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十年
2001年9月 “9·11”事件袭美
2001年10月 阿富汗战争爆发
2001年至今 美追捕基地成员
2004年5月 基地斩首美国人质
2005年5月 基地三号人物落网
2011年5月 本·拉登被击毙
他们这十年
2001年9月11日 陈思进死里逃生 潘锦功同校的9名师生遇难 陈守廉夫妇目睹世贸大厦倾倒
2001年11月 潘锦功辞掉美国公司工作 捐出宝马车重返校园
2005年10月 陈守廉夫妇来到“9·11”遗址
2007年12月 陈思进离开华尔街开始自由写作
本报特约记者纽约报道10周年祭
满城尽飘白丝带
2001年9月11日,4架飞机恐怖袭美,3000多条生命转瞬永逝……
10年过去,从个人生活到世界格局,已有诸多改变。但10年之后,回望“9·11”,那一日的种种场景和细节,仍然让人震撼和痛楚。
“9·11”改变了什么?这是10年间,无数人在追问的一个深刻命题。
我们采访了多位“9·11”的亲历者,他们的答案是清晰的:他们的人生轨迹、内心秩序乃至价值体系,从那一天起,皆发生了改变。
而“9·11”带给美国、阿富汗乃至世界的改变是什么?答案则意味深长。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说:曼哈顿下城的重生和复苏将载入美国历史,成为最伟大的回归故事之一。
但10年过去,近7500美军和盟国士兵在战争中身亡。而在2006年,阿富汗战争造成的寡妇就超过100万。
在10年之后,回望这一日,除了铭记灾难、缅怀逝者,我们也有必要追问和确认一些盘桓于心间的不安和疑问: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如何得以真正的尊重、维护、实现?
潘锦功 |
潘锦功的刻骨体验:那一天失去了9名师友 辞了百万年薪工作重新规划人生
2011年9月9日,阴沉了两天的成都,碧空如洗。十年前的9月11日,美国纽约的天空也是这样蔚蓝。
数天前,身在成都的潘锦功收到母校新泽西理工学院关于“9·11”纪念活动的邀请函。距离那场灾难,已经过去了十年。
那天早上 恐怖袭击吞噬他的9个师生
2001年,9月11日。在新泽西理工学院办理了休学的潘锦功,开始了他作为海鲜公司全职经理忙碌的一天。和上个星期,甚至上个月一样,他早晨4点起床,到办公室一刻不停的指挥调度车辆到海鲜市场进货、验货、发货。将近八点,他才有时间坐下来吃顿早饭。在8:46之前的那么一刻,除了盘算一下今天的生意,喝着咖啡的他,或许还有点时间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
从一开始,这份潘锦功在暑假找到的兼职工作,为他在美国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要知道,进入新泽西理工学院念书之前,潘锦功靠着从信用卡里借的6千美元,才搞定了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暑假,我本来是去应聘司机赚学费,老板却给了我一份销售经理的工作,月薪3000美元。当时,在餐馆刷盘子,月薪是800美元。”这位美国老板对潘锦功的赏识,让他至今记忆尤深,“在我最失意的时候,是这个美国老头给了我信心。”那年9月开学之前,海鲜公司老板又开出了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条件,“他要退休了,把海鲜公司给我打理,年薪百万。那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年薪也不过10多万美元。”9月,潘锦功申请了休学。
时间平静的流逝,或许工作有些紧张与忙碌,但一切就这么按部就班地发生着。直到纽约时间2011年9月11日早8时46分。公司里的哥伦比亚司机霍莫斯跑进来对潘锦功说:“今天crazy了。潘,飞机撞上世贸了。”这一刻,潘锦功和所有的同事的第一反应:“这是一场意外。”潘锦功说:“在纽约上空,每天都有各种飞机飞来飞去。我马上打开电脑看新闻,甚至从公司的阳台上都能看到世贸在冒烟。”
当从电视里看到第二架飞机撞上大楼,“我身边的老美说,这是故意的,但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恐怖袭击。”在潘锦功的记忆里,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顿了顿,艰难地说:“谁也没有想到世贸大楼会在几个小时后倒塌,我们学校有9个师生牺牲在里面。”
美国同学 为了抢修通讯系统重回大楼
十年前,新泽西理工学院学生中心里的那场追思会,依然历历在目。主角是九张照片,照片里的人微笑看着大家。他们的家人、朋友、老师走上台去,缅怀逝去的生命。
“爱德华,在60楼的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工作。他原来是学校的老师,常常到学校做讲座介绍工作的事情。”潘锦功缓缓地说着,努力克制着喉头酸涩的感觉。追思会那天,爱德华13岁的女儿来了,写了一首小诗“抬头看天上的云彩,我看到了一张脸,那是上帝的脸,我看到他在对我和妈妈微笑;我也看到了爸爸的脸,大楼倒塌的时候,爸爸被困在里面;我想,在烈焰中除了天堂你无路可走;我相信,你在天堂。”潘锦功顿了顿,眼睛里蒙上一层雾气。“他本来可以出来的。疏散时,他搀着一个孕妇一点一点的下楼,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路,得三个多小时才能下来。走到20多层的时候,楼倒了。”
“艾迪,我们系里胖胖的学长,我和他一起上过一门课,他刚刚毕业到世贸里上班。上次见他的时候,他说圣诞节请我们参加他的婚礼来着。那天早上他去上班,却再也没有出来,那年他29岁。”潘锦功艰难地讲述着:“在艾迪的婚礼之前,我从未在美国参加过婚礼,在艾迪出事之后,我也再没去参加婚礼,因为会想起……还有费舍尔,为了抢修通讯系统,走了出来,又重回大楼;还有马克……”
“9·11”之后,纽约街头出现了很多志愿者,潘锦功和他的同学们也在其中。“‘9·11’之后几天,我和同学们搬着口罩,干净的衣服往世贸大楼那边送。”在潘锦功的记忆里,“那个地方到处都是灰,所有人都是脏兮兮的,特别需要口罩和衣服。救援的警察和消防队员,困了就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休息一下,然后又投入到救援中。”
“后来,世贸大楼周围被封锁起来,我和同学找来纽约的风景画,走上街头义卖募捐。卖得最好的是世贸大楼的画。”潘锦功有些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很多人拿着世贸大楼的画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了。3块钱一张的画,有个美国中年妇女却递给了我20块钱,她说‘拿去,去做有意义的事’。到现在,我也忘不了那个场景。”他真切地感受到美国人对国家的热爱,“不难想象,为了帮助孕妇,为了抢修通讯系统,他们可以义无反顾。”
激荡心灵 放弃百万年薪重新规划人生
时光荏苒,“9·11”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潘锦功的老师杰克,在袭击发生后,一直在和困在大楼里的妻子通话,鼓励妻子坚持下去,直到大楼倒塌的一刻,电话那端传来“嘟、嘟”的忙音。从那以后,杰克没有再婚,因为他永远忘不了电话那头妻子的哭声。
对于潘锦功而言,“9·11”是一场心灵的激荡。“‘9·11’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和我的生活。”他坦白地说:“我到美国去,多多少少带着些‘淘金’的目的。”金钱对于他而言,无疑充满魔力,所以他会选择休学上班,“如果没有‘9·11’,海鲜公司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了”。“‘9·11’的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美国和美国人,他们的爱国主义,他们的奉献精神。”在他看来,金钱似乎没那么重要了,他想到了祖国,重新思考未来生活的意义,重新设定他的人生目标,“人在精神、心灵上的追求更加重要”。
“9·11”之后2个月,尽管老板百般挽留,潘锦功辞掉了海鲜公司的工作,将他的奔驰车捐给儿童基金会,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在拿到硕士学位之后,潘锦功又继续攻读能源方面的博士学位,“我想掌握一门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而后他回国,来到成都创业。
其实,潘锦功是一个爱车的人,曾同时拥有奔驰S500,宝马740和一辆雷克萨斯。现在,虽然是阿波罗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他却没有专车,穿着普通。他笑了,满足地说:“恐怕在成都,我是为数不多的没有专车的董事长了。公司的董事们都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是在山区办一所学校,让大山里的孩子有机会放眼看世界。” 成都晚报记者 李奕 摄影 见习记者 陈艾
成都亲历者十年嬗变
那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3000多人的生命戛然而止。和许多人一样,当年身在新泽西理工学院的潘锦功,成为一名亲历者。他所熟知的9位同学、校友、老师在这场灾难中丧生。艾迪、费舍尔、马克……十年时间过去,开启尘封的记忆,念起这串熟悉的名字,说起他们的故事,潘锦功有些艰难,数次哽咽,“艾迪,我的学长,刚刚毕业,他曾说圣诞节去参加他的婚礼……那之后,我再没在美国参加过婚礼。”
更多人的生活,自此改变。“9·11”,让潘锦功重新认识了美国、美国人,也让他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金钱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9·11”之后两个月,潘锦功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捐出奔驰汽车,重新设定他的人生目标……从攻读博士学位,到回国,再到在成都再次创业,他沿着这样的轨迹一路走来。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