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救援队60年救人5.7万 打捞1744艘沉船(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年08月25日06:45
8月24日,在上海市外高桥码头水域举行的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 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8月24日,在上海市外高桥码头水域举行的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 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8月24日,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承办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也是亚洲国家首次承办大会。

  大会开幕当天,上海外高桥码头举行了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全面展示了“中国救援”的专业救助水平。

  中国唯一一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力量交通运输部救助系统(中国救援 CHINA RESCUE)自1951年8月24日成立至今,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正因为有中国救援的“保驾护航”,中外船舶才可能在万里海域安然前行。

  海上卫士 保驾护航

  经过60年的磨砺,中国救援队伍已成为国际海上应急救援主力军。它以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为宗旨,已成功挽救了57145名遇险人员生命,使4114艘中外籍船舶转危为安,让1744艘沉没船舶重见天日。

  “民族和则百事兴,国家富则救捞强。”回顾中国救捞60年,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宋家慧感慨万千。

  目前,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在全国已拥有20个救助基地,不同种类的救助船舶76艘,救助飞行器21架。其中,新造大中型现代化专业救助船舶20艘,可在12级风条件下安全航行,有效提升了海上救援的综合能力,在海啸、台风等恶劣的海上气象条件下成功进行了多次救助活动。

  今年7月28日,受强热带风暴“洛坦”影响,一艘名为“冠亚一号”的格鲁吉亚籍货船,在广西北海港南偏西10海里处出现主机故障,造成船舶失控遇险。南海救助局北海基地派出“南海救199”轮前往施救,船上14名中国籍船员、2名缅甸籍船员最终成功获救。

  中国特色 立体救援

  60年来,中国救援的装备技术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人命、环境、财产救助并举,远洋、沿海、内陆并进,已形成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抢险打捞的“三位一体”的特色救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宋家慧说。

  海上搜救不同于陆地搜救,七分搜,三分救,先进的搜救设备是关键,而其中最有效的救人设备,还是直升机。

  我国陆续引进了包括S-76C+中型救助直升机和EC225大型救助直升机在内的国际先进的飞行救助装备,现拥有和租用救助直升机和固定翼搜寻飞机21架。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介绍,我国救助飞行队的海上救助范围已经覆盖渤海湾、长江口、台湾海峡、琼州海峡、西沙等重点海域。10年来,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已累计救助飞行22797架次,执行任务1354起,救助遇险人员1774名。

  我国海上专业救助飞行队自2001年成立至今,在短短的10年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单机救援,到双机出击;从机船分头作业,到船机配合的海空立体救助,走过了发达国家救助队伍用几十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

  海空并进 加大投入

  宋家慧表示,为进一步提高搜救能力,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救捞系统装备建设,将购置新型飞机及25艘全天候远洋救助船;用于海上救助的投入将比“十一五”增长50%-60%。特别是在飞机、专业救助船舶和打捞设备方面,将有更大的投入。到2020年,我国沿海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救助体系。

  规划中指出,2020年我国将实现对险情进行实时预防和监控,人命救助有效率大于93%。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认为,我国海事整体的救助能力还需要提升,无论是设备或设施的投入,还是专业人员队伍的补充以及社会志愿者或者是相关救助能力的补充都存在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UN0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