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 > 11寻找良心消息

火兴才:自掏腰包坚持报道尘肺病

2011年12月05日15:11

 

2011年除夕,火兴才(左)在尘肺病农民工马江山家过年。
2011年除夕,火兴才(左)在尘肺病农民工马江山家过年。

  火兴才是国内首批报道甘肃“尘肺村”的调查记者之一。这些年,他一直坚持跟踪报道,希望唤起公众的关注,挽救那些处于死亡边缘、缺失救助与关心的尘肺病农民工。

  为报道尘肺病,火兴才多次深入一线采访,与农民工患者同吃同住,最长的一次5个月只回了一趟家。这期间,他因为坚持报道尘肺病,先后两次丢掉工作。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他也没有放弃对尘肺病农民工的关注,仍自掏腰包坚持采访。

“在我们这每个患者都知道你”

  火兴才最初接触尘肺病农民工是在2009年,当时他是甘肃一家报社新闻调查部的主任。这批农民工有一百多人,均来自甘肃古浪县,而且都是因为在酒泉马鬃山金矿打工患上的尘肺病。他们在找到火兴才之前,已经有七八人相继病逝。

  在获悉这一情况后,火兴才随即向报社领导做了汇报,并要求前往报道。但领导没有批准他的采访计划。

  过了段时间,古浪又传来尘肺病农民工病故的消息。这让火兴才很着急,他多次试图说服报社领导报道此事,但均被拒绝。最终,忍无可忍的他一气之下递交了辞职信,离开了报社。

  辞职后,火兴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救助尘肺病农民工的行动中。他还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了北京一家报社,并主动给这家报社派来的记者当向导,自掏腰包,实地采访。他们先后跑了半个多月,从古浪到酒泉,行程数千里,终于在2010120日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古浪尘肺病农民工的长篇报道《甘肃“尘肺村”揭秘》。

  文章发表的当天,甘肃省卫生厅就召开紧急会议,派人前往古浪核查。古浪县也成立了以县长为领导的协调小组,调查此事。

  此后,火兴才又多次前往古浪做跟踪报道,并参与发起了专门救助农民工尘肺病的公益行动“大爱清尘”,为他们筹措资金。

  一位尘肺病农民工在他的微博上这样留言:每一次行动都有火记者的身影,每一次进展都有火记者的努力,在我们这每个患者都知道你——火记者!

“救助他们,也是救我自己”

  火兴才之所以要坚持关注尘肺病农民工患者,是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

  “你不知道尘肺病病人有多痛苦,整夜坐着不敢躺下,即使跪在床上,依然喘不上气来。最后,窒息到死。”他说,“以前患病的多是国营企业职工,有医疗保障。但农民工没有任何保障,得了就只能等死。”

  来自甘肃农村的火兴才,在当记者前一直浸润在社会底层。按他的话说,“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

  高中毕业后,在家没呆几年,21岁的火兴才就和大多数同龄农民一样,开始进城打工。这一干就是十年。这期间,他几乎干遍了所有的体力活,搬运工、建筑工、矿工……也许正是这段底层生活经历,让他从心底对尘肺病农民工怀有一种极深的情结。

  火兴才说,他自己很庆幸没有得尘肺病,因为他也在煤矿和水泥厂干过,知道粉尘的可怕。他常跟别人说,“救助他们,也是救我自己。”

  2011年春节,火兴才为了跟踪采访古浪尘肺病农民工没有回家。三十晚上,尘肺病农民工邀请他去家里团年。在一个大炕上,他们围桌而坐,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一个被阴霾笼罩,许久没有笑声的家庭,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没有你们,我也许早已不在人世了!”那位尘肺病农民工很动情地对他说。

“我们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

  如今,41岁的火兴才再次陷入求职谋生的困境。几个月前,他又失去了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的机会,同样是因为报道尘肺病农民工。这家报社由于不堪压力,解散了火兴才所在的新闻调查部门,他们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在一次与网友互动的访谈中,火兴才曾坦言,报道尘肺病农民工最难的就是政府的不配合,“当地政府觉得采访报道是给他们添麻烦,是报道政府的负面新闻。一般很难得到最详实的全部数据,我们调查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

  虽然面临现实的生存压力,不过火兴才仍不打算放弃对尘肺病农民工的关注。他透露,他目前正在撰写《中国尘肺病报告》(暂定名),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尘肺病农民工的现状。(拾年)

(责任编辑:UN06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