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台湾大选 > 台湾大选消息

“蓝守绿攻”中台湾或成2012年“大选”决胜点

2011年12月02日15:35
来源:中国网

  蓝守绿攻 中台湾或成2012年“大选”决胜点

  中国网11月30日讯 蓝绿2012年“大选”激战正酣,“双英”攻防持续胶着,尤其在北蓝南绿格局固化之下,中台湾(台中、彰化、南投)政治分量愈发凸显。整体看,蓝营略占先机但隐忧犹在,绿营气势提振全力拓票,加上宋楚瑜参选这一战略性变数,中台湾选战态势日向纵深演进。

  蓝营全力固守

  蓝营打“政绩牌”、重要活动“中移”、增加竞选投入三项并举,全力“固守”中台湾。

  首先,细表执政成果。马英九在多个场合阐述中部政绩,包括完成国际机场扩建、捷运开工及县市合并,以及生活圈四号道路年底通车、耗费6.2亿元新台币的中横公路配套工程开工等。马并宣布在彰化原址推动6大经建计划且3年内完成,以弥补“国光石化”案缺憾。“台湾加油赞”发言人马玮国称,马当局3年多来着力推进中部基建,铁路高架捷运化、高铁新增彰化站和快速公路彰滨联络工程等项目都已经或即将完成,海空联运、中科第四期、中兴新村高等研究园等长期规划具体进度也已定。另一发言人李佳霏指出,马当局力促两岸直航和陆客游台,大幅推升中部就业率和旅游经济,成效斐然。

  其次,全力营造“主场优势”。7月,国民党“全代会”首度在台中举行,大会以“全党大动员、全力迎战2012”为主轴,高层、大佬、地方派系和基层党员齐聚一堂,气势如虹。10月,马当局不仅将辛亥百年纪念重头戏“双十晚会”移师台中,还把“台湾携手向前、共创黄金十年”造势晚会也放在大台中举办。此外,百年全运、国际花毯节等大型活动也已定址台中、彰化等地。

  再者,倾力强化竞选能量。人事上,马选定与台中丰原渊源颇深的吴敦义任副手,力邀台中县红派出身的廖了以、徐中雄分任党秘书长及台中副市长。派系上,国民党高层密集拜访中部各县市地方人士,力邀前台中县长陈庚金、前“立委”陈杰儒等黑派大老,台中市议长张清堂、前台中县议长林敏霖等红派要角加入竞选团队。组织上,“马吴配”中部竞选办公室10月初成立;马英九台中山海屯竞选总部以及彰化、南投竞选总部11月初成立;中部地区的农、渔、水利、团体等后援会也相继组建。造势上,马启动“home stay”规划并选台中为首站,对中部的重视、寄望不言而喻。

  绿营极力抢攻

  面对蓝营稳守,绿营以重点推进、开选举支票、拓展“后援军”等展开攻势。

  首先,重点战略部署。民进党视中台湾为2012年“大选”成功基石,力推“决战中台湾”策略。绿营此次继大台中、彰化、南投后,首次将苗栗纳入中部战区,并策划“总统”候选人与中部“立委”候选人联合造势,在“地缘”和人事上大打团体战。同时,蔡英文中部竞选办公室7月初即成立,副手人选苏嘉全坐镇,“天王”游锡堃任总督导,并特意在台中市区与丰原区设立两个竞选总部。

  其次,大开政见支票。蔡宣称,一旦当选便要建立大台中环状交通系统,支持“立法院”及其附属、新设机关迁址台中,加大台中精密机械、会展、观光等优势产业投入,推动大台中成为台湾另一个政治经济中心。苏嘉全则声称,当选后会将台中打造为全台重镇,整体规划中部农产品行销,力推中部公共建设。

  再者,拓展组织动员。在高层,民进党构建以中彰投县市党部主委、“立委”参选人、各“立委”竞选主委和“总统”中部辅选幕僚为主的中部组织架构,统筹协调战略资源,发挥团队加乘效应。在基层,绿营多路出击,成立“中部竞选青年军”争取中部青年票,推出“小英市集”召集公益及弱势群体拓展票源,并将在中部陆续成立1万个“小英之友会”以及众多妇女、青年、医界等后援组织。

  选情观察

  蓝绿攻守博弈趋于激烈,宋楚瑜参选增添政治生态及票源结构变数,多种因素交织、叠加、联动,推动中台湾选情多变、复杂。

  第一,中台湾或成2012年“大选”决胜点。台湾“大选”中,本岛选票以北、中、南、东四大板块相区隔,中部选区包含台中市(“五都”改制前的原台中县)、彰化县、南投县,选民总人数近338万。2004、2008年两届“大选”,中台湾有效选票分别占总票数的18.96%和18.85%,虽远低于北、南板块,但分量却举足轻重,两届胜者最终拿下了“大选”都与中部战绩不俗不无关系:2004年,“陈吕配”在台中县拿下44万票,“连宋配”拿到41万票,这3万票恰恰就是最终民进党险胜国民党的票数;2008年,马英九在中彰投四县市拿下逾147万票,超谢长廷47万多票,为最后大胜打下坚实基础。岛内舆论指出,国民党要赢2012“大选”,除寄望北部大赢、南部小输75万票内,稳住中台湾优势是第一要务;而民进党则需保证南部大胜、北部力争60万票以下差距,还要在中部与蓝营拼得平手。而且,较之“北投蓝、南投绿”的相对稳定,中部选民投票倾向摇摆不定,泛蓝、泛绿势力在中部部分县市此消彼长。因此可以预见,在“双英”声势及北蓝南绿不分伯仲的大背景下,中台湾地区势必成为双方激战的决战制高点,其选票的最终流向也将具有左右战局的决定性意义。

  第二,蓝营稍占上风,但隐忧重重。从1996年来的历次“大选”及县市长选举看,中部基本维持了蓝大于绿的选民结构,尤其是2005年国民党囊括中台湾各县市执政权,2008年“立委”选举将民进党挤出中部,并在“大选”中大胜,当前看握有一定的先机。但风险与挑战也有不少。一是气势略显后劲不足。3年多来,历经县市长、“五都”选举及“立委”补选,中台湾蓝绿选票差距逐渐缩小,甚至呈现五五波趋势。以2010年“五都”选举为例,较之2008年国民党在大台中赢民进党18万票,此次台中市长选举胡志强仅以3万票险胜苏嘉全,而近年来彰化、南投的多次地方选举中,蓝营基本盘也呈部分萎缩迹象。尽管选民投票情况在地方选举与“大选”中的表现有所不同,但国民党这种近几年在地方选举欲振乏力、低迷气势尚未看到明显改观,一旦在中台湾甚至是全局蔓延,势必产生连锁效应,进而拖累蓝营整体选情。二是派系整合效能待检验。台湾中部地方派系盘根错节,向来对选举结果影响甚巨,此次“大选”,马、蔡中部差距缩小,派系动向至关重要。但2009年以来,为端正选风、优化形象,国民党与地方派系切割,裁减基层党工,削弱组织动员,引发中部地方派系及基层组织不满、反弹,基层实力出现“虚脱”,致使国民党几次地方选举都不甚理想。国民党能否修复与地方派系裂痕,避免派系抬轿的“皮合肉离”,充分发挥桩脚动员战力,很可能决定马2012年“大选”胜负。三是县市磨合期效应及执政包袱恐成阻力。台中县市合并升格导致大量乡镇代表及基层民代失去政治舞台,国民党后续安排成效不彰,社会怨言不少,如何亡羊补牢、化危为机正现实考验蓝营政治智慧。

  第三,绿营气势勃发,拓票效果有待观察。3年多来,历经多次选举的螺旋式上升,绿营的中台湾票源版图有所扩展。“双英”成局后较长时期内,岛内民调均显示蔡英文在中部始终处于劣势。但最新民调显示,马、蔡中部差距逐渐缩小,甚至蔡已呈“超马”之势。不过,绿营目前虽气势不俗,但最终能否“攻陷”中台湾,还取决于两大因素。第一,能否长期发挥“苏嘉全效应”。正因为苏嘉全在五都一役战绩亮丽,民进党顺势推出了2012“决战中台湾”战略,企图借“苏氏旋风”在中部继续攻城掠地,为“大选”奠定基石。但苏氏效应却也有负面因素:蔡英文是在党外觅才受阻背景下才最终选苏做副手,且这场副手选秀因“歹戏拖棚”,使苏被外界视为蔡“备胎的备胎”,“豪华农舍风波”又令苏人品遭到强烈质疑。若再考虑到中部选民对苏的新鲜感已大幅降低,“苏嘉全效应”在中部地区的发酵能力与空间都已大打折扣。第二,能否克服行政资源匮乏劣势。中彰投县市均由国民党执政,民进党虽无执政包袱,却也面临无执政资源可用、难打“政策牌”的“天然弱势”局面,而且,中台湾作为南北过渡地带,中间与经济选民比例较高,“选人不选党”比例高于其他地区,民进党能否最大程度消解政治“硬实力”短板、两岸政策罩门及蔡英文资质“单薄”等负面效应,都是其谋取中部票源时绕不开的难题。

  第四,宋楚瑜或为中部战局投下最大变数。宋楚瑜参选2012,于“双英”中部战局而言都是巨大变数。一方面,宋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台湾省长任内的诸多政绩,亲民党也表示将主打“省长招牌”主攻中台湾地,日前首场造势活动即安排从台中出发。因过去省府设于中部,宋“省长光环”在相当程度上唤起了部分民众的怀念情绪,其在中部基层的社会基础不可小觑。多家民调显示,若宋加入战局,中部地区选民未表态者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这表明部分选民确因宋在观望。另一方面,因中台湾选民的蓝绿色彩不及南北选民浓重,投票“标签性”不强,游离性选票比例相对高,因而宋参战实际上给那些既不满意马又不放心蔡的选民提供了“第三条道路”,也将致宋在该地区吸收“双英”票源的比重会高于其他地区。未来,若宋参选到底,马较蔡势必被分流更多选票,陷于不利;若宋弃选或蓝营“弃保”效应充分发挥,则又会令蔡处于被动。不论如何,宋都注定会成为中台湾选战天平上的战略性砝码。(王琼)

(责任编辑:UN98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