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世界新闻报停刊 默多克集团陷入窃听门 > 窃听门最新评论

专家称窃听门暴露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

来源:新华网 作者:齐紫剑
2011年07月19日19:38
专家说“窃听门”暴露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
  7月9日,在英国首都伦敦,新闻集团旗下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的员工离开办公室。《世界新闻报》因一系列窃听丑闻于当日出版最后一刊,并将于10日正式停刊。《世界新闻报》是英国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已有168年历史。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日前,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停刊,引起广泛关注。部分京沪专家认为,这一事件直接暴露出当今西方媒体逐利的本质,以及其长期以来所标榜的所谓“自由”“公正”“人权”理念的虚伪。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势将对西方新闻监管模式产生重大冲击。

  “窃听门”将对西方国家新闻观产生震撼

  专家认为,一直以来,西方媒体及西方国家总是高举“自由”“人权”旗帜对他国进行指责,但此次“窃听门”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对西方国家新闻观和优越感的一次重大冲击。

  “窃听门”事件充分暴露出西方媒体逐利的本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副教授凌昊莹认为,《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表明,包括《世界新闻报》《太阳报》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媒体是以逐利为目的,这种逐利性使其难以做到所谓的“真实客观”。在西方既有市场体制和新闻体制下,媒体的逐利性导致其新闻报道不可能做到其标榜的“纯粹、独立和客观公正”,其实现进行自我约束非常困难。

  博联社总裁马晓霖认为,窃听丑闻源于西方媒体内的利益和竞争驱动,尤其是当前纸媒已是夕阳产业,为了扩大发行,增加影响力,西方小报采取窃听的方式来获得消息,直至打破社会道德底线、触犯法律。

  此外,这一事件的出现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内部管理不善和外部缺乏制约,也有着很大关系。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新闻国际公司在英国平面媒体中形成了垄断之势,自认为能量巨大,一手遮天,从而藐视法律,无视道德底线。

  “窃听门”事件是对西方“自由”“人权”理念的巨大反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绚表示,隐私权是人权中最根本的权利之一,是关于人类尊严的权利。但一些西方媒体以知情权为借口,偷换概念,大肆破坏他人隐私权。西方媒体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却在“窃听门”事件中公然冒犯公众的隐私权,这是对人权侵犯最直接的例证。默多克新闻集团唯一的目的就是盈利,为了扩大发行量和吸引广告将社会责任抛在一边,这说明西方媒体在背离人权和道德的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君超表示,现在西方动不动就拿“新闻自由”为挡箭牌,以牺牲他人自由为代价实现自己所谓的“自由”,结果必然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新闻自由不能成为媒体侵犯个人隐私权自由的保护伞。”

  天天在线CEO陈湘安说,“窃听门”事件暴露出西方媒体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这次窃听事件涉及4000多名受害者,《世界新闻报》这种行为已经突破已有的伦理道德底线,是犯罪行为。

  “窃听门”事件将对英国乃至西方新闻监管产生重大影响。

  陈绚认为,默多克在世界媒体圈中影响巨大,不少媒体都去效仿他所谓的“成功”,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粗暴干涉他人权利,进行窃听等侵犯人权的行为。作为全球性超级媒体集团,新闻集团等西方媒体对其他国家的小媒体具有信风标式的影响。而此次对新闻集团旗下小报的查处,也将对奉行其新闻理念的众多媒体产生震慑。

  王君超表示,英国议会不赞成拿法律限制新闻自由,于是成立了报刊投诉委员会以求实现媒体自律。但在这种模式下,小报窥探隐私的事件却屡禁不止,这也使得英国民众对这种自律模式产生质疑。因此,“窃听门”最大的影响在于英国会不会因此改变报业自律的模式,这不仅会对英国的媒体界产生影响,也会对英联邦国家的媒体形成影响,乃至影响全球新闻行业管理的制度安排。

  “窃听门”将令新闻集团面临挑战

  “窃听门”事件曝光后,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名誉扫地,其扩张计划被迫中断。随着世界影响的逐步扩大,美国、澳大利亚等新闻集团覆盖的重要地区开始陆续出现要求“清算”的呼声。

  7月12日,美国参议院重量级人士、商业委员会主席约翰·洛克菲勒称,新闻集团已经承认在伦敦进行了窃听活动,而这种窃听行为可能波及“9·11”恐怖袭击遇难者或其他美国人。他呼吁对此进行调查。紧接着,澳大利亚也出现要求调查的呼声,为此新闻集团驻澳大利亚的负责人急忙发表公开信进行反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表示,这一事件已经在不断扩大,部分外媒开始担忧可能会影响《华尔街日报》的声誉并波及美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陈力丹表示,虽然《世界新闻报》已停刊,《星期日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受到牵连,但从目前情况看,短时间内并不会对默多克新闻集团产生根本性影响。即使放弃对天空广播公司的全资收购,新闻集团也已经拥有该公司39.1%的股份,损失处于可控范围内。“对于默多克而言,最大的损失是声誉上的,而非经济上的。”

  对于未来新闻集团面临的形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在这场实质为政治势力博弈的争斗中,默多克会以守为攻,如果没有被整垮,会继续进行版图扩张。

专家说“窃听门”暴露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

  7月15日,传媒大亨默多克乘车离开其在英国伦敦的家。传媒大亨默多克及其儿子、新闻集团副首席运营官詹姆斯·默多克14日表示,同意就旗下报纸《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于19日接受英国议会下院文化、传媒与体育委员会的质询。而连日来深受窃听丑闻困扰的国际新闻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也于15日宣布辞职。新华社/法新


  “窃听门”暴露西方媒体阴暗面:人权成为利润牺牲品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英国伦敦警察局助理局长耶茨18日辞职,成为继伦敦警察局局长斯蒂芬森之后因卷入《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而辞职的又一名警方高官。19日,《世界新闻报》老板、传媒大亨默多克将参加英国议会下院的一个听证会,就这一丑闻接受质询。

  显然,此次窃听事件并没有因为《世界新闻报》的关张而偃旗息鼓,相反,随着一个个黑幕被揭开,窃听事件不断发酵,被捕人数不断增加。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一些西方媒体为了追逐利润,不惜侵犯人权、违反法律,而政府慑于媒体威力,与其暗中勾结,共同侵犯了公众的利益。

  人权成为利润牺牲品

  西方媒体习惯于把自己标榜为“人权卫士”,但事实上,其中一些媒体,尤其是小报往往不择手段,采取窃听等侵犯公民隐私的方法,以获取“独家新闻”,吸引眼球,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近些年来,英国媒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个国家只有7000万人口,但面向一般读者的全国性小报却有好几家,其中包括已经倒闭的发行量最大的周报《世界新闻报》、同属新闻集团、英语世界发行量第一的《太阳报》,以及《每日镜报》《每日星报》等。《旗帜晚报》和免费报纸《地铁报》也在不断蚕食这些小报的市场。此外,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英国报纸,特别是小报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强。为了遏制发行量不断下滑的趋势,小报从业人员使出浑身解数寻找新闻线索,例如翻垃圾桶、非法侵入他人电子邮件账户等。

  美国媒体也不例外。2003年5月,《纽约时报》记者布莱尔编造多条虚假新闻的事件曝光,在美国新闻界引起强烈震动,致使该报执行主编豪雷恩斯被迫辞职。此后,《波士顿环球报》《今日美国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曝出造假丑闻。

7月17日,传媒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前英国女总管、国际新闻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被伦敦警方逮捕。


  7月17日,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前英国女总管、国际新闻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被伦敦警方逮捕。

  新华国际时评:“窃听黑幕”谁之过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齐紫剑)《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愈演愈烈。17日,该报所属的国际新闻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布鲁克斯被伦敦警方逮捕,后于午夜被保释。当天,伦敦警察局长斯蒂芬森因被指责与上述两家机构交往甚密而宣布辞职。此前不久,曾先后任职于《世界新闻报》和英国政府的库尔森,也被逮捕。

  至此,“窃听黑幕”之水越来越深,已不是一起简单的偶发事件。有英国媒体评论说,这起事件动摇了公众对警察、媒体和政界的信任。这三者交织而成的社会生态,成为拉扯“窃听黑幕”的有形无形之手。

  《世界新闻报》能够“顺利”践行“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新闻”的“价值理念”,背后可能有权力机构的“影子”。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前媒体主管库尔森,在担任《世界新闻报》高级编辑时,就曾宣扬“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新闻”,而以贿赂向权力寻援则用来“铺路”。

  据英国媒体报道,伦敦警察局长斯蒂芬森曾多次接受《世界新闻报》的“美意”。此外,他在一家疗养院免费疗养市值过万英镑,而疗养院的公关顾问沃利斯曾经的名片,分别是伦敦警察局媒体顾问、《世界新闻报》副主编。如果斯蒂芬森一边拿着纳税人的钱做局长,一边却收取侵犯公众隐私等权利的机构和个人的好处,那么他实际上也丧失了“底线”。公众不禁会问:这样的司法能“独立”吗?它们对窃听的调查、执法,会“公平”吗?

  《世界新闻报》一而再、再而三侵犯公民权利,政府的监管和对人权的尊重却明显缺失。事实上,这家报纸的“关系渗透”不仅限于司法,它与英国政界也有着复杂的联系。据报道,因窃听丑闻而从政府离职的库尔森,曾在促使《太阳报》支持保守党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贝尔指出,窃听事件“几乎成为英国的治理危机”,“人们感觉事态已超出控制”。最近,卡梅伦呼吁制定新形式的媒体监管,以结束新闻机构与英国政客之间的“舒适关系”。

  此次窃听丑闻发生后,英国媒体陆续披露:传统严肃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曾窃听英国前首相布朗,而《太阳报》等媒体在10年时间里,也参与了对布朗的窃听。《世界新闻报》丧失职业伦理、越过社会底线,虽令公众震惊,但其所做所为并不是孤立发生的。

  《世界新闻报》在其最后的社论中曾说:“我们迷失了方向。”对此,英国的媒体、司法和政界同样应反躬自问:自己在纵容“迷失”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让社会生态能有清晰的“路标”?

窃听丑闻继续蔓延 传媒帝国大限已到?
近日,英国街头出现反对默多克的宣传画。
近日,英国街头出现反对默多克的宣传画。

  面对层出不穷的丑闻和声势浩大的讨伐,7月16日,默多克在英国各大媒体上刊发道歉信。

  非法监听在英国不算新闻,甚至成为媒体公开的“潜规则”。早在2007年,《世界新闻报》记者古德曼就因窃听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手机而锒铛入狱。然而,当时多数英国人对此不以为意。直到近期《世界新闻报》被曝涉嫌侵入被谋杀女孩道勒的语音信箱,事态才急剧恶化。

  丑闻,接踵而至

  尽管深陷泥沼的《世界新闻报》已经停刊,但愈演愈烈的丑闻并未随着“谢谢,再见”而画上句号。对于默多克而言,噩运才刚刚开始。近日,默多克旗下另两份报纸《星期天泰晤士报》和《太阳报》也相继传出窃听丑闻,这两家媒体被曝窃听前首相布朗的电话长达10年。

  窃听丑闻越挖越深,英国朝野哗然。据报道,英国王室、政坛要员、谋杀案受害者、阵亡将士家属,甚至伦敦爆炸案遇难者家属都在新闻集团的窃听范围之列。在此当口,默多克之子、国际新闻公司董事会主席詹姆斯·默多克又因授权向窃听受害人支付“封口费”,以掩盖丑闻而被指责妨碍司法公正。

  默多克对英国政坛影响极大,保守党和工党因此对他竞相讨好。默多克与布莱尔、布朗、卡梅伦都有私交。尽管默多克长袖善舞,但在丑闻曝出之后,与他私交甚密的政客却都反戈相向,对新闻集团展开合力“围剿”。

  围攻,在劫难逃

  13日,布朗在议会演讲中不仅“以身说法”痛斥窃听行为,还指责卡梅伦和保守党讨好默多克。因为卡梅伦曾聘请《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库尔森担任其新闻秘书,后者在7月8日因涉嫌窃听电话已被捕。

  尽管卡梅伦尽力撇清与新闻集团的关系,谴责电话窃听为“恶心之举”,并就此事件开展由法官负责的独立调查。但有分析称,工党希望利用卡梅伦与新闻集团关系做文章,以赢得政治资本。为此,卡梅伦政府不得不宣布支持反对党工党提议,迫使默多克放弃收购天空电视台,并要求默多克对新闻集团的行为“做出负责任的解释”。

  不仅是英国政府,国会、警方、新闻界乃至司法界也都针对窃听事件正在采取相应的行动。据报道,近日工党领袖米利班德还倡议拆散默多克的传媒王国,以免其“过多地掌控英国公众的生活”。

  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开始 “痛打落水狗”。应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彼得·金等人要求,联邦调查局已经对新闻集团记者涉嫌窃听“9·11”事件遇难者电话事件展开调查。另有数名参议员致函司法部长,要求调查新闻集团是否违反《反海外腐败法》。这对于处境艰难的默多克新闻集团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突围,绝地求生

  在不断扩大的窃听丑闻影响下,新闻集团的股票市值大幅下跌,仅4个交易日就已累计缩水70亿美元,12日,该股更是狂跌7.6%。

  面对急剧恶化的态势,默多克火速飞往伦敦进行密集的危机公关。他先是弃车保帅,关停《世界新闻报》,而后,又宣布接受政府建议,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为平息众怒,国际新闻集团总裁布鲁克斯和道琼斯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先后辞职。此外,他还亲自前往受害人道勒的家中道歉,并在英国全国性报刊上就《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发表道歉信。

  然而,危机不可能就此结束。有分析认为,此次窃听丑闻之所以“失控”,一方面是因为窃听事件触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以致群情汹涌,另一方面是因为新闻集团的垄断妨害政界、商界、传媒界多方利益,各方欲借窃听丑闻群起攻之,以扳倒其传媒帝国。

  在空前凌厉的攻势下,默多克苦心经营的传媒帝国是否会因此而轰然倒塌、分崩离析?“后默多克时代”传媒势力格局将会如何演变?人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UN01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