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辛亥革命100周年 > 辛亥革命100周年消息

黄花岗起义:孙中山称“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10月03日17:10

  黄花岗起义推进辛亥革命

  孙中山评价:“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专题采写:羊城晚报记者 夏杨 实习生 李越

  解读专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吉奎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被世纪伟人孙中山高度评价的,就是黄花岗起义。这是革命党精英与封建势力的殊死一搏,虽牺牲惨重,但影响极大。当时清朝官员胆战心惊,寝食难安,哀叹“人心如此,天意可知”。

  如今翻看当年散落在发黄纸页上的文字,感觉其中依然弥漫着硝烟。1911年4月29日的《香港华字日报》刊登了发自广州的三次特电,其中一则记述:“革党廿九晚六点半钟突有多人持枪拥至督署乱抛炸弹以毁督署……”

  100年前那天傍晚的广州,枪号齐鸣,革命党人持短枪,背炸弹,奋不顾身地进攻督署。那枪炮声、嘶喊声,透过香港报纸的描述,传递到今人耳际。

  如今的黄花岗烈士墓园,碑亭默立,松涛阵阵,合葬于此的72名革命烈士,用平均二十多岁的年轻生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的今天和未来洒下了热血,今人凭吊之,阵痛犹在心!

  孙中山打气驱悲观

  同盟会策动再起义

  辛亥史记: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许多同盟会会员产生悲观情绪。时在美国的孙中山,却洞察到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正在激化,认为革命的“机局已算成熟”。他回到亚洲,召集革命党领袖开会,决定举全党之力,再次在广州发动更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以破釜沉舟之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计划起义占领广州后,分兵两路,由黄兴率一路攻湖南、湖北;赵声率一路,由江西攻南京。长江流域各省由谭人凤、焦达峰等率兵相应,会师南京,然后再挥戈北伐。

  羊城晚报:广州新军起义失败打击了同盟会会员,“党内已无人顾问”。孙中山当时态度如何?有无细节事例记载?

  李吉奎: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同盟会的许多会员感觉前途渺茫。孙中山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不妙,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等同盟会主要领导,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当时孙中山给他们打气说,失败没什么了不起,自己第一次失败时举目无亲,比现在糟糕很多。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进行一次有充分准备的起义,这就是几个月后的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

  总指挥忧愤而死

  辛亥史记:1911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跑马地35号成立起义总机关———统筹部,另在广州越华街小东营5号设广州起义指挥部。黄兴在香港统筹部主持会议,决定4月13日起义。会议制定了十路进攻计划。然而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起义步骤,广州全城戒严。4月23日,黄兴抵达广州,因日本、安南之械未到,改为4月27日。24日,因广州清吏戒备益严,黄兴电阻留港同志进省,并令“选锋”回港暂避。至26日,又决定于27日发动,并电港同志速来。

  羊城晚报:黄花岗起义中设置的广州起义指挥部,赵声任总指挥,黄兴为副总指挥,为何有此安排?

  李吉奎:南方支部成立统筹部,负责策划、编制、管理募捐、招兵员、运送武器等八个部门的准备工作,统筹部部长是黄兴,副部长为赵声,指挥部则正好相反。这是黄兴提出的,因为他认为曾任新军标统的赵声,有较为完整的军事历练,他原来就在广州新军中呆过,也了解地理环境。但考虑到赵声广州熟人较多,怕露脸被他人知道打乱计划,于是则由黄兴先来到广州,赵声则派参加过新军起义的宋玉琳作为自己的代表。由于情况变化,黄兴决定提前起义,宋玉琳也没有反对。结果起义失败,宋玉琳也牺牲了。

  羊城晚报:黄花岗起义的日期一再更改,这导致起义时很多力量未能投入战斗。决定在27日下午起义时,总指挥赵声还没到广州呢!

  李吉奎:由于黄花岗起义发动计划多次改变,当天总指挥赵声还在香港,28日早上才乘船抵达广州。起义失败,革命党人一下牺牲那么多骨干,赵声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回到香港不免饮酒使气,忧愤成疾,不久病逝,死时才31岁。他去世前沉痛地说:“吾负死难诸友矣,雪耻唯待君等。”并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句,声泪俱下,同志皆感动哭泣。民国元年,孙中山表彰他的功业,追赠他为上将军。

  百二义士勇揭竿

  起义细节犹存疑

  辛亥史记:原方案为十路选锋同时起义,然而由于起义仓促,且清军进行了严密布防,起义前改为四路起兵,但最后五点半起义发动时,姚雨平、陈炯明、胡毅生三路均未发动,实际上只有黄兴一路(包括从花县来的40人及其他队的零星选锋)120人孤军奋战。但义军气贯长虹,直冲两广总督衙门。卫兵正吃饭,突遭攻击,晕头转向,四散奔逃。总督张鸣岐趁乱从阁楼的屋顶上逃走。黄兴放火焚烧督署,从东辕门杀出,与李准派来的大队清兵发生遭遇战,伤亡惨重,多人被俘死难,黄兴负伤断2指。

  羊城晚报:黄花岗起义很悲怆,细节让人动容,战斗中甚至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场面。为什么会这样?

  李吉奎:黄花岗起义确实悲壮。所谓的“自相残杀”,一是胡汉民在给孙中山的自由信中说的“又发枪与放炸,误伤自己多人”;另一说是,分路突围中,黄兴一路与同盟会会员温带雄所在的巡防营(温为哨官)相遇。因事前没有联系,黄兴与温带雄互不认识,方声洞见对方臂上未缠白毛巾(起义军标志之一),拔枪就打,温带雄中弹倒地。巡防营兵士开枪还击,方声洞被乱枪击中牺牲。余部在巷战中被冲散,黄兴一人易装后逃出城。

  然而有些细节史上无记载,到底是不是“自相残杀”,现在还有疑问。当时温带雄带领的巡防营是否发动好了,至今也找不到证据。

  羊城晚报:黄花岗起义前情势危急,基本是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起事的。现在总结教训,照当时情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李吉奎:这次起义对革命党来说损失惨重。参加这次起义的革命党人,集中了各省精英,都是有理想有志气的热血青年,许多为世家子弟,并非贫困潦倒,也不是为个人恩仇造反,而是为了救亡图存。

  但当时情形,黄兴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干下去”,一是“散伙”。“干下去”没有胜算,取消起义能保存革命力量,但对革命党人的信誉有影响,以后募捐就更难了。

  碧血黄花惊世界

  革命高潮终来临

  辛亥史记:由黄兴率领的120多人的队伍,在广州与清军浴血奋战了一夜。经后来收集统计,阵亡和被捕牺牲的烈士共86人,都是同盟会精英、革命选锋、志士,其中72人的遗骸由同盟会会员潘达微通过善堂出面,收葬于广州城郊黄花岗。

  羊城晚报:后人认为黄花岗起义是一次单纯的军事冒险行动,这次悲壮的起义有何意义?

  李吉奎:其实任何暴动都是军事冒险,比如共产党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当时很难说有什么胜算。应该说,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是有关系的,两者应该连起来看,前者对后者起了鼓动作用,之后,革命的重心就转到了长江流域。

  这些是确实有记载的。其一,在黄花岗起义前,黄兴派谭人凤拿五千块钱到长江流域联系,要他做好准备。黄花岗起义失败后,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正式成立。还有一个证据,武昌起义前黄兴曾作诗“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表明当时就已进行了“战略转移”,将革命运动由南方转到武汉。

  黄花岗起义虽失败但震惊全国,鼓舞了海内外革命志士,促进了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半年之后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能忽视黄花岗起义所起的作用。

  闲话今昔

  小东营5号

  起义指挥部所在,黄兴亲率“选锋队”由此出发攻打附近总督署

  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越华路小东营5号,是一座颇具岭南民居特色的青砖大屋建筑。它坐北向南,占地500余平方米,在清代这里是一位官员的住宅,称“朝议第”。1911年4月,黄兴由香港抵穗,将起义指挥部设在当时距清两广总督署(现省民政厅所在地)最近的小东营这处民宅。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亲率“选锋队”(敢死队)一百多人由此出发攻打两广督署。

  1962年小东营5号被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浩气长存黄花岗

  4月27日广州起义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生命危险将当初能找到的战死和被俘后慷慨就义的72名革命党人的遗体葬于广州东北郊,并改红花岗为黄花岗。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捐资修建了烈士陵园。园内栽有各种开放黄花的草木和木本植物,四季黄花不断,象征烈士精神不朽。岗顶为72烈士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树“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后面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具一格,颇为壮观。坊额镌有章太炎所题篆文“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

  延伸阅读

  林觉民《与妻书》

  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县人。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在香港参加起义筹备工作,经常奔走于香港、广州之间。4月24日晚,就在参加起义的前三天,他想到了父母、爱妻,思绪万千,挥笔疾书,与家人诀别,感人至深。

  4月27日,林觉民在参与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时腰部中弹,仍坚持与清兵拼杀,多处受伤,最后力竭被俘。张鸣岐与李准亲自审讯,他在堂上纵论世界大势,侃侃而谈,慷慨激昂,说得承审官员也倾耳细听。他奉劝官吏们洗心革面,捐弃专制暴政,建立民主共和。在关押期间,林觉民受尽酷刑,粒米未食,滴水不进。在刑场上,他面不改色,从容就义,年仅24岁。

  《与妻书》节选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责任编辑:UN93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