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廉政瞭望 > 廉政瞭望消息

如何认识“精神懈怠的危险”

来源:《廉政瞭望》杂志 作者:卜万红
2011年09月29日14:17

  如何认识“精神懈怠的危险”

  文/卜万红

  不管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只有通过自己奋斗,不断拼搏,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拥有这样进取精神的青年,才可能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优秀二代”。

  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客观分析了面临的基本形势,明确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大危险”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精神懈怠的危险”更是第一次提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全党热烈讨论。什么是“精神懈怠”?总书记为什么又特别强调这一危险?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都成为人们思考和讨论的焦点。

  改革攻坚的大敌

  “精神懈怠”是指一种由于理想信念动摇引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进而出现信仰缺失、理想淡化、不思进取、道德滑坡、意志消沉、迷茫沉沦乃至腐化堕落的思想状态。在现实中,“精神懈怠”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理想信念动摇、群众意识淡薄、学习意识淡化、组织观念淡漠、工作作风不实、大局意识下降、节俭观念匮乏、自律意识不足等。

  尽管“精神懈怠”在党内还只是极少数,但其危害不容小觑。总书记明确指出这种危险并将其置于“四种危险”之首,其意涵深刻。从根本上说,“精神懈怠”是“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根源,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其它三个问题难以解决好,这是源头性问题。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就是如何突破发展困境。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社会结构即将发生更为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这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复杂而尖锐,十七大报告将其概括为九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尤为突出。我们正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艰难抉择,正如温总理所说:“搞得好,就会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搞得不好,就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精神懈怠”恰恰是改革攻坚的大敌,能否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个严峻考验。

  谨防“传染效应”和“集体惰化”

  从总体上说,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是产生“精神懈怠”的现实原因,这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长期执政的影响。自现代政党政治出现以来,一些执政党,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长期执政后,都出现了活力衰减、不思进取、意志消沉、腐败滋生,最终导致民怨沸腾、组织分裂,执政地位丧失,走向人亡政息。这成为“长期执政的魔咒”。从我们党自身情况看,建党90年,党员已逾8000万,执政超过六十载。执政方位的几度变化使我们党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来说,经历从早期的“聚精会神”到现在“精神懈怠”的量变,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回避,关键是要高度重视,积极寻求对策。

  二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在社会结构的变动过程中,出现了精英阶层“赢者通吃”,在占有经济资源的同时,也在占有大量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而其他社会阶层尤其是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在这场社会生活话语权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他们的意见也沦落为“沉没的声音”。而既得利益群体的最大愿望是维持现状,或者借改革继续扩大优势,以实现社会的封闭式循环,保护既得利益,并顺利实现这种优势的代际传递,形成所谓“富二代”、“官二代”,成为继续改革的障碍。这是“精神懈怠”的社会基础。

  三是干部人事制度的缺陷。当前,“能上不能下”、选拔范围有限、论资排辈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干部人事制度的生机与活力,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可能会导致制度僵化。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干部人事制度这个营盘是“铁打的”,但“兵”这个“流水”流得并不顺畅。选拔范围狭窄限制了源头活水。“能上不能下”导致机构膨胀,这种膨胀在带来“团结就是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三个和尚没水吃”和人浮于事的尴尬。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少数人的思想常态,极少数人还抱有“上不去就贪起来”的邪念,平安着陆、光荣退休是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这种缺陷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是危机意识淡化。任何一个政党,其革命性和先进性往往是在外部压力增大,生存危机深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党已经完成了从危机深重到和平繁荣的转变,这种变化必然会在党内体现出来。中国的和平崛起使得“西强东弱”的格局有所改变,在某些领域我们已经成功完成对西方大国的超越,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威胁随之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救民族于危亡,扶大厦于将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下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似乎渐行渐远。这让少数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逐步淡化,懈怠情绪逐渐上升。

  由此可见,“精神懈怠”是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这在党内虽是极少数,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必然会出现“传染效应”,导致社会结构固化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集体惰化”,扼杀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甚至使党和国家“改变面貌”,以至于“人亡政息”。

  “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直是困扰我们党的一个难题,“精神懈怠”也是其现实表现。克服这一危险,既要解决引发“精神懈怠”的内因,也要解决外因,实现内因与外因的协调发展。在此,笔者提出五点建议:坚持解放思想,实现与时俱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危机意识;继续推进改革,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增强生机与活力;完善民主法制,推进依法治国。(作者系河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