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规范扶起老人无可厚非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张冉燃
2011年09月13日10:02

  规范扶起老人无可厚非

  文/张冉燃

  卫生部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下称《指南》),因“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等内容,引发网络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在公众从道德、法律层面激烈讨论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时候,该《指南》关注的却是“如何去扶”,不但“牛头不对马嘴”,且可能导致“扶得不专业”成为索赔理由。

  虽然《指南》发布的时间值得玩味,但笔者认为,发布《指南》的行为无可厚非——《指南》其实是对相关人员日常工作的技术规范,意在指导如何在老人摔倒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损伤。因此,《指南》出台是卫生部履行职责,向相关人员(经媒体传播后,其实也向社会)指导专业的施救方法。笔者甚至认为,如果卫生部能把这2万余字的专业内容,以200字甚至20字的通俗语态向社会普及,令公众长点急救知识,并在生活中掌握应用,那么其价值会更大。

  《指南》认为,目前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而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跌倒已经是中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居首位,跌倒除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可能造成残疾,并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这意味着,如果每年4000多万跌倒的老年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那么武汉市那位88岁的李大爷在摔倒后无人施救,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例,就不会是最后案例。可以想见,如果社会普遍不敢扶,或是不懂怎么扶,老年人的死亡和残疾都将大大增加。

  显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需要重视老年人跌倒的问题,自然也需要普及老年人跌倒后的相关急救知识。比如《指南》举例说,当跌倒的老人可能骨折时,就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并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而使断骨刺伤血管、神经,避免额外损伤,加重病情。

  从这个角度讲,大家大可不必惊讶扶老人成了一个技术活。因为跌倒可能由病理因素造成,掌握基本急救方法再行施救,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的结果。这就像飞机火车上有人突然发病,广播找的肯定是专业人士。

  至于彭宇、许云鹤、殷红彬等人在扶老人后遭遇尴尬,并由之引发“扶老人是奢侈品,一般人扶不起”等的社会讨论,其对公众有心、有效“干预”老年人跌倒,无疑会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但这显然不是《指南》可以回答、卫生部能够纾解的。□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