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奴隶制在非洲为何难以废止

来源:青年参考
2011年07月11日17:56
survey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6月28日报道,从1981年起,西北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曾三次试图废除奴隶制度,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但均以失败告终。不仅在毛里塔尼亚,在苏丹、尼日尔等非洲国家,奴隶制度同样盛行。


  一代为奴,代代为奴

  在21世纪的地球上,仍然存在着奴隶制度。非洲西北部国家毛里塔尼亚有约50万奴隶,占这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0%。

  800年前,当阿拉伯人驰骋撒哈拉掠夺非洲黑人的时候,毛里塔尼亚就开始了其奴隶制社会的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肆虐的旱灾迫使毛里塔尼亚许多农民进入城市。但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农业国,城市并不能给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提供太多机会,很多人卖身为奴,其中包括许多孩子他们的父母养活不了他们,只能把他们卖为奴隶。

  成为奴隶的人没有任何权利,也不被允许拥有任何财产。在毛里塔尼亚严酷的种姓制度下,只要生于奴隶家庭,便终生为奴,世世代代承袭下去。该国“国际反奴隶行动组织”主席布巴尔卡·马苏德说:“若女性是奴隶,她的后代亦是如此。”


  “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生存很难”

  从1981年起,毛里塔尼亚曾三次试图废除奴隶制度,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但均以失败告终。尽管2007年该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拥有奴隶者将被判处10年监禁;宣传奴隶制度的,将被判处两年监禁但在现实生活中,奴隶依然随处可见。

  看看该国“国际反奴隶行动组织”主席布巴尔卡·马苏德的遭遇吧,他也曾是一名奴隶。

  1952年的一天,7岁的马苏德头上顶着一个西瓜,朝毛里塔尼亚南部城镇罗斯走去。在一条河边,他看到一群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排成一排。那群孩子在报名上学,这时马苏德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上学这回事。

  马苏德的父母都是奴隶,他自然也成了奴隶,从五六岁起便在主人的田里干活。

  在带着孩子来报名的父母当中,马苏德看到了主人的表兄,便央求他也替自己报名。“不行!如果我这样做了,你的主人会说什么呢?”对方坚决拒绝了马苏德的请求。马苏德放下西瓜,痛哭起来。

  学校的校长是个法国人,他看到瘦小的马苏德在哭,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听了马苏德的诉说,这位有正义感的校长破例让马苏德到他的学校读书。马苏德幸运地成为他的家族中第一个上学读书的人。

  时至今日,马苏德仍记得身为奴隶时做过的事情。“我得下地干活、播种、割树胶、筑篱笆……即使上学了,我也得在放学后帮忙做这些事情。”由于来自低种姓,他时常被班上一些调皮的同学欺负。

  “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生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马苏德说。

  不过上学后也有快乐,除去有书可读外,他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下河捉鱼。

  后来,靠着争取到的奖学金以及开肉铺的叔叔的资助,马苏德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建筑师。1995年,马苏德成立了反奴隶制度组织“SOS奴隶”,和在巴黎一家画廊工作的阿卜杜勒·纳瑟尔一起,致力于营救奴隶的行动。


  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家畜

  马苏德的“SOS奴隶”组织除了发动宣传攻势,进行合法斗争外,还组织秘密的营救行动,比如让已经获得自由的奴隶打入毛里塔尼亚最边远地区的游牧部落,发动那里的奴隶反抗或逃跑。

  2004年,20岁的奴隶马塔拉在为主人放牧骆驼时,遇到一群士兵。“士兵首领问我想不想离开,我说想。我告诉士兵,主人虐待我,殴打我的兄弟姐妹。我说,‘我情愿你们开枪打死我,也不愿留在这里。’”马塔拉对美联社记者说。

  在主人眼里,马塔拉就是一头会说话的家畜,从不给他吃早饭和午饭,晚上只给他残羹冷炙。马塔拉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还展示了他身上的累累伤痕。“这些伤疤都是主人的子女留下的,因为我丢了一只家禽。”

  后来,主人试图从军方那里要回马塔拉,但在“SOS奴隶”的运作下,马塔拉最终获得了自由,“SOS奴隶”还把马塔拉的主人告上了法庭。

  在毛里塔尼亚这样一个奴隶制盛行的国度里,“SOS奴隶”组织解救奴隶的行动势单力孤,成立后没几年,毛里塔尼亚政府便禁止该组织在境内活动。既便如此,该组织仍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施压,要求加强废除奴隶制的措施。

  1981年颁布法令废止奴隶制度后,毛里塔尼亚政府便宣称:那些自称是奴隶的人实际上已经获得了自由。对此,马苏德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一眼看到沙子,可你不能一眼就分辨出谁是奴隶。”

  联合国废奴顾问谢赫·萨阿德·布赫·卡马拉说:“毛里塔尼亚当然有很多奴隶,那里的部落很喜欢蓄奴,虽然他们不会被用铁链锁起来,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被主人视为私有财产。”


  奴隶为何不敢反抗

  卡马拉和马苏德都曾在1998年被毛里塔尼亚政府逮捕,因为他们接受了外国记者的采访。政府称,二人在采访中“故意挑拨毛里塔尼亚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虽然被打压,但马苏德依然“我行我素”。在卡马拉获得自由后,他们打电话、发邮件、传真给国内外媒体,向他们通报这一事情。“我们只做我们能够做到的。”马苏德说。

  民间的呼声最终起了作用。2007年8月8日,毛里塔尼亚议会以全票通过了新的反奴隶法案。法案规定,拥有奴隶的人将被判处10年监禁,将被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必须向受害者提供高额赔偿。

  不过,这一法案没能根除毛里塔尼亚的奴隶制度。时至今日,蓄奴依然在该国盛行。

  马苏德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政府不愿正视问题、执法人员执法不力、传统的影响太过深远外,与奴隶自身的不觉醒也有很大关系。

  马苏德的搭档纳瑟尔说,很多奴隶不敢反抗不公的制度,一些人害怕逃跑会导致肉体惩罚,更多的人被种姓制度限制在原地。“当一个奴隶逃跑后,他就失去了他的根奴隶身份就是他们的现实根基。”纳瑟尔说。

  按照马苏德的说法,毛里塔尼亚有些奴隶主对奴隶很好,如同家人;一些奴隶主搬到城里后主动把奴隶遣散;也有一些奴隶主,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奴隶。因为没有谋生手段,奴隶被遣散后不得不回到主人身边,他们的子女也被主人随意处置。


  每个奴隶售价15美元

  奴隶制度不仅在毛里塔尼亚存在,在非洲其他一些国家也曾广泛存在,如苏丹、尼日尔等国。

  在苏丹,从古埃及时代起就有奴隶贸易。后来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并溯尼罗河南下,袭击苏丹境内的黑人村庄,杀死成年男子,抢掠女人和儿童为奴,开启了苏丹延续至今的奴隶制度。

  苏丹摆脱殖民统治后曾试图废除奴隶制度,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爆发第二次内战后,喀土穆政府要依靠阿拉伯游牧部落作战,因此默许了他们劫掠女性和儿童为奴的行为,奴隶贸易在苏丹死灰复燃。

  联合国人权事务官员199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1988年的苏丹奴隶市场上,一支自动步枪可换六七个少年奴隶;1989年,尼罗河畔,一个女性或儿童奴隶标价90美元;1990年,由于劫掠奴隶的事件频发发生,供大于求,每个奴隶的价格跌至15美元。为防“亏本”,奴隶贩子把一些儿童运到利比亚等国贩卖。

  尼日尔的奴隶制度由来已久,在这里,买卖奴隶的传统已经持续了上千年。法国人在19世纪进入尼日尔后,曾承诺废除这里的奴隶制,后来却沮丧地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大奴隶主拥有很大的权力,没有他们的合作,无法废除奴隶制度。2003年,尼日尔政府通过法令,禁止奴隶主无端惩罚奴隶,这一法令最终成了一纸空文。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