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背景资料:“性别隔离”下的沙特妇女

来源:大洋网-看世界
2011年09月26日10:40

  公众场合,严禁两性眼光对视或肢体接触本地人称之为“男女不共处”,外界则称之为“性别隔离”。根据这一戒律,从进入青春期开始,女性不能与陌生的男子交往,不能一起聚会和工作。女性外出必须由丈夫或有亲缘关系的成年男子陪伴。这些男子统称“监护人”。他们可以是祖父、父亲、叔伯等长辈,哥哥、弟弟等平辈,也可以是儿子、侄子等晚辈。只有在他们的陪伴下,或由他们出具证明,女性才可以住旅店、进餐馆、办理护照、申办银行账户。

  这些要求在沙特各地执行都很严格。在机场候机,男女都自觉地分开落座。在商场购物,妇女或由监护人陪同,或前往专设的女性柜台。餐饮场所一般只为男子和由男子带领的家人服务,有的干脆挂上“单独女性免进”的牌子。学校里男女学生不能一起上课。在清真寺,男女信徒不能一起祈祷。如果受条件限制非要一起上课或祈祷,男女也必须分开,中间拉一道帐幔或竖一道隔板,严禁两性眼光对视或肢体接触。在政府机构和企业,男女职工不能同室办公。银行是沙特雇用女性最多的行业之一,2007年6月,当局下令,男女职工必须在不同楼层办公,乘坐不同电梯上下,由不同大门进出。

  2006年11月,在东部城市盖提夫,一个19岁的女子同其前男友在一个停车场相会。她坐进他的汽车,索要以前送给他的照片。专门从事“扬善惩恶”的宗教警察发现后,将他们二人痛打一顿,法院分别判处男子90下鞭刑,女子6个月监禁及200下鞭刑。理由是,一个女子私会无亲属关系的男子,已构成“通奸嫌疑罪”。这一判决在沙特国内外引起强烈争议。直到2007年12月国王阿卜杜拉出面干预,才特赦了那个女子。2008年2月,一个名叫娅拉的美国女商,在利雅得一家咖啡馆同一个叙利亚男子一起喝咖啡。这时,几个宗教警察闯进来,不由分说,将他们二人统统抓走。娅拉一再说明自己和那位男子都是外国人,他们是在谈生意。但是,宗教警察根本不听她的解释,一口咬定他们这样无亲属关系的一女一男在一起就是犯罪!

  一个穆斯林男子可同时拥有四个妻子一夫多妻制,使女性“从摇篮到坟墓都生活在男子的阴影下,不只自卑,而且相信妇女是罪恶和混乱的根源”。沙特实际上是两个世界,即拥有特权的男性世界和备受歧视的女性世界。其实,《古兰经》早就确认,妇女和男子拥有同样的经济与社会权利。这比西方妇女得到这种权利要早逾千年。先知穆罕默德在1400多年前就主张,妇女既有主持家政的权利,也有外出创业的权利。他曾多次在朋友面前以赞扬的口吻提到外出经商的妻子赫蒂彻。因此不能笼统地将“性别隔离”归咎于伊斯兰教。

  特殊的地缘和历史条件使沙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社会结构以游牧民部落为基本单位。在这样一个落后和保守的宗法社会中,男性主宰一切,女性成为他们的附属品。对传统习俗的刻板解释和严格遵奉,导致对广大妇女实行几乎不近人情的严格限制。这些限制大多是不成文的,而越是不成文的,反倒越是被视为“天然的律令”,任谁都不能超越的社会道德底线。在沙特国王大学执教的历史学家哈土恩·法西认为,正因为沙特没有成文的法律,一切问题的裁决都取决于法官的意志,而这些法官大多是奉行大男子主义的瓦哈比教派人士,“他们总是把妇女作为微不足道的二等公民来对待”。

  从“无颜无声”到争取选举与被选举权所谓“无颜”者,是指妇女身穿黑袍、头戴面纱,“从不向世人展示其真容”。所谓“无声”者,是指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发言权,是一个“沉默的社会群体”。

  近年来,邻近的卡塔尔、阿曼、巴林等国的妇女先后赢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科威特的妇女还赢得在政府任职的权利。邻国的这些变化,对沙特妇女不能不是一种鼓舞。在2005年沙特首次举行的市政选举中,不少妇女曾为争取选举权而奔走呼号,但没有成功。沙特作家和妇女活动家茵提萨尔·阿吉勒发出警告说:“不准妇女参与政治,就使占有人口半数的妇女成为一种社会定时炸弹。”人们注意到,近年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沙特女性已经超过男性,女性就业的人数更是激增。特别是在商业、文化、教育、卫生、金融等领域,她们开始以企业家、教育家、医生等身份发挥突出作用。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沙特各大商会中,女性成员明显增多。在有35000名成员的利雅得商会,女性成员已经超过2400人,是10年前的10倍。

  不少沙特妇女在社会上崭露头角。沙特已出现不少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和电影导演。2006年,拉加阿·萨尼耶创作的阿拉伯文小说《利雅得女郎》在黎巴嫩出版。小说围绕着来自富裕家庭的4个少女的社会交往和爱情生活展开,描写她们趟过性别、婚姻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一系列禁忌的雷区,反映沙特妇女对自由生活与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小说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广泛发行,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是一部预示沙特社会变革新潮流即将到来的崭新作品”。沙特向来被称为“一片文化沙漠”,因为全国既没有歌厅、剧场,也没有电影院和电影制片厂。可是,不久前,年轻的女电影制作人海法阿·曼苏尔打破了这种沉寂多年的气氛。这位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女青年,有感于社会对女性生存造成的巨大压力,接连创作和拍摄了3部电影短片。其中,《是谁?》讲述一个系列杀人犯的故事,呼吁人们“对许多想当然的事情进行反思”,改革包括妇女出门必须佩戴面纱的古老社会习俗。《唯一的出路》讲述3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沙特工程师的故事,表现现代沙特社会中激烈的思想冲突。这部影片接连在国外得奖,在沙特国家电视台也播映,引起很大反响。今年3月,在邻国阿联酋国家电视台举办的传统诗歌比赛中,沙特女诗人希萨·希拉勒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抨击歧视妇女的诗作。她将反对男女共事的宗教保守人士比喻为将人窒息至死的恶魔,明确提出男女在一起工作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为驾车的权利与出行的自由而斗争沙特妇女迄今都不准驾车。理由是女人驾车不可避免地将增加她们与非亲属男子接触的机会,使她们“面临罪恶的诱惑”。

  1990年11月,47位妇女不顾禁令,示威性地驾驶着汽车在利雅得横冲直闯半个小时后,被警察拦截和拘留。次年,时任大教长的谢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巴兹颁发一道宗教法令,明令禁止妇女驾车。2005年,沙特协商会议的一名成员提议废止这一禁令,但建议没有被采纳。2007年9月,一些女性自发组织“女性驾车游说委员会”,争取到社会上1100多名男女知名人士的支持,然后联名上书阿卜杜拉国王,说明伊斯兰教的任何经典中都没有禁止妇女驾车的规定,呼吁政府正式取消这项歧视妇女的禁令。2008年3月8日,呼吁书作者之一的女权活动分子瓦吉哈·胡维达,以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名义,将自己驾车的大幅照片粘贴到互联网上,表示对禁令的抗议。但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

  2008年1月22日,征得内政部、旅游当局和主管宗教警察事务的惩恶扬善委员会同意,沙特商务部向旅店行业发出通知说,只要向邻近的警察当局提供正式身份证件,即使没有监护人同行,沙特妇女也可以单独入住旅馆。这在其他国家本来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但在沙特却被视为一件大事。人们认为,这一决定扩展了女性的活动空间,表明对妇女的歧视性限制开始有所放松。

  特别令沙特妇女感到鼓舞的是,在国王阿卜杜拉的倡导下,沙特在2009年采取了促进男女平等的三大举措。2月,这位思想开明的国王对内阁作出重大调整,撤换了一些比较保守的成员,特别委任努拉·法耶兹女士为教育副大臣,专门负责妇女教育事务。任命女性为大臣级政府高官,这在沙特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随后,这位国王调整1993年12月建立的咨询性机构协商会议的成员,任命了6名女性成员。在有156名成员的协商议会中,女性成员虽然仍是极少数,但却被视为“一个好兆头”。用其中马哈·阿尔姆尼夫女士的话说,“这迈出了很好的一步。国王和整个政治体制在传达一种思想,即改革的时代即将到来”。9月,沙特建立以阿卜杜拉国王的名字命名的科技大学。这所大学是男女同校,在沙特历史上又开创一个第一。

  待到“性别隔离”废止之日,才是沙特妇女彻底解放之时。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