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小企业生存困境 > 中小企业评论

东莞中小企业遇生存困境 评:东莞模式须转型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8月01日20:17
  中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正值盛夏,对生活在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南方城镇东莞的商人以及工厂老板来说却如临严冬,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他们苦熬数年,仍然看不到曙光.在这一两个月里,两家具有数千员工规模的东莞厂商相继倒闭,还有更多不知名的小企业悄悄关停,对于东莞企业重现2008年“倒闭潮”的议论正在悄然进行。

  东莞的产业形态既是出口导向型,又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外部环境的变化最敏感。在我国这种外向型的经济模式也被称为“东莞模式”。据东莞外经贸局数据,今年1-4月东莞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5%,而现在东莞企业面临的困难直接原因是外部市场恶化、国内成本上升。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超过三成的企业表示订单下降,原因是欧美市场经销商的库存大量挤压,而且正处于去库存话的状态。

  经营成本的持续上涨导致某些企业有订单也不敢接,今年以来企业经营成本普遍上涨30%左右,东莞制造业的利润也就是5%左右的水平,成本一上涨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是零利润或者是亏损,即便接单也只是为了勉强的维持生存,成本的上升本来可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进行规避,但是由于东莞企业是以来料加工型为主,两头在外,东莞的企业根本没有溢价的权力。

  “东莞模式”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是选择死亡还是涅盘重生?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对此作出评论。

  主持人:东莞遇到的问题,尽管近期才暴露出来,但是之前是不是已经有种种迹象能够表明了?

  桑百川:是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东莞等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遇到巨大挑战,主要因为中国成本上升,在这过程中,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率就越来越低,此时已经谋求向其他地方转移、投资,向周边国家的越南还有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地区转移,金融危机只是打断了这种转移的进程。现在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又面临严重的成本上升的压力,劳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土地价格的上涨以及环境成本的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使得企业的利润被大幅度的挤压。

  主持人:东莞还具有特殊性,像外资主导、外来技术、出口导向,所以在我国形成了“东莞模式”,东莞现在面临的这个状态是不是意味着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桑百川:“东莞模式”不仅仅是东莞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中国经济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特殊的发展的模式,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东莞所遇的挑战其实也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中国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谋求转型升级,甚至推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转移,这标志着简单的依靠成本的优势去生存的沿海的企业越来越困难,也必须谋求转型。

  主持人:您提到了两点,一个是本身谋求转型,还有一个就是向内地来转移。说到内地转移,以前有一个观点,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的这些制造业基地其实是可以向西部相对落后一些的地区转移,但是向西部转移,这一点我们做得远不如南部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越南、泰国,转移做得这么好,你觉得我们的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为什么转移没有进行下去呢?

  桑百川:这种转移也存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特别是加工贸易的企业,不仅向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其实也有一部分向内地转移,但是向内地转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向内地转移并不等于简单的向内地的落后地区转移,因为落后地区它整个的综合配套能力是比较差的,还应该向内地相对发达的地区转移,内地中心城市,交通比较便利、运输成本比较低的这些区域,有利于形成集群效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区域来转移。

  第二,向内地转移,我们有一个思想上的障碍,以为中国劳动力的供给已经出现拐点,过去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已经改变,劳工已经匮乏,劳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只从事简单的加工贸易或者微薄的利润,这种模式不应该再去考虑了。我们应该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高端,如果这种思想一直持续下去,向内地转移在政策上和地方政府的配套的扶持上都会存在很多的障碍。

  应该形成一种全民共识,就内地的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内地的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工业化所吸收的条件还是有很大的余地的,还有很多农民工需要被工业化所吸收,如果有这样一种共识,推动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的相对发达的中心区域转移完全可以实现。

  主持人:您觉得对于东莞这样的制造业基地来讲,应该怎么来转型?

  桑百川:东莞的制造业本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外商投资为主体,这两个特点就决定在转型的过程中怎么样去消化成本高企的压力。有两种办法,一种就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在每一个生产、加工、经营环节上去进行细化,然后去有效的降低成本,抵消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市场需求相对的低迷等等一些压力。

  另一种,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的投入来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经营的成本。这两种方式东莞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探索。

  主持人:让一些不太适应现在这种情况发展的小企业倒闭也是一种竞争的方法,您同意这样的分析吗?

  桑百川:所谓让它倒闭是一种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政府的主动选择,一个政府如果是主动的让一些企业去倒闭,这非常不明智。如果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有些企业他自己既没有研发的能力,又不肯去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改变一种家族式的经营方式,或者是降低企业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很难真正的生存下去,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是一种正常的结果。

  但如果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破产,肯定会引发社会经济震荡,失业率上升、增长速度放慢、税收减少,同时也可能会导致技术传递过程中的一些中断,失去了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之后,整个中国经济会遇到比较大的波动。

  主持人:在东莞整个转型的过程之中,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注意些什么?

  桑百川:政府首先要尽力的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说控制房地产的价格,控制一些费用的上升,给企业创造一个好的经营环境;另一个就是政府之间应该进行有效的合作,特别是东部的一些政府,应该和中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的政府有效的合作,推动他们整片制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样可以在内地形成一个有效的集群效应。
(责任编辑:UN98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