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哈利·波特商业童话背后的三只推手(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8月05日13:23
图:当年哈利·波特中、赫敏左、罗恩右的扮演者合影。
图:当年哈利·波特中、赫敏左、罗恩右的扮演者合影。
8月4日,万众瞩目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终于向中国观众揭开面纱,一段长达10年的魔法传奇尘埃落定。

  8月4日,万众瞩目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终于向中国观众揭开面纱,一段长达10年的魔法传奇尘埃落定。

  然而,真的一切都结束了吗?

  在许多人眼中,“哈利·波特”早已不仅仅是几部图书和电影,它更是一个童话经济的著名品牌。系列图书累计销量超过3亿册,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8部《哈利·波特》电影总票房破22亿,成为美国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这些都是由一个魔法故事引发的奇迹。

  更重要的是,这个奇迹显然不会因为荧幕的暂时告别而终结,它会像烙印在哈利额上的那道闪电疤痕一样,始终贯穿于我们的记忆和生活中,带来更多元的文化面孔。

  一个好的产业,总能讲出几个生动的故事。作家、图书和电影,这三只巨手,共同缔造了哈利·波特的商业帝国,也撑起了童话经济的未来。

  作者J·K罗琳灰姑娘的魔法书

  小时候的罗琳是一个戴眼镜的英国女孩,她的写作生涯是从6岁开始的。

  24岁那年,在从曼彻斯特回伦敦的旅途中,罗琳从火车车窗中看到了一个瘦弱的、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在冲她微笑。这就是哈利·波特的雏形。

  火车到达伦敦时,她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故事梗概:哈利是一个孤儿,从小在姨父家长大,经常受气。后来他发现自己是一名年轻的巫师,于是进入魔法学校,开始了在魔法世界的历险记。

  哈利·波特让罗琳无心工作。她整日“胡思乱想”,给故事中的人物与场景取名字,“霍格沃兹魔法学校”、“邓布利多教授”、“魁地奇比赛”等后来为我们所熟悉的名词一个个诞生了。

  从1993年到1995年,在爱丁堡的一家小咖啡馆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轻姑娘,一只手摇着婴儿车哄小孩睡觉,一只手不停地在写些什么。经过近两年的奋斗,罗琳终于完成七部小说中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但她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朋友的建议下,罗琳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作家与艺术家年鉴》,抄下了出版社和经纪人目录。

  很快,第一位经纪人就将罗琳寄去的三章手抄样稿全部退回,另外两家出版社的答复也是一样:“很遗憾”。

  罗琳决定再试试。这一次,她选中了文学经纪人里特,理由很简单,“这个名字有意思”。

  里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学经纪人,但他并没有儿童文学代理经验,也不知道罗琳是谁。里特后来回忆,“1995年我收到书稿时,几乎看都没看,就把它与其他十几本作品堆到了一块。”

  “也许真的有魔法吧,一次,我外出与朋友午餐,顺手就将这份书稿装进了包里。朋友来晚了一会儿,我边看书稿边等,看完第一章,我就决定成为作者的代理。”

  不久后,罗琳收到里特的回函:“谢谢你,我很荣幸能做你的独家代理。”据说,罗琳激动得将这封信看了8遍。

  但接下来并不是一路顺风,还需要遇到识货的出版社才行。

  出版人赖文美国伯乐的活思路

  经过里特的多方奔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英国版终于落实。1997年春天,他又来到意大利波隆那书展,安排该书国际版权的拍卖事宜。与此同时,美国学者出版社的编辑赖文正从纽约登机,准备飞往波隆那。他的手提袋里,装着别人向他推荐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书稿。

  飞机上,赖文打开书稿,很快沉醉其中。他说:“我一边看一边笑,有时大笑,有时微笑,这本书真是太有意思了。虽然罗琳是第一次发表小说,但我已经决定在她身上"下注"。”

  赖文没有想到,经过里特的运作,很多出版社都知道了这本书,并准备“抢”下它的美国出版权。更令赖文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拍卖价格上升了好几轮,以至于他最后为这部魔法书支付了10万美元。这在儿童文学作品版权史上是前无来者的。

  这也是赖文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赌博”。

  一年半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才在美国正式出版。千万不要以为美国人工作效率低下,他们不是不着急,而是想要大赚一笔。为此,他们要在包装与营销方面下大功夫,把各种准备工作做足。

  在赖文的建议下,罗琳对书中的文字进行了大量修改,使《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成为了一本非常美国化的书。在销售时,赖文又通过“保密措施”制造了各种噱头,并采用折扣和赠品的形式进行大规模促销。

  事实证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的商业运作非常成功。1999年2月,《纽约时报》发表了对该书的评论:大部分章节人物塑造都非常全面、深刻,故事情节有趣、感人……作者罗琳是位30岁的单身妈妈,她就像主人公一样,历经磨难,创造了一个独具个性魅力的世界……

  可以说,这本书彻底改变出版商和好莱坞对儿童读物的看法,一个无限延伸的产业链正在悄悄诞生。

  如果哈利·波特没有遇到赖文,那么这个奇迹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

  制片人黑曼电影功臣的金手指

  《哈利·波特》的另一位知音黑曼,既不是出版社的员工,也不是文学经纪人里特的朋友,而是一位独立电影制片人。

  1997年6月,一个周一的早晨,黑曼照例踱到他位于西伦敦电影院附近的办公室,坐定之后,秘书妮莎向他推荐了刚刚出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黑曼说:“没用几分钟,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清楚地知道,它触动了我,还将触动它的观众们。”

  随后,黑曼将这本书寄给了时代华纳,并且马不停蹄地联系里特,最终通过谈判与罗琳达成了出售电影版权的协议。

  经过几轮炒作造势,导演人选确定为曾经执导过《小鬼当家》和《窈窕奶爸》的哥伦布,罗琳虽不参与剧本创作,但编剧写出来的每一章,她都要亲自过目。在演员阵容安排上,时代华纳也完全尊重罗琳的意见,玛吉·史密斯、阿兰·瑞克曼等一大批明星先后进入主演名单。距离开拍时间不到1个月时,11岁的幸运男孩丹尼尔成为了哈利·波特的扮演者。

  就在时代华纳宣布投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不久,可口可乐公司主动上门,以1.5亿美元买断了电影的全球独家联合营销权,这一价格打破了好莱坞的纪录。

  但时代华纳并未因此休息片刻,而又开始四处推销电影的特许经营权。

  全球最大的三家玩具制造商美泰、乐高以及孩之宝分别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到“哈利·波特”系列玩具与文具的特许经营权,市场上出现了飞天扫帚、魔法帽等500多种哈利·波特系列商品。

  此后,时代华纳对“哈利·波特”系列品牌的运作愈加得心应手,一条畅销图书系列电影DVD上市玩具及周边商品热卖带动英国旅游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似乎已经成型。

  2009年,由华纳兄弟公司和奥兰多环球度假园联手打造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发出惊呼:哈利·波特会是第二个迪斯尼吗?至少,从在罗琳、赖文、黑曼的推动下不断刷新的纪录来看,这一天也许不会太远。

  (吴孟婕 何方圆)

  
分享按钮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