭家长对子女有什么样的期望了。美国的普通教育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进入私立中小学就读,当然这样的家庭多为富裕家庭。私立中小学的学费一年在3万至6 万美元之间,而其教学质量自然也高于公立学校。

  公立大学学费向私立看齐

  美国的普通教育属于通才教育,也被称之为有教无类。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可以进入公立中小学。但到了大学阶段情况就不同了,不论私立还是公立大学都要收学费。过去美国的公立大学比私立大学学费低很多,但如今由于各州政府经费短缺,各州公立大学不断提高学费,有的公立大学学费与私立大学学费基本上拉平了。

  美国大学学费到底有多高呢?美国大学理事会对全美3500所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2009~2010学年美国两年制公立大学大学生一年的教育费用平均需要14285美元,四年制公立大学大学生一年的教育费用平均需要19388美元,四年制私立大学大学生一年的教育费用平均需要39028美元。而在美国的一些私立名校,一年的费用需要5万美元。按此计算,进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学生,如果没有奖学金,四年下来在教育上的花费要超过20万美元。好的公立大学,现在一名学生要获得大学学士学位的教育费用也超过10万美元。

  父母只承担一半大学学费

  虽然美国大学的学费高,但由于政府所给予的巨大补助以及各学校对学生发放的资助使得学生实际上自己支付的学杂费没有这样高。平均而言,进入私立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每年平均可以获得10200美元的奖学金和减税福利,公立四年制大学学生每年平均可以获得3700美元的奖学金和减税福利,公立两年制大学学生每年可以平均获得2300美元的奖学金和减税福利。美国各大学发给学生的奖学金是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最主要来源,占美国大学各类奖学金的42%, 联邦政府奖学金占31%。

  美国年轻人上大学并不是完全依赖父母的资助,而是采取多重渠道获得经济资助。根据沙利美和盖洛普联合作出的一项调查,美国普通家庭在支付年轻人上大学的费用上,父母平均所承担的费用约占大学费用的48%,子女平均承担的费用约占大学费用的33%,学生获得奖学金费用约占大学费用的15%,也有3%的大学费用是由学生的亲朋来提供的。

  靠借贷和奖学金上大学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家庭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自掏腰包(包括父母与子女),第二是依靠借贷,第三是大学的奖学金。而根据调查,美国70%的家庭是以非借贷来源来支付年轻人上大学费用的,这包括父母和子女的收入、积蓄和大学奖学金。有不到一半的家庭是依赖借贷教育贷款来支付年轻人上大学费用的。在美国家庭中,支付年轻人上大学费用最常见的资金来源是学生父母的收入,38%的家庭每年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平均每年为5815美元。而学生通过联邦学生贷款获得的资金是美国家庭支付年轻人上大学的第二大资金来源,28%的美国家庭利用这一资金来源来满足子女上大学费用的需求,平均每年的借款额为5075美元。家长借贷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的比例要低于学生自己的教育贷款,但家长除非不借贷,一旦借贷其借贷金额要比学生借贷金额高出许多,美国家长年平均教育贷款的借贷额接近1万美元。



  《理财周刊》:

  中国人首选人身保险

  文/本刊记者 张安立

  中国的保险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2010年全年,我国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达到1.45万亿元,较2009年的1.11万亿元同比约增30.6%。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偏爱返还型人身保险

  目前,人身保险是中国人首选的保险产品。无论是寿险、健康险,还是养老保险,都有着各自的魅力所在。

  过去,提到生老病死,中国人总是有所避讳的。有不少人会认为,购买保险并不吉利。特别是寿险产品,似乎有安排身后事的意味。可现在,随着保险理念的更新,大家更愿意让自己和家人有个更好的保障,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打击陷入困境。从逐年递增的保费上,就不难发现国人思想的进步。

  我们知道,购买消费型的保险产品,如果没有出险,保费是不予返还的。或许中国人不太愿意接受把钱“打水漂”的结果,所以在选择时更倾向于返还型产品。即便知道相同保额下,返还型产品的保费较消费型高出一大截,可还是有不少人宁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房贷、家财险受冷,车险较热

  家是每个人的栖息地,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人却没有为家投保的意识。究其原因,与产品本身也有关系。

  现在的房贷险一般是财产损失保险与还贷保证保险的组合品种。既对房屋出现因火灾、暴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地震除外)发生的损毁进行理赔,也可对购房人在保险期间遭受意外伤害导致死亡或残疾,而丧失全部或部分还贷能力时,承担约定比例的还贷责任。

  按理来说,这一险种应该广受欢迎才对,可市场的实际接受情况却恰恰相反。原来,房贷险存在很多免责条款,比如购房者因疾病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又如因为一些外部突发因素导致的房屋损失,比如战争、军事行动等,或是由于行政行为、执法行为造成购房者死亡或丧失还款能力的,保险公司也都不予理赔。正是由于保障限制较多,导致产品吸引力大大下降。

  家庭财产保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远不及寿险、健康险那么重要。尽管保费低廉,但免除责任较多使很多人对最终能否获得理赔、赔偿金额可以多高产生疑问。

  例如,一般家财险条款规定,无明显盗窃痕迹的盗窃行为或窗外钩物行为、门窗未锁而遭盗窃、被保险人雇用人员、同住人员、急速人员的盗抢行为等都不负责赔偿。而包括古玩、字画、邮票、手表在内的众多常见家庭财产都被剔除在外。因此,家财险的受众十分有限。

  相对来说,车险市场就要热闹许多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它可以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予以赔付。

  而对绝大多数车主来说,单单投保交强险是不放心的。一般情况下,车主还会积极投保车损、盗抢、第三者责任险。其中,车损险只对交通事故中造成的车辆损毁予以赔偿,而当车辆处于停放阶段出现的损坏,则无法提供赔付。因此,一些新车车主为了周全起见,还会附加玻璃险、划痕险等。

  《理财周刊》:

  美国人注重保障功能

  文本刊特约记者 乔磊(发自美国洛杉矶)

  美国人生活有两样东西是想跑也跑不掉、想躲也躲不开的。第一是税,多如牛毛,生老病死都躲不开大大小小“山姆大叔”所要征收的税,第二就是保险,虽然比不上税那么多,但吃喝拉撒睡却好像都有个保险如影随形。在美国买保险就等于买平安,想要平安就得靠保险来垫底。

  房屋保险必不可少

  居家过日子立足之地就是家,美国人只要购买了住房,第一件事就是购买房屋保险,因为不买不行,如果不买房屋保险恐怕连房子也买不到。房屋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避免屋主因房屋遭到破坏或毁损而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而房屋保险不仅保障个人财物与房地产上的住所和建筑物,同时还可对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坏提供责任险。美国的房屋保险主要承保房屋和其他独立建筑物的损毁,但通常不保长期耗损、地层移动、地震、水灾和核子危机等。这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建筑损毁若想利用保险来减少经济上的损失,只有额外付较高的费用买专门的保险。例如,加州是地震多发地区,民众购买的房屋保险不包括地震险,若购买地震险每年的费用会比房屋保险要贵上几倍。

  房屋保险是最基本的住宅保险,围绕着住宅还有一些更细致的保险项目,如个人财产保险、个人伞险、水灾险及房屋贷款保险等。对于购买价格较高住宅的民众而言,保险公司通常会推荐个人伞险。个人伞险是一种很特殊的保险,根据美国的法律,任何人如果经过屋主允许或邀请在屋主的私人领地内活动,一旦来者出现人身受伤事故,如在屋主家后院摔了一跤,腿骨折了。那好,屋主需对来者的受伤负法律责任,轻的要负医疗费、重的恐怕还得养老。因此个人伞险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一旦有外人在自己住宅遇到磕磕碰碰之事,也不至于被告上法庭,搞不好还得卖房子付赔偿费。通常价值50万美元的住宅,购买100万美元的个人伞险就可以应对“人祸”的发生。

  汽车保险政府强制保

  汽车保险属于政府强制性需要购买的保险,没有购买汽车保险的人在驾车时如果被警察查到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美国的汽车保险主要分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功能不同。一是人体伤害与财务损失责任险,这是最基本的汽车保险。这种保险主要对承保人的车辆一旦造成对方车辆驾驶人、乘客或行人所受到之伤害及财物损失给予的赔偿。第二种是碰撞险,承保人自己的车辆因车祸被碰撞造成的损害的修理费用可以由此种保险来解决。第三是综合险,这种保险是最全面的一种汽车保险,承保人的车辆造成对方车辆驾驶人、乘客或行人所受到之伤害、车辆的损毁、承保人自己车辆造成的损毁、承保人汽车被无汽车保险车辆撞到造成损毁等都可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

  定期寿险受欢迎

  美国人不忌讳谈死,而买人寿保险多少也就有点惯性了,就跟好多人早早把墓地买好了一样,这也是一种投资方式。而且保险公司广告打得也好:“有了人寿保险,您和家人将无后顾之忧。”听起来就让人舒服。人寿保险的运作方式挺简单,你缴付保险费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在你身故后会将一笔先前约定的金额付给你的受益人。美国的人寿保险有定期寿险,也有终身寿险。定期寿险通常花费较低,也是美国保险公司主推的产品。购买人可以通过购买定期寿险来保障生命中的特定时段,例如5年、10年、20年、30年。某些定期寿险一旦到期可以续保,不过当续保时保费将会提高。终身寿险的保费一般是固定的,只要按期交付保险费,一旦故去,其受益人将获得保险公司所支付寿险金额。



  《理财周刊》:

  中国人买车增加生活便利

  文/本刊记者 胡笑蓉

  中国一向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然而,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已从自行车大国跨入了汽车大国的行列。据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份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北京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私人轿车比例高达8%。

  家庭、商务是购车主要目的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经拥有或者准备买的车,都还是家庭的第一辆车。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的孙先生,便将家庭需求作为买车的主要因素。“一个是出去游玩,现在父母年纪大了,出行都不方便,所以主要还是从这种角度来考虑,另外朋友一起出去玩也蛮方便的”。显然,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汽车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孙先生一样,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的方小姐尽管并没有买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会买车,但她强调,她将为未来的孩子专门买一辆车。她说,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受苦”。

  与西方国家消费者仅仅把汽车作为一种代步交通工具不同,家庭、商务这些要素更多地主导了中国汽车消费热的现状。另一方面,这种独特的购车需求,也主导了中国老百姓汽车消费的偏好。

  而在具体车型的选择上,中国人买车受政策导向影响很大。由于有关部委对小排量车型消费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从2009年开始,1.6升及以下车型的销量占据汽车总销量中很大比例,同时有1.6升排量和其他排量车型的销售结构也有很大调整,1.6升及以下排量的销量占车型销量的六成左右,同时也促进了带T车型的销量。由于这部分A级及以下级别车型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汽车平均价格不断下探,数据显示5万元至10万元价位车型占市场近六成份额,平均车价在8万元左右。在品牌上,调查显示大众等合资品牌欧系车以及丰田等合资品牌日系车颇受青睐。

  另外,在中国部分特大城市,对于买车影响十分重大的另一政策因素便是车牌。这项政策的初衷在于通过限制拥有私车而缓解交通拥堵。上海是国内唯一实行私车牌照限额拍卖的城市。近年来,上海车牌的平均中标价为3万~5万元,上海市民也因此将车牌戏称为“最贵的铁皮”。而北京则是从今年开始每年在一定的总量额度指标下,每月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无偿分配。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地消费者购车设置了一定的门槛。

  一次性付全款是主流

  在支付方式上,由于相对于房子在大众生活中扮演的必需品角色,汽车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易耗的类奢侈品消费。在衣、食、住、行这四项中,“行”排在最末,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对这类需求的取舍。“钱够了就买,不够就接着攒”,所以汽车作为一个消耗品,大多数消费者是抱着量力而行的心态在消费。也正因为如此,根据神鸟数据调查公司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车市中采用按揭方式购车的消费者比例尚不到10%。绝大多数消费者一般都是钱攒够了一次性付款购车,而真正愿意采取贷款购车的还是少数。

  对于价格便宜不少的二手车,由于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时间较短,长期以来,中国还没有一套完整、严谨、科学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二手车鉴定主要是评估师通过专业知识以及评估经验对于目标车辆进行评估。并且多数采用重置成本法对目标车辆的残值进行评估,造成了普遍存在的轻鉴定重评估、评估随意性大、手段不科学、评估过程主观因素多于客观因素以及评估结果偏离车辆的实际价值等问题。同时,中国二手车市场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公民诚信体系尚未建立、车辆的维修保养记录、事故记录等信息不公开等问题。所以虽然国内的二手车市场发展迅猛,但是在一个没有组织的发展面前,又显得那么的脆弱和无助,缓慢的发展速度制约了国内二手车市场的成熟。

  《理财周刊》:

  美国人汽车就是代步工具

  文 本刊特约记者 乔磊(发自美国洛杉矶)

  美国被称之为“车轮上的国家”,家庭汽车拥有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08年美国各种机动车辆约为2.5亿辆,其中家庭用的轿车数量为1.37亿辆。根据2009年的统计,美国只有8.9%的家庭没有汽车。拥有一辆汽车的家庭占33.7%,拥有两辆汽车的家庭占37.6%, 拥有三辆以上汽车的家庭占19.9%。2011年,美国人拥有一辆汽车一年的花费要在8776美元,这包括汽车贷款、保险、车牌照费、汽油消耗和保养等。

  新车促销五花八门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购买汽车绝不是投资的最佳选择,因为汽车的折旧率高,几年下来新车就值不了几个钱了。当然收藏古董车又是另外一件事,那是有钱人的嗜好,普通老百姓买车只是作为代步的工具,要想从投资汽车上发财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常美国人换车的频率是五年,购买新车时汽车商会提供五年的汽车保修,只要是机械性故障,厂商会免费更换零件和修理。

  美国汽车市场上的各种类型和品牌汽车应有尽有,家庭用车分为豪华型、普通型、轿车型、卡车型、越野型、旅游休闲型等,消费者可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车型。汽车在美国的功能基本上是代步。虽然豪华车能反映出驾车人的经济状况,但却不代表其在社会上的地位。而且随着豪华车的普及,人们在购车时更多考虑的是支付能力、是否省油、安全性能以及对车型、车种的喜好程度。

  购买新车自然得到各车厂的专门经销商处买,而各厂商为了提高销售量也为消费者提供五花八门的优惠,包括贷款的零利率、厂家3000~5000美元的折扣、不要付头款等。购买新车时美国人较少会用现金一次性购买,汽车贷款成为主要方式。汽车贷款一般为5年期,贷款利率主要看购车人的信用记录。

  买二手车更划算

  在美国,销售旧车(二手车)是一个很大的生意。由于汽车的折旧率高,买二手车从经济角度考虑,特别是对收入不高的人群而言,就是非常划算的选择。2009年,美国二手车的销量为3550万辆,新车销量是1040万辆,二手车销量是新车销量的三倍。从价格上看。新车的平均销售价格是26250美元,二手车的平均售价为8480美元。新车销售系统一年带来的经济效益是2740亿美元,而二手车一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则为3010亿美元。美国有6万多家汽车经销商,其中4万多家是专门销售二手车的。到汽车经销商处购买二手车价格稍微贵一些,但汽车的质量较为有保证。实际上很多美国人买二手车并不是到汽车经销商处,而是直接从个人手中购买,这样在价格上会更便宜。美国有专门的出版物介绍各类车型在出厂销售后每一年的折旧率,只要到图书馆一查,在私人间买卖汽车时根据车况大致就可以算定用多少钱买车不会吃亏了 。

  5万美元以上的汽车在美国可步入豪华车的行列,很多人想开豪华车,但又考虑到越是豪华车其折旧率就越高。像2010年宝马(BMW M3)市场售价58400美元,5年后在市场上的售价约为26000美元,折旧率为56%。所以美国的汽车销售商推出租赁式销售,既满足人们对豪华车的渴望,也使购车者的压力减轻。例如,一辆奔驰E320车价格在5万美元上下,如果付部分头款,每月只需要付400~500美元,3年后,若喜欢留下车,将余额付清即可,若想再买新车,旧车就归还给经销商。



  《理财周刊》:

  中国人免息期最受持卡人欢迎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可透支的新型支付工具受欢迎

  信用卡在中国算是相当年轻的支付工具,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时间不到10年。不过,截至2010年末,我国信用卡发卡量已有2.3亿张,较2009年末增加了约4400万张,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咋舌。

  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国人可以接受这种卡片,完全得益于“先消费、后还款”理念的引导。当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货币的时间价值,并且愿意透支信用额度以提前消费时,信用卡就受到了欢迎。

  对持卡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支付工具,更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有了信用卡后,我们的消费更加方便了,卡片内存的信用额度给了持卡人灵活可用的资金。即便没有现金、借记卡,同样可以完成支付。当持卡人心仪一件商品,而又囊中羞涩时,不妨用信用额度完成支付,再充分利用免息周期,周转资金还入卡中。而只要持卡人愿意花上一些手续费和利息,甚至还可以将虚拟的信用额度变成真实的现钞。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所有信用卡具备的基本功能,要想抓住客户的心,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必须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人性化服务,并举办各种特色活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信用卡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持卡人看中便捷度与增值服务

  在过去几年跑马圈地的争夺中,各家银行相继推出办卡送礼送积分、免年费等活动,到了现在,这些活动的吸引力已经逐渐下降,持卡人越来越看中卡片所带来的便捷度及增值享受。

  例如,持卡人在选择办哪家银行信用卡时会考虑还款便捷的问题,毕竟,账单频率为每月一次,如不能方便还款,会给持卡人造成不小的困扰。一般情况下,与工资卡同属一家银行的信用卡较为方便,持卡人可将借记卡、信用卡关联起来,这样,在最后还款日就能自动还款了。而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便利店、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款的信用卡也深受大家喜爱。

  人性化服务能够赢得持卡人的心。例如,短信提醒服务能够清楚地帮助持卡人了解账户资金情况。个别卡中心还推出了账单前短信提醒、特别宽限期、失卡保障等服务,同样受到欢迎。当然,考虑到用卡成本的问题,更多人愿意选择免费的项目。

  在信用卡刚刚走进我们生活时,积分是个好东西,只需几千、几万积分,持卡人就能换到些新奇好玩的宝贝。可如今,积分已经越来越“无味”。粗略计算一下,不少积分换礼的实际比例仅为600:1,有些甚至更低。也就是说,用600甚至更多积分兑换的礼品,实际的市场价格仅为1元,这无疑降低了持卡人对积分高低的热情。

  在信用卡积分逐渐失去魅力时,卡片附带的增值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汽车卡加油优惠、旅游联名卡积点返现、美食卡用餐优惠等等,真正实惠于民的卡片才能被认可。

  对“信用”的管理有待加强

  实际上,国内大多数信用卡持卡人还是比较保守的。通常情况下,持卡人会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进行消费,并在最后还款日全额还清。

  而一部分在短期内无法归还欠款,或是认为一次还清会影响现金流的持卡人,会选择最低还款额或申请分期还款。最低还款额一般是当期消费金额的10%,外加各种费用,包括年费、利息、手续费等等,只归还最低还款额的客户需要支付从消费当天产生的利息,直到全部还清为止,年利率一般为18%。而申请分期还款则根据分期期数不同,有相应的手续费率,一般年化手续费率也在13%~15%左右。两者都不会影响客户信用,只有当客户连最低还款额都无法归还时,个人信用记录才会被抹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发卡量的逐年增加,信用卡坏账率也在提升中。这不仅仅是因为持卡人对个人信用的重视度不够,也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征信系统尚未完善所导致的。现在,恶意透支信用卡、欠费不还的持卡人可能会被处以刑罚,因此在合理用卡方面,持卡人应更为重视。

  《理财周刊》:

  美国人近半数持卡人沦为卡奴

  文/本刊特约记者 乔磊(发自美国洛杉矶)

  信用卡是最主要支付手段之一

  信用卡(Credit Card)在美国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支付手段之一。根据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分行2010年发布的统计报告,2009年美国消费者手中共有6.09亿张信用卡,每个信用卡持有人平均有3.5张信用卡。拥有信用卡的家庭每年平均的信用卡债务是15788美元,美国所有消费者一年所欠下的信用卡债务为8000亿美元。

  美国人使用信用卡的数量超过借记卡,这里的原因是使用信用卡是借钱来花,而借记卡是花自己的钱。为了推展信用卡,美国的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大多是为客户提供不收年费的服务。2009年美国39家发行信用卡的公司有31家是不收信用卡年费的,而64%的美国民众表示不必交年费是他们选择使用信用卡的主要原因。

  美国信用卡公司或者是大的银行推销信用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邮件将信用卡寄给居民,并在信件中说明一些优惠条件,比如没有年费、信用卡消费换取飞行里程以及给予稍高的信用额度等。如果一个持卡人能够在每月信用卡账单来时付清所有的消费金额,自然可以对这些优惠动动心,甚至多拥有几张信用卡也无妨。但如果持卡人靠信用卡借债来度日,那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的人持多张信用卡的目的是用后一张信用卡的借债来还前一张信用卡的债务,长久下去,极易走上卡奴的道路。

  申请信用卡要注意各种费用

  那么在美国申请信用卡要注意哪些环节呢?首先是了解信用卡公司提供的利率是多少,而且最好对比其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差异。虽然通常浮动利率会较低,但如果利率上升,持卡人可能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第二,收取年费的信用卡会有一些附加的服务,但这些服务一般消费者可能不太需要,而且年费从15美元至300美元不等。如果喜欢有较多服务功能的信用卡,其年费最好不要超过50美元,如果有能力争取,免掉年费是最理想的。第三,在申请新信用卡时需要了解清楚迟付款的罚金是多少钱。美国信用卡迟付款的平均罚金是35美元,如果信用卡公司提出的迟付款罚金在50美元以上,那显然就太高了。同样,花钱超过了信用额度,信用卡公司照样要收罚金。美国信用卡公司收取的超过信用额度罚金平均为37美元。第四,是否有隐藏的费用。有的信用卡公司对转账和关闭账户收取费用,但大部分信用卡公司不会这样做。

  在美国有句行话,使用信用卡客户欠债少的,银行是爷。使用信用卡客户欠债多的,客户是爷。但归根到底,最终是爷的还是银行。为什么呢?信用卡的还款周期一般为一个月,这叫借钱先花着。到了月底,账单一来,客户可以选择全部付清,也可以只付点零头,比如借了1000美元,可以只付100美元,余下900美元算是借款,啥时有钱啥时付。这就是银行发行信用卡真正赚钱的秘密,因为一般银行的借贷利率会高达14%以上。同时,账单超期60天不付款, 银行还会加收惩罚费,平均惩罚费金额是28美元。2009年,美国信用卡公司仅是收取超期不付款的惩罚费就高达200多亿美元。

  滥用信用卡造就众多卡奴

  信用卡的流行使不少人最终成了卡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美国信用卡持卡人中有54%的人是每月按时付清信用卡借款,33%的人每个月欠债在10000美元以下,13%的人每月欠债在10000美元以上。从这一统计数据来看,美国有近一半的信用卡持卡人成为卡奴,虽然卡奴的分量有轻有重。消费者成为卡奴的原因有多钟,但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些持卡人在消费上是支出大于收入,而中间的差额就用信用卡借贷来填补,结果欠债越来越多,欠债越多也就越难还清债务,最后导致更加恶性的循环。(理财周刊)

  作者:理财周刊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