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专家称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 外债不存偿还风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年09月17日05:42

  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各国普遍采用借用外债发展本国经济的政策,我国也不例外。9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已达6425.2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我国外债借自哪里?规模怎样?偿还能力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主要用于发展生产

  6425亿美元外债中,中资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是借债大户。统计显示,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占45.39%;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占30.38%;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占13.01%;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占9.77%;中资企业债务余额占1.41%。

  他们主要向谁借的钱?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3346.41亿美元,占83.07%,所占比重较2010年末上升3.09个百分点;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81.87亿美元,占16.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借外债并不可怕,但主要用于发展生产”的宗旨,将举借的外债重点投向交通、机电等产业,从最新统计看,目前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投向制造业的占23.79%;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占12.53%;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8.1%;投向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3.85%;投向房地产业的占5.03%。

  外债规模居世界前列

  有人质疑,我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何不用这些钱进行投资,反而从境外借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茂生对本报记者说,外债和外汇储备的形成机制不一样。外汇储备是企业结汇形成的,虽然从理论上讲也是国家财富,可以用来投资,但目前还未建立借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机制,这样的渠道现在还没有打通。外储不能随便用,其风险如何承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专家们正在研究怎样使用外汇储备,使其利益最大化。我们的思路是给大型民营企业用,用他们的资产做抵押。

  “虽然我国外债从数量上看在世界排前面,但与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相比,规模不算大”,李茂生认为,我国外债规模在安全线内。

  国际上,一国的外汇储备是偿还外债的基础和保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接受采访时,先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国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6000多亿美元外债只占很小比重。同时,另一国际参考指标负债率,是指外债余额占该国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比率,其比率不超过100%就在安全线内,超过就是负债过重。2011年1月—6月我国仅商品出口就达约8742亿美元,6000多亿美元外债占商品出口收入都没超过100%,若再加上劳务出口收入,比重就更低了。宏观上,我国外债规模算小的,根本不存在偿债风险,更不可能出现债务危机。”

  应增加外债稳定性

  此次统计中,短期外债余额比重高引起一些人的担忧。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墨西哥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都曾出现短期债务管理失控的局面。短期外债一般要求一年期内还本付息,若比重大会加大还款压力,影响一国的外债安全,其国际参考标准是25%,而我国2011年6月末,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占外债余额达71.92%。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认为,我国短期外债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余额占短期外债余额的75%,其中贸易信贷占52%,贸易融资占23%。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大多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背景,其增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上相适应,因此,这部分短期外债占比上升不会影响我国外债安全。

  “短期外债比重大,对外汇储备少的国家是压力,对中国而言不是问题”,谢太峰同时指出,虽然宏观上我国因巨额外汇储备而避免了偿债风险,但从微观上看,借债主体比如企业还是面临着经营和资金的压力。

  专家们指出,我国目前应该增加外债的稳定性。谢太峰建议,从结构上,应该尽量减少短期债务,增加中长期项目贷款或发国际债券,从而增加企业负债的稳定性。从来源上,应多借利息低的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少借利息高的商业性贷款。从币种上,多借汇率呈下降趋势的软币种,少借呈上升趋势的硬币种。从利率结构上,要对国际利率市场多进行预测,利率上升时,多借固定利率贷款,利率下降时,多借浮动利率贷款。

  李茂生认为,宏观上我国使用外债没什么问题,但微观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项目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不好。为减少偿债风险,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要提高使用外债的效率。

(责任编辑:UN02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