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农运会深圳无人报名 城市没农民不一定光彩

2011年11月02日11: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晶晶

  没有农民的城市不一定值得拿出来炫耀,至少深圳的遭遇就能说明这件事。

  时隔23年,广东省农运会再次召开。主办方本来期待,这将是一次胜利而圆满的盛会,毕竟,连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都组队参加了健身秧歌比赛。可他们迟迟也没有等来深圳的报名表,因为,深圳已经“没有农民了”。

  23年前,深圳曾组团参加了第一届广东省农运会,并在比赛中斩获奖牌。那时,深圳还有农业局,而不是农林渔业局。那时,《春天的故事》还没有唱到第二段,那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圈,但还没有写下诗篇。

  不过,在这个被称作“一夜之城”的地方,23年的时间实在太久了。

  深圳已经“没有农民了”。尽管持有广东省正式农业户口的农民、牧民、渔民、乡镇企业就业人员都具有参赛资格,但在这次运动会上,深圳还是弃权了。运动员名单里找不到他们,组委会里也没有一个人跟深圳有关。要知道,广东省共有21个市,20个市的副市长都在其中,唯独缺了深圳。

  不少人为他们的特立独行喝彩。在某种意义上,深圳也并没有说错。

  2004年9月29日,深圳完成辖区内的“村改居”工程,通俗地说,就是户口本上的“农转非”,它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那一天,当地媒体兴奋地以这样一句话作为新闻的开头:“深圳现代化进程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深圳在一夜之间和农村挥手作别。

  “没有农民”的城市缺席农运会,看上去无可厚非,然而有人却给这片新天地泼了冷水。在当地一家乡镇企业董事长看来,深圳只是在表面上没有了农村,一些本地原住民实际上不过是“没了土地靠收租为生的农民”。

  况且,数百万在深圳追求梦想的农民工对于这座城市来说又算什么?“在深圳工作居住的广东农民至少有200万人以上,他们完全有资格代表深圳队参赛。”广东省农运会组委会秘书长、广东省农业厅党组成员余俭娥这样说。

  更让人抓住把柄的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圳农林渔业局强调:深圳是一座现代都市,参加农运会不适宜。

  这座年轻的城市当然没有忘记最初缔造它的人们。第一座由政府建立的劳务工博物馆就出现在深圳,打工者的历史得到了尊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是我们这座城市能有今天,不应该忘记他们。”博物馆筹建负责人曾这样说。

  即使在这里,你也看不到“农民”。博物馆建造者很巧妙地使用了“劳务工”而非“农民工”这个概念。的确,超过深圳总人口75%的800万劳务工不仅仅包括农民。而且,按照当地一位市领导的理解,“农民工”这个概念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因为穿着牛仔裤的新生代打工者很少再像父辈那样回到乡村,而是更愿意待在深圳,当一个城里人。如果足够幸运,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可以“积分入户”,成为真正的深圳人。

  没有农民的城市,是深圳的一个愿景。这个曾经的政治防御前线、偏安一隅的渔村、“时间就是金钱”的试验田,希望以一个更加时尚的面貌示人。一位外国记者曾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深圳大学没有历史系,但你可以申请读它的高尔夫球场管理系。

  深圳曾经率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针拨慢了5年,因为她明白,现代化光靠速度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她似乎忽视了,现代化也不应该仅是身份的改变。也许对于这片新天地来说,“农民”一词总会让人联想到不太体面的意思,或者换句话说,“没有农民”是一件挺光彩的事情。但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城市的幸福感,归根到底不在于户口本上那一栏里填写的是“农业”还是“城市”;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归根到底也不在于有没有农村。

  也许是面对舆论的压力,广东省农业厅作出上述那番颇为不满的表态后,深圳市农林渔业局表示接受,并提出参加2015年第三届广东省农运会的申请。

  只是4年对于这座城市来说,又将发生多少变化,没人能够预知。也许到那时,它真的是一座没有农民的城市了。只是希望这些城里人,能够记住那些在深圳关外农田里仍然戴着草帽、挥着镰刀的菜农,那些坐在工厂流水线前疲惫的本省年轻人,以及那些在码头低着头的外省挑砖工,他们的故事还没来得及讲述,他们本应该也是这个城市的光彩。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