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学者:建立行贿“黑名单”有助解决反腐困境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赵杨
2011年09月20日09:02
CFP供图
CFP供图

  专家评说“受贿者牢底坐穿,行贿者吃香喝辣”现象

  行贿“黑名单”有助解决困境

  南方日报讯 (记者/赵杨)近日,媒体关于“行贿犯罪档案年底全国联网”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昨日,记者就此话题连线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倪星教授。倪星认为,虽然这项制度的建立有瑕疵,但此举意在破解对待行贿者的"奖’惩两难”,加大对行贿人惩治的力度,仍是值得称赞的进步。

  倪星表示,当前中国的反腐已经进入某种困境。行贿、受贿的行为进行得越来越隐蔽,很多贪官被发现,不是因为自身犯案,而是因别人犯案,自己被牵连出来。行为的隐蔽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办案人员必须寄希望于行贿人主动交代行贿的事实,否则难以查清案件。

  “可这又创造了一种两难:一方面,为了让行贿人开口、交代行贿事实,办案人员不得不以轻罚或者不罚为诱饵,但加大处罚势必会将行贿者与受贿者逼成攻守同盟;另一方面,很多人在追问同样都是犯罪,为何判罚不同,受贿的官员坐穿牢底,行贿者在外面吃香喝辣。”倪星说。他告诉记者,这种不公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不满。

  为了解决这种不公,倪星表示,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建议,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同罪同罚;另外一种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系统。有了这一系统后,行贿者的名字将被全国联网,系统也将发挥其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强化市场廉洁准入的效力。例如,曾在湖北行贿的人会因此不能参加在广东的招投标、高速公路建设等活动,等于是建立了一个准入的门槛,对行贿者进行打击。

  “当然,这项制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行贿者以别人的名字注册一家公司,自己躲在幕后,这家公司岂不是依旧可以参加招投标等活动,从而避开了惩罚,”倪星说,“但毕竟这要求行贿者需要规避一些东西,也因此要冒一些风险,所以还是有惩戒意义的。”倪星表示,相比于建立起官员的信息系统,行贿者信息系统的建立难度会小一些,这也是为何国家先推行建立行贿者信息系统的原因。

  相关外媒首次实地采访中国地方反腐

  9月5日至9月9日,来自26家中外媒体的30多名记者在5天内连续奔赴6个县市,对这些地方近年来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情况进行实地采访。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由中央纪委、中联部、外交部组织的集体采访活动,是中央有关部门首次组织外国媒体实地采访地方的反腐倡廉经验做法。

  “今年正值建党90周年,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党的执政经验和未来发展,反腐倡廉也是关注的重点之一。为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了解,我们组织此次赴地方集体采访活动。”活动组织方介绍说,“今后我们还将创造机会让国内外媒体走进并深入中国更多地方,了解各地的反腐倡廉工作。”任民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