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专家称PM2.5污染物吸附毒性物质 影响人体全身

2011年11月05日20:09
来源:央视网

  本周视点:空气的“指标”

  白岩松:

  这一周在北京几乎没怎么见过太阳,大雾、中雾、小雾一直是罩着北京,周日的那天早上我开车去机场,伸手倒是真能看见五指,可是往前看也就看到二三十米,雾像云一样在路上飘,车开得慢极了,可我还是提心吊胆,最后倒是赶上了飞机,可是上了飞机之后,原地不动,在飞机里又呆了五个小时,人都快疯了。没办法,雾大而且没风它不散,其实仅仅是雾倒也罢了,现在这雾并不干净,有的时候有味,嗓子你会觉得开始难受,莫非北京该背上雾都这个头衔了吗?在雾中,人们开始格外的关注起雾来。这一关注问题就出现了,相关的指数都是云里雾里,心中的困惑也是在增多,今天的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就关注这云里雾里的雾。

  短片一:

  一组报播声音加音乐:(男)中央气象台今天上午继续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中东部地区的雾霾范围在继续扩大 强度也在加强 (女)沈阳、北京、石家庄、太原、郑某、武汉、长沙、重庆,从北到南的很多地方都是被雾霾天气笼罩, (女)今天上午七时十五分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北京市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五百米(女)辽宁省气象部门昨天下午发布了黄色预警信号(男)上海中心气象台昨晚十一点零四分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解说:最近一段时间,雾似乎成了我国很多城市的天气共有特点。在上海,游客们站在外滩看着黄浦江对岸的建筑仿佛都被薄纱笼罩着,东方明珠等高楼的上半部完全躲在云雾中。

  同期:游客:建筑上全是雾 看不到顶

  同期:游客:有点像雾城 像山里的山峰有云雾在 隐隐约约

  解说:在佳木斯市,十一月一日则出现了能见度均小于三十米的历史罕见大雾天气,佳木斯市气象局发出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同期:市民:雾特别大,能见度特别低,连我们这个呼吸都感觉到跟往常不一样,有点不舒服。

  解说:在北京,仅十月三十日一天,北京市气象台就连续发了三个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最小能见度不足三十米,六条高速封闭,首都机场1400余架次航班受到影响。

  现场:警车声

  解说:由于大雾搅局,高速路发生多起多车追尾事故,营救队员表示,由于雾大能见度低,发生事故后往往出现接连追尾。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邢台段,一辆车就因为大雾没有看见前方车辆已经停了,刹车不及撞了上去。结果,后面的车也因为刹车不及接着把他撞了。

  同期:事故司机:后边就不知道怎么上来了 就和放鞭炮似的 噼噼啪啪 就不知道咋回事了

  现场:消防队员营救的画面。

  现场声:(一组各地高速路关闭的镜头)接交警部门通知 因雾全线封闭 全线封闭

  同期:司机:我已经等了好长时间,准备11点要交货,到现在我也走不了

  司机:早晨一点多钟就到这儿了,由于天气原因在这待了六七个小时

  解说:持续大面积的大雾,不仅对交通,人们的出行产生了影响,就连大棚里的蔬菜生长也受到了影响,因为有足够的光照和热量,部分大棚蔬菜出现了产量下降。秋冬季节出现雾天原本并不算什么新闻,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雾却成了我们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同期:中央气象台副台长 魏丽:那跟去年相比呢,今年的这个雾发生的范围,总体就是比较强的范围,影响范围特别广。第二它的持续日子比较多 另外影响也比较大

  解说:雾天怎么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大概是很多人的一种感觉。然而,有专家解释说,其实雾天并没有增加,增加的是霾天。霾增多“冒名顶替”,让人产生了多雾的“错觉”。

  同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副主任 李健军:比如说相对湿度是一个指标,超过80%的时候,或者超过90%的时候,它经常把它说成是雾,或者是低于80%的时候就叫它霾,那么在80%到90%相对之间叫它轻雾,或者是雾和霾的混合体

  同期: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研究院 院长 郝吉明:从气象的角度,可能叫雾,我们从污染的角度,如果形成了我们就经常说霾,其实质就是大气当中颗粒物的浓度高了。

  解说:秋天原本是北京最好的季节,然而进入十月份以来三度陷入华北最浓雾区,雾天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雾天数的总和。最近几天虽然大雾预警已经解除,但雾气依然没有消散。根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大雾”还有可能卷土重来。今年,北京给自己设定的蓝天数目标是274天,现在还差41天没有完成。如果这样的雾霾天气持续的话,这个目标将很难完成。

  同期: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 北京的这个大气环境质量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颗粒物超标,颗粒物污染,是我们的主要矛盾, 秋天有雾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你这个污染,雾的就加重,雾的时间就会延长, 给大家的感觉生活带来了不便,我觉得这是就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

  白岩松:

  过去这一周,我的一位老大哥每天都给我发一两次的短信,通报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一会儿有毒害一会儿严重污染,直到有一天变轻度污染了老大哥才在短信中松了一口气,显然他的数据并不是来自于北京气象台或者环保局,短信中的有毒害的空气,你一看报纸,哎,才是轻度污染,怎么着?同一个城市这空气质量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背后的奥妙到底是什么呢?

  短片二 pm2.5 必须推行的标准?

  播报1:有早练习惯的朋友们,今天最好能够把户外运动改在室内进行,因为浓重的雾气中夹杂着很多有害的物质。

  (晨练)

  市民1:我们不讲究,可能早上有一点雾有点霾,对吧,阴霾不大清楚。

  市民2:有雾,我不在乎。

  字幕:呼吸科门诊候诊区

  播报:据了解北京市朝阳医院呼吸科周一的门诊量就达到了530人次。

  市民:雾霾天气以后我就感觉到有点咳嗽。

  解说:

  就在大雾笼罩了大半个中国的时候,与空气质量相关的讨论,也随着一部新规继续升温。11月1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并首度对PM2.5测定方法进行规范。PM2.5,也就是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个原本属于专业领域的词汇也进入了公众视野。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郝吉明:

  这个PM10和PM2.5,就是来表征大气当中颗粒物的两个量,小于10个微米,或者是小于2.5个微米以下的粒子。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中,虽然没包括PM2.5,但是科技界包括大学,包括研究机构,已经高度的关注PM2.5的污染的情况。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

  PM10就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一般被翻译成细颗粒物,我们一般来说PM2.5颗粒更细更容易进入到肺的深部,一般来说对健康影响更大一些。

  解说: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1996年起,PM10就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而近年来被公认为对人体危害更大的PM2.5尚未纳入。从2004年起,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和同事在校园设置观测点,监测空气中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附近医院心血管等急诊患者数量的变化。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

  PM2.5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这个增加一般指的是在超过标准以后的增加,相应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急诊的人数,以及因为心血管疾病的人死亡的人数,大概是增加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六到七这样一个比例,高血压的病人,在医院的急诊会增加5%左右。

  解说:

  PM2.5,空气中的超细悬浮颗粒,曾经被忽视的隐形杀手,因为危害大又极难防治,大多数发达国家已陆续将PM2.5纳入监测并强行限制。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对PM2.5年平均浓度进行了限值。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

  PM2.5 它吸附的一些大气里面那些毒性物质,各种各样的毒性物质,包括像致癌物,包括致一些生殖系统危害的物质,它进入到呼吸道以后,进入全身吸收了,对体内的影响,是全身的效应,包括肿瘤、生殖危害都有。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副主任 李健军:

  人的呼吸系统,它就是一个比较天然的,把颗粒物分级的一个系统,就是说比较粗的颗粒物PM10可能进入到鼻腔,更细微一点5微米这个范围的话,可以进入到咽喉。那么PM2.5,就等于是2.5微米以下的这种颗粒物,它就进到支气管,或者支气管的末梢,那么再细的超细的粒子,像PM1或者PM0.1话,那么它就进入到肺泡,通过血液,或者是体液,它是可以转移到全身。

  解说:

  正处于工业时代且机动车急剧增长的中国城市,似乎要开始直面空气中那些越小越致命的颗粒。自2007年开始,环保部在10个城市对PM2.5进行试点监测。本周,当环保部对PM2.5测定方法首度规范之时,很多人在猜测,PM2.5被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强制指标还有多久?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

  反正也有一些不同意见吧,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希望能够尽快的把这个指标能够执行,能够更准确的更客观的能够来反应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就是更贴近与健康效应方面的一些指标,一些调整,英文叫health first,应该都是以健康为基础的标准、指标、体系,应该是往这个方向建立,这也是环保部的一个方向,我们也跟环保部建议过。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郝吉明:

  这是一个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把PM2.5引入,所以中国也是在讨论,把PM2.5引入。国家环保部在征求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意见,在修订的意见当中,已经把PM2.5纳入了视野。

  白岩松:

  每年北京的蓝天计划都在增长,每一年的新目标也都能实现,而一旦有市民用亲身的感受和肉眼来小小的怀疑一下,总会有专家立即出来劝告市民,您别相信您的眼睛跟身体,要相信我的标准跟数据,于是我们就闭嘴。可是一年又一年,我们的学问也在增长,终于快奔专家的路子上去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如果开始启用新的标准,也就是很专业的PM2.5作为强制性的监测指标,我们的蓝天数据将很难达标。但是与其掩耳盗铃,不如重新开始,让公众对未来的信任尽早达标。

  短片三:

  (场景: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和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一起视察车市)

  解说:2011年11月3日,北京又是薄雾笼罩,位于城北的亚运村汽车市场内,副市长洪峰正与环保部门负责人一起考察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情况。从今年8月1日起,北京市对使用6年以上的老旧机动车淘汰或者以旧换新实行补贴,每辆车最高补贴1万4500元。花这么大力气是因为,在北京这座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大城市中,尾气污染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 杜少中:机动车排放的特点呢,低空排放,对人体影响直接,而且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构成复杂,致癌物质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多,对人体影响,健康影响大,因此机动车污染防治,始终是我们大气污染防治当中的一个重点。

  解说:这是一张业内公认的污染颗粒物来源图。可以看到,柴油车尾气中超过92%是直径2.5微米以下颗粒,原油燃烧排放气体中2.5微米以下颗粒更是占到97%,事实上,包括煤和石油在内的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工业气体排放和建筑工地扬尘,正是城市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 杜少中:因为我们每年的开复工面积比较大,都在1亿多平方米,这样的开工面积,有人测算过,说是整个欧洲建筑面积的总和的3倍。

  解说:北京目前的主要污染问题就是可吸入颗粒物超标,95%以上的超标天,都是颗粒物超标,四项主要污染指标中的其他三项都能达标,但可吸入颗粒物这一项,每年都要超过国家标准20%。目前我国考量空气污染,用的还是PM10也就是直径10微米颗粒物这个标准,如果监测更难控制的PM2.5,达标难度更大。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 杜少中:这个PM2.5监测并且考核是迟早的事,因为我们原来是总悬浮物颗粒物,后来叫可吸入颗粒物,那它就是从粒径100微米以下,到粒径10微米以下的,然后将来粒径在2.5微米1微米以下这都是一个很必然的,不断地加严,不断地推进这样一个进程。

  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郝吉明:人家逐渐地不少的国家,过渡到PM2.5,你不过渡那不也是落伍的一个表示吗?所以我感觉(PM2.5)纳入标准,可能对推动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一种动力,不是一种阻力。

  场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验室内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李健军 副主任:我们从2007年开始,就因为这种形势的需要,因为公众都很关心,而且确实是我们发展到这个水平,我们也就开始,环保部已经组织开展了PM2.5的试点监测。我们在10个城市开展一系列的监测,然后利用这些监测的数据,我们就给我们国家制定PM2.5的质量标准,然后包括它的危害,或者它的本底浓度应该是怎么样,提供必要的依据。

  解说: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机房内,我们见到了一排专业设备,可以测各种直径的可吸入颗粒物,最小到一微米以下,但这些先进的设施要普及到全国,显然还需要时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 李健军 副主任:比如说东部一些发达地区,他已经是具备这种监测的能力,因为东部地区它发展得比较快,它的地方支持力度比较大,它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持,那么西部很多地方,因为地方的财政或者是支持(不足),他发展就相对滞后一点。

  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郝吉明:我们关注PM2.5的问题,一个是说告诉公众,我们的PM2.5污染到什么程度,更重要的研究的目的,是我如何控制我的PM2.5,如何降低我的PM2.5,所以国家在科学上在技术上,都在做这个准备。

  白岩松:

  北京报纸上一条消息很有意思:为了保障行人车辆出行安全,路灯已经连续三天加班,原来这是因为雾天太多、雾又大,路灯只好早点开、晚点关,这样十月份以来路灯已经加班了275分钟,没办法。目前面对很脏,并且有可能危害着人们健康的新的这种雾,只能好像是靠天吃饭,来个雨或者刮点风天就好点,否则雾色苍茫,可是想一想,北京奥运的那一年,天气真的是不错啊。是老天爷那一年格外的给力?还是想治理就真的会有成效?但愿是后者,但愿不开奥运,北京的天也能好起来,甚至更好。

(责任编辑:UN0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