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文化产业寻求金融助力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尚前名
2011年10月24日10:14

  创新打造个性化服务

  2006年,当华谊兄弟的《集结号》首次从招商银行拿到5000万元贷款时,商业银行参与电影融资还被认为是个案。自那之后,多家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进入文化产业融资领域。

  2010年4月,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之后,商业银行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文化产业,并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在央行发布的2010年中长期贷款的年度报告里,明确提到了2010年全年在整个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依然新增276亿,增速达61.6%,余额增速创历史新高。”采访中,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投融资指导处处长许蓉提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在她看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离不开银行业“输血”,同时,文化产业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金融业提供了新的业务领域和利润来源。

  许多人也许不会留意,在一些电视剧的片尾,往往会出现这样一行字——“特别鸣谢中国银行影视通宝”。

  “‘影视通宝’是中国银行专门针对影视剧制作企业推出的一款融资产品,它采用应收账款和版权质押的方式,解决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抵押质押难的问题,为企业拍摄电影和电视剧提供资金支持。”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陈石向本刊记者介绍。

  自2010年7月投放市场以来,中行已经跟10家左右的影视剧制作企业建立了授信关系,实际发放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4.5亿元。

  这仅仅是中行服务文化产业推出的系列产品之一。

  实际上,不同于银行业较为熟悉的传统制造业,文化产业在运作模式、盈利模式、金融需求等方面有较大差别。一般而言,文化企业具有“轻资产”特征,缺乏有形抵押物,拥有的知识产权难以进行价值评估;资金回报周期长、成长不确定性大;现金流不稳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不仅如此,按照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相关规定,文化产业一共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九大重点领域,因此文化产业内不同业态间也各有特点。

  所以,多家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都比较注重产品创新,开发适应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以中行为例,除了“影视通宝”,还推出了针对文化艺术收藏和拍卖行业个人客户的“西泠通宝”、针对有线电视行业客户的“收视费权益类支持贷款”等产品。

  全面对接仍存障碍

  尽管看好文化产业这块“大蛋糕”,但实际操作中,银行机构对文化企业信贷投放依然十分谨慎,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资产评估和风险担保体系不完善、银行对文化产业缺乏了解等因素,成为制约银行全面对接文化产业的主要障碍。

  本刊记者了解到,当前多数文化企业还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大量的民营文化企业或是作坊式经营,或是非集团主营业务,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偏低,往往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低、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影响金融服务介入。

  “传统工商企业一般拥有持续现金流,而文化企业业务一般是‘项目性’的,资金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例如影视剧的拍摄、文艺活动的举行都不能产生稳定和持续的现金回报,这给根据财务报表判断资金回报的银行借贷带来了考验。”一位银行的信贷人员向记者表示。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产业与科技处处长何蔚萍更认为,缺乏专业知识、对文化产业陌生,也是商业银行不敢轻易放贷的原因之一。

  “现在银行经常来问我们,投哪个企业好,投哪个企业放心,我们就给他介绍几个比较好的企业,问题是好的企业往往不缺钱,缺钱的企业又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很难判断其前景。”

  她分析,文化产业有特殊性,银行对文化产业的行业特点和运作模式还缺少充分了解。

  “文化企业最为核心的往往是智慧产品,这些产品难以量化,而银行需要的是理性的数字,二者有时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说道。

  对此种困境,银行信贷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认同。

  “文化产业主要是一种服务形式,如图形、影像、文字等,其产出并非物质产品,这和多年来银行业现有的、通行的资产融资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位银行信贷人员告诉本刊记者,目前银行建立的内部评级系统大都以现有工业、房地产等客户为样本制定,主要依靠“抵押为本”的经营模式。过去文化产业规模有限,绝大多数银行并未专门针对文化产业设立相应评级指标体系。

  不过,这似乎并非是银行“不想为”,而是缺乏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导致银行“不可为”。

  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在于版权、人才等无形资产,缺乏可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因此,当前金融机构一般采取以相关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的方式向企业贷款。

  然而,目前市场上既缺乏优质的中介机构和评估人才对无形资产准确评估和后续监测、管理,又缺乏健全的交易市场使得银行得以将抵押的无形资产变现。

  “水太深,我们心中没有底。”采访中,杨巍直言,他曾眼见一位不算出名的画家的画作,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市场估价由十万元的水平飙升到了数千万。

  “由于很难准确界定其价值,因此在很多时候,只能对评估结果大幅度打折。”他谈到,“比如说评估价是100万,我们只按10万甚至更低来算。而这样往往会导致贷款额度有限,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