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开学后,他准备去学校食堂打工(图)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王芳
2011年08月31日18:18

  ■链接:感恩故事

  像“赵叔叔”那样帮助别人不图回报

  “我一直以为他是位‘叔叔’,没想到竟是位‘哥哥’!”7月29日,提起“恩人”赵文珺,19岁的贫困学子武琳琳在电话里满是欣喜。武琳琳是山西医科大学大一女生,“2010圆梦行动”的受助学子。一年前的现在,她得到一位名叫“赵文珺”的好心人4000元资助,圆梦大学。

  武琳琳是吕梁人,父母务农,家中还有上中学的弟弟、一个妹妹。去年开学,武琳琳就给赵文珺写了一封感谢信。由于赵文珺留下的联系方式不够详细,武琳琳一直没有联系到他。“恩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年五一,赵文珺到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见到了武琳琳给自己写的感谢信。他突然意识到,爱心不只是简单地捐出一些钱,更需要双方的沟通,而这些,自己之前都忽略了,他决定联系武琳琳。赵文珺拨通武琳琳的电话时,她正勤工俭学站在街上发传单。听到赵文珺的声音,武琳琳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她一手举着电话,一手发传单,对每一个接过传单的行人说“谢谢”。

  从此,两人开始相互联系。天气热了,武琳琳会提醒赵文珺注意防暑;学习之余,她会发信息与赵文珺简单交流;成绩出来了,她会第一时间向赵文珺汇报。但是,她很少提到自己打工的艰辛和家庭的困难。武琳琳一直称呼赵文珺为“叔叔”,因为在她的想象中,能够资助得起自己上学的好心人应该是位成熟稳重、收入丰厚的中年人。而事实上,赵文珺只有32岁,是一名普通职工,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

  今年5月底,赵文珺主动提出,每个月资助武琳琳300元的生活费,武琳琳婉言拒绝。“赵叔叔,谢谢你,我现在自己勤工俭学,真的不需要了。”看到武琳琳态度坚决,他提议把自己家里的医学书籍借给她阅读,武琳琳欣然接受。这个暑假,武琳琳回离石老家做起了家教,每天辅导6个小时,只象征性地收些报酬。虽然给村里的孩子们补课,收入微薄,但是武琳琳很欣慰:“赵叔叔帮我不图报答,我也能行!”

  本报记者 王芳 实习生 祁倩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