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911”十周年 > “911”十周年消息

美国人讲述十年前911经历:非常生气,想过复仇

来源:重庆晚报
2011年09月11日11:20
不知道下一刻,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
迈克
不知道下一刻,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
乔治
不知道下一刻,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
  2001年9月11日,华裔女孩邓月薇乘坐的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撞上了纽约世贸中心大楼。而作为空乘人员,邓月薇在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时的冷静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她在飞机撞击大楼前与地面控制中心人员进行了25分钟的通话,是第一个报告劫持状况的人,被授予英雄称号。
不知道下一刻,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
  28岁的华裔美国青年曾喆在2001年9月11日在遭袭的纽约世贸中心帮助救助伤员,结果世贸中心大楼在他身后坍塌,年轻的生命从此永远停留在28岁。纽约市议会决定用曾喆的名字命名一条街,以纪念他对纽约作出的特殊贡献。
不知道下一刻,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
  9·11恐怖袭击发生时是纽约市消防员,他救出了很多人,自己却差点被埋在废墟下。或许你还记得9·11恐怖袭击发生时,一名消防员在世贸废墟上升起美国国旗的照片,那就是恩格杜朗姆。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请缨,于2004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郊外遇袭身亡。

  9·11,这一天,在美国人的心中是惨痛的、永生难忘的。昨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采访了3位美国公民,他们对记者讲述了自己10年前的今天。

  “我第一次如此深刻感触到生命的脆弱”

  人物简介:Michael(中文名:迈克)

  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位重庆女孩的男性朋友。目前居住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职业为建筑项目经理,曾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

  昨天中午12时许,美国临近午夜,迈克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越洋电话采访。他说,9·11事件让他感到生命脆弱,使美国人心中的伤痛无法弥补。

  “震惊、无助、精神上没着落,最后是伤心。”谈起10年前的9·11那一天,迈克用一连串的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迈克表示,袭击发生时,他在亚利桑那州通过电视看到惨状,起初他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美国人的眼里,美国是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刻感触到生命的脆弱,我很恐惧。”很长一段时间,迈克和朋友都沉浸在悲伤中,每晚为遇难者祈祷。

  9·11事件让美国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感情的重要性,民众空前团结。

  “生活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彼此间通过电邮、电话联系越来越多了。”迈克告诉记者,如今在美国,自己每周都会和朋友通一两次电话,而在9·11之前,平均一两个月才联系一次。除了通电话之外,也会通过电邮等方式告诉对方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互相问候。“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刻,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失去身边的人也就是那么一瞬间,我们需要对家人、朋友投入更多的关爱。”

  在迈克眼里,如今的美国,民众达到了“空前团结”。而曾经身为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迈克更表示,虽然自己已经退役,但若国家需要,自己会义不容辞地奔到前线。

  “我对做这件事的人非常生气,想过复仇”

  人物简介:George(中文名:乔治)

  美国人,目前生活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36岁,重庆留学生的男朋友。

  在乔治的心中,9·11事件是一道抹不去的伤疤。如今提及这件事,他仍显得情绪激动。

  乔治告诉记者,事件发生时,还是朋友将自己从床上叫醒,告诉他飞机撞了大厦。起初他也不相信,不相信的理由跟上面的迈克一样。但是很快,在事实面前,他的情绪就从怀疑转到诧异,从诧异转为难受,最后是生气。

  “我对做这件事的人非常的生气,甚至想过复仇。”乔治表示,飞机撞楼之后,政府命令所有的飞机停飞,自己很恐惧地望着电视,看着人们从大楼里跳出来,给纽约的朋友打电话,但电话一直接不通。很长一段时间,天空中没有一架飞机。

  乔治称,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乘坐飞机,也不敢去高楼。“心里总有阴影,担心意外发生。”为此,乔治还漏失掉了一些工作的机会。不仅如此,整个美国的机场安检也更加紧密了,“外籍友人想办美国签证非常困难。感觉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封锁状态。”

  而对乔治影响最深的,是9·11之后带来的经济萧条。大量的亏盘、裁员等,让很多国民都生活困难。

  “美国安全防护在9·11之前肯定是宽松的”

  人物简介:James(中文名:詹姆斯)

  美国人,目前在加利福尼亚,投资商人,已在美国生活30年。

  詹姆斯称,前些时间,美国政府已经通过媒体建议市民,在11日当天,大家最好呆在家里,避免出门引起恐慌和骚动。

  而对于10年前的今天,詹姆斯对记者说:“那真的是可怕的一天。”詹姆斯告诉记者,事情发生时,自己正在看股市新闻,突然画面被切播,自己一下就震惊了,还以为是导播切入电影片段的失误。

  “我非常难过,无法想象恐怖分子为何可以疯狂、残忍到这种地步,更不敢猜测有多少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詹姆斯说,9·11事件后,自己一度怀疑人性的自私,“居然会有疯狂极端的人不关心其他人”。而自己也在一段时间之内,对高楼和飞机产生了恐惧。

  不仅如此,詹姆斯还一度对美国的安全产生了怀疑,“至少在我看来,美国安全防护在9·11之前肯定是宽松的。”但詹姆斯承认,现在美国对于恐怖袭击、国民安全保护等方面,关注度都有所提高。

  两个生活在美国的重庆男孩女孩:

  事发后在美异国人受怨气 现在的美国学生都谈国防

  记者还采访了生活在美国的两个重庆人。凸凸,21岁,渝中区男孩,目前在美国田纳西州,医科类大学生,已在美国生活13年;薇薇,江北区女孩,24岁,华盛顿大学在读研究生,在美国生活了1年。

  “那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这是凸凸对9·11事件最深的感触。那时,凸凸不过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还在得克萨斯州上小学。凸凸告诉记者,那时自己刚到美国不久,和家人安分地生活,期望尽快拿到绿卡稳定下来,然而,9·11却让一家人的绿卡梦一波三折。

  “事件发生后,全民都非常震惊和愤怒,有部分舆论压力把目标转到了异国人身上。我可以从他们的眼光中感受到对外来人的极度不信任和怨气。”凸凸称,首先是美国政府方面,对外来人士的签证、办理绿卡等措施,更加严格,考核期也被一再拖长,同时加强了对偷渡等方面的强力打压。不仅如此,在自己和家人的人际交流圈中,也出现了一种不信任气氛,“比如一些重大的项目等,可能不太愿意经由外国人办理。”

  9·11事件后所带来的金融危机,让凸凸的母亲一度失业,也曾一度让家里人的经济陷入困境。凸凸称,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会因为美国国防漏洞、周围人群的眼光,而怀疑自己来到美国的选择。

  而在到美国时间还不长的薇薇看来,美国人经历9·11后对于生命的态度更加虔诚了。“我的美国朋友非常珍惜生命,比如过马路、开车一定非常遵守交通规则,有时连我都难以置信他们的意志力。酗酒开车的情况,我几乎从未看到。”

  另一方面,学校的学生更愿意谈论政治、国防事业。薇薇说,在华盛顿大学,经常会看见坐在树阴下、教室里,谈论美国体制话题的学生,学校里也经常会就此引发一些辩论赛等。

  薇薇还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特意去了一趟纽约。望着新建成的9·11纪念馆成了地标性建筑,她感触颇深。“我注意到,尽管美国人在大街上都行色匆匆,但几乎每个过往的美国人到了这里,都会驻足片刻。还有人会在这里沉思许久,很难想象美国人对于9·11事件、对于这片区域,那种特别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触。”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弋静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