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上海近5亿张水电煤账单齐用错别字:账单成帐单

2011年11月25日09:59
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懿

  将方便千家万户的上海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前天正式上线,但该网站把所有的“账单”都写作“帐单”。在语言专家看来,“帐单”显然是不规范用语,但该平台昨天告诉记者,他们此举是“将错就错”,因为全市绝大部分公用事业单位每年发放的数亿张单据上,都用错了字,反过来,他们希望通过记者呼吁,要改一起改。

  对于“账”和“帐”的用法,著名语言学家、《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词语中,比如账单、付账,都该用“账”;而“帐”用在和纺织品有关的词语中,比如蚊帐、帐篷。事实上,偏旁部首表明了两个字的分工贝壳是古时的货币,因此“账”用“贝”字边,而“巾”字边暗示了“帐”与织物的关系。

  电子账单平台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针对“帐”和“账”,他们内部多次开会。作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平台的任务是帮助市民将各类账单电子化,方便管理。为了简化市民操作,平台接入了全市几乎所有水、电、煤和通信企业,形成“一门式”网上办事格局。但他们发现,上海几乎所有公用事业单位,发出的都是“帐单”。为了不让老百姓造成混淆,平台最终决定用“帐”。

  记者通过手边有限的账单查证后发现,自来水市南公司、上海电力公司、大众燃气公司、上海电信、上海移动,账单上出现的都是“帐”;只有东方有线(有线电视)和上海联通例外。有意思的是,上海电信单据去年一度纠正为“账”,现在又改了回去;上海移动则在信封上用“账”,可单据上还是错了。

  郝铭鉴告诉记者,古人常把账目记于布帛上保存,所有称日用的账目为“帐”;后来为了与帷帐分开,另造出“账”,表示与钱财有关。这种用法逐步成为惯例。2001年底,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明确“帐”和“账”的分工,要求使用“账户”的规范用法。在经国家语委等修改而成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明确表示,“欠帐”、“帐簿”是错用。

  但改革开放前,国家在一次汉字简化改革方案中,一度曾废除“账”,将它的功能归于“帐”。该方案还认可了“鸡旦”、“啤氿”等词。到1980年代,方案就被废止。但这段故事让“帐单”的用法有了一定社会基础。

  郝铭鉴说,1980年代“帐”“账”分家后,国家语委首先要求银行逐步改过来。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商业银行基本都用“账”。

  记者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的“帐”字条目下,有“同‘账"的记述。但郝铭鉴说,这只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社会习惯的迁就,并不代表正确。更强调规范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此并不认可:“在报刊杂志、语文教材中,如果用了‘帐单’,一定会算错字。”

  电子账单平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上海800万户家庭每年收到水电煤账单近5亿张。这5亿个错字,确实需要一起改过来。

(责任编辑:王健)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