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大学毕业生半年离职率达38% 多因患职场恐惧症

2011年11月08日08:40
来源:重庆华龙网
小罗觉得自己生活在孤岛中,未来一片阴霾,看不到光亮。
小罗觉得自己生活在孤岛中,未来一片阴霾,看不到光亮。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38%,恐惧心理是主因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38%,恐惧心理是主因

  21岁男子患职场恐惧症 辞职在家半年还不敢去找工作

  21岁的罗宇(化名,下称小罗),职高毕业,独生子。他有过三次工作经历,但都草草结束,第一次辞职是因为无法接受同事的玩笑而闹打架,第二次是觉得被孤立无法忍受,第三次是上司要他做东请客他觉得上司想占他便宜。小罗自认无法适应职场中的人际交往,对上班产生了恐惧,不管父母如何唠叨,他就是不敢出门找工作,赖在家里已半年了。

  第一份工作:江苏某电子车间

  时长:近一年

  辞职导火索:

  不太熟的同事竟然拿他开玩笑

  “我觉得人际关系处理上有问题。”小罗介绍,他的第一份工作在江苏某电子车间上班。“那是一次上班打考勤卡,一个不太熟的同事拿我开了个玩笑,因为这个玩笑我们发生口角并打了一架。”小罗告诉记者,冲突过后,他觉得公司里的人很难相处,于是就离开了公司。

  “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目前为止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份工作近一年时间,当时一个朋友劝我,让我干满月领工资再走,但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和同事相处,工资没要就走了。”

  第二份工作:重庆某大型电子制造厂

  时长:半年

  辞职导火索:

  别的同事都能有说有笑,他却找不到人说话

  小罗在离开江苏后,又到了重庆某大型电子制造厂,但他只在这呆了半年。小罗认为,最终迫使他离职的原因是被“同事孤立了”。

  “在沙坪坝大学城的电子厂,我和同事间很少沟通,我从小就没有过集体生活,在厂里也没有住集体宿舍。”小罗说,他和同事就像一个机器人似的,上班重复同一个动作,下班招呼不打就回家。

  “奇怪的是,其他同事之间都能有说有笑,我不开心的时候也没人来听我倾诉,我也找不到人说话,这种人际关系太冷漠了,那种气氛令人窒息。”小罗甚至不愿回忆,到底是怎么和同事相处的。

  第三份工作:摩托制造厂

  时长:3个月

  辞职导火索:

  领导希望他请客吃饭,他觉得领导在索贿

  小罗又在摩托制造厂找到了工作,但只呆了3个月。

  “不知道怎么和领导相处,我又走了。”小罗说,从摩托厂辞职,是因为有一次领导通过一个相熟的同事,转告他希望他能做东请客吃饭,同事们说,这或许是领导要帮他搞好同事关系,但是他的理解却是这是领导想贪他的便宜、是明目张胆的索贿。

  “我当然没有请客,领导也觉得我不懂事。我注意到,领导看见别人都是笑脸,看见我就是苦瓜脸。”小罗称。

  小罗自述:

  不愿与陌生人接触 一见人多就心跳加速

  我在江苏曾受过欺骗,或许是这个原因,使得我对同事和上司都抱有怀疑心态。

  在江苏,有个女的说她出了车祸,车子有问题,找我借银行卡。我出于好心,和就把密码告诉了对方。我当时才领了工资,一共1000元,花了100元买鞋子,另900元都被骗子取走了。

  最近我们家族里也出现了矛盾,亲友之间为经济利益反目成仇,连亲人都这样了,何况是同事。

  我也试过在某电信商做销售,但有些顾客比我还专业,问的问题我都不知道,我又不知道怎么向同事请教。现在,我一找工作就紧张,不愿与陌生人接触,一见人多就心跳加速。

  近半年,我一直在家中,晚上到网吧上网玩单机游戏。

  母亲做保险销售,父亲开三轮车。

  我觉得我的未来一片阴霾,看不到亮光。

  朋友小赵:

  我不想和他绑在一起 我们已断绝关系

  小罗?我们都已经断绝朋友关系了,还找我干什么?我是小罗的中学同学,也被小罗视为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小罗最后的一份工作也是我介绍的。

  小罗比较固执,我们要他抽烟到厕所,但是他认为我们是故意在刁难他,最后搞得我们都不理他。我们断绝朋友关系的导火索是一次嬉闹,那次嬉闹时,他袭击了我的下体,加上同事和他关系都不好,我不想把自己和他绑在一起,成为同事的对立面。

  同事小沈:

  他性格内向又要强 背负极大压力

  我和小罗认识已经3年了。他对朋友和相好的同事,往往是无话不说,有话直说,但跟陌生人或者是领导(交流),他就顾虑很多,显得很不自信,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错过了交流机会。

  他非常希望很搞好同事关系,但又担心处理不好结果会如何如何糟糕,最后不敢主动和同事一起吃饭、唱歌、玩耍,时间长了自然也就被孤立了。

  此外,他也很要强,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他不愿意因为工作干得不好,收入低,让父母操心,自己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母亲彭女士:

  儿子总是咆哮地说 你们不懂我的内心世界

  小罗是独生子,小时候就不喜与人交流。现在,儿子总是咆哮地说,你们无法理解我的处境,你们根本就不懂我的内心世界,你们不懂我……

  我给他创造和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带着儿子向职场专业人士和心理专家求助。

  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他必须去工作,只要不违法,什么工作都可以。但一谈工作,他就烦心,就恐慌,让我和他爸都害怕。

  因职场恐惧症作怪

  需抗挫能力培养

  重庆天爱心理咨询机构的李晋伟主任分析说,小罗的困惑,是一种职场恐惧心理在作怪。入职之初的青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他们需要进行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和心理抚慰。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不将其称为疾病,除非经过专业医生诊断其存在严重的抑郁、恐惧,最多算一种异常的症状。”天爱心理咨询机构顾问、身心医学专家高旭滨认为,小罗的困惑,是由多重原因导致的职场恐惧,与他的性格、成长环境都有关。

  “小罗的困惑,主因还是心智不成熟导致的过度敏感。”高旭滨建议,小罗在必要的时候可单独与心理和职业咨询师深入交流,以便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抚慰和抗挫折能力培训。

  专家提醒,职场人士要注意三大恐惧症。

  职场三大恐惧症

  A.陌生恐惧症

  人物:赵甜甜,女,24岁,某外企公司总经理助理

  1.72米的赵甜甜,出众惹眼,在外企工作。可是刚上班没几天,总经理一会儿要她发传真,一会儿又要做报表,又要开会,确定了会议室时间,总经理又说分公司突发紧急事件,要马上订机票出差。本来就手忙脚乱的赵甜甜,不好意思找同事去问,等到总经理问是否已经拿到机票时,她还没有找到电话去定,总经理当时大怒,当着部门其他同事的面,对赵天婧大吼,吓得她一句话都不敢说。那以后,每当她听到总经理的声音就心跳加速,工作几个月已经神经衰弱去看心理医生了。

  症状:自信不足,不敢面对老板和同事发表自己的言论,适应能力和对控制力弱。

  处方:

  1.认知疗法:不知道的事情不怕去问,加强动力去认识了解周围事物的运作方式。

  2.放松训练:发生突发情况时,不要手忙脚乱,想想有什么解决办法,而不是随着事态的恶化而绝望。

  B.失败恐惧症

  人物:小乔,25岁,男,某公司技术人员

  小乔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去了一家小企业。三年后,小乔发现老同学都当上了CEO,而自己还是一个每月只有2000元收入的小职员。回家后,小乔把曾经的创业计划想了又想,又在本子上写了详细的收支规划。第二天下班后看规划,觉得自己很可笑,这样的创业计划一旦开始,肯定血本无归。

  症状: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直接想失败了怎么办,想法很多,付诸实践的少。

  处方:

  1、监督与自我监督:若害怕失败,不妨和朋友一起做一件事,让别人来监督自己走下去。

  2、批评与自我批评:照别人的指点去完成一件事,再跟自己做事的方法比较一下。

  C.上班恐惧症

  人物:李成,男,26岁,待业

  小李是一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最开始小李通过关系进了一家银行工作。他一开始被安排到柜台熟悉业务,可小李更向往那些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们,于是,在银行还不到半个月,小李就跳槽到一家公关公司。进了公关公司,小李依然只能从一些繁杂的琐事做起。不到两星期,他再次放弃工作。现在,一提到上班他就充满恐惧,也没信心找下一份工作。

  症状:不想上班,害怕工作。

  处方:

  1、正确自我定位:少想“我想做什么”和“我喜欢做什么”,多想“公司需要我做什么”和“这份工作本身要求我做什么”。

  2、阶段性目标:确定阶段性目标,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地训练自信心。

  研究显示:

  恐惧心理是半年内离职主因

  据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38%,成为就职“黑色时段”,3年内平均换两个工作。

  分析认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容易,所以在工作的前两三个月,学生们大都能像“林妹妹进了荣国府”一样,小心谨慎、多看少说、努力做事、不怕辛苦,也就是说他们大都努力地做好一个“小媳妇”的角色。

  由于刚入职场,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不强,很多人依旧沿用着学生时代“直来直去”的方式进行交流,必然会让他们在职场上处处碰壁,甚至受到挤压,从而产生职场恐惧心理。

  据介绍,这是造成职场新人类们“黑色时段”的主要原因,很多有个性的年轻人扔下三个字“不干了”而潇洒走人,也有一些人由于工作中处处碰壁无法适应而被用人单位“劝退”。

  分析还称, “既然刚刚入职的人被称为‘职场婴儿’,那么婴儿就需要有人去呵护和引导,帮助他们断奶,使他们尽快成熟地面对职场。就如同所有的婴儿都有断奶期的烦躁一样,几乎所有的职场新人也都有刚刚入职的不适应,就要看你自己怎么对待了。

  业内人士对正在苦熬“断奶期”的职场新人提出建议:“最后真正成就大事业的,反而是最初沉得住气的人。”

  首席记者 夏祥洲 见习记者 任梦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