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廉政瞭望

纪委的事:有为有不为

2011年12月07日15:01
来源:《廉政瞭望》杂志 作者:叶茂

  纪委的事:有为有不为

  ◎文/本刊记者 叶茂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广泛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纪委,其工作的领域覆盖方方面面。我们看到,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的推进或重大敏感社会事件的处理中,都离不开纪委的身影。那么,纪委到底应当是什么角色?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主业意识:种好自己的田

  2010年8月某日晚上,若干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了四川某县县城里的几家网吧,并吊销了5家违规网吧的文化经营许可证,其中一家被罚款15000元。但令网吧业主们错愕的是,前来执法的并非他们的管理者县文化局,却是该县纪委。

  纪委的角色是什么?记者在多个地方的走访中发现,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并不少见的困惑。事实上,“纪委的事确实越来越多”,是一些纪委干部的真实感受。特别在2008年中央发布惩防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后,纪委的工作内涵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预防和宣教这两块,要求越来越高”。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委的基本工作定位。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纪委经常担当“攻坚”任务或是“护航”使命。比如对经济软环境的治理、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等,“党委的工作重心在哪里,纪委的监督就到哪里”。四川省在近年来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督查之责就落在纪委肩上。这样一来,纪委的工作量也就相应大增。

  “还有一些工作,由于与纪委职能有延伸和交叉而逐渐成为纪委肩上的‘担子’。例如党务公开,这项工作以前属于组织部,现在都交给纪委了。”某市纪委综合研究室主任李一平告诉记者。当然,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督,纪委抓这块是题中之义。

  “只要是职责所在,工作再多再累,也是义不容辞。但在有的时候情况并非如此,纪委的权力被用来干了本不属于纪委的事。”李一平说。

  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有纪委干部的身影出现在了自己职能以外,或一些模糊地带。上述查网吧事件就属于纪委被临时抓差的一个典型例子。还有一些“老大难”的工作,推动起来有难度,例如拆迁、工程进度、信访难题等等,领导需要纪委这样的强力部门来推动,“谁也不敢得罪查案子的纪委啊!”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纪委书记还分管了其他工作的话,那么纪委就可能长期承担许多本不属于其职能范围的内容,如经济、招商等方面的工作。“领导的精力是有限的,管的事太多,必然削弱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李一平说,“有时想汇报工作,可三天五天见不着人。领导可能在外招商,也可能在企业调研。纪委的工作就只能等,领导没有拍板,怎么开展工作?并且从事具体工作,监督也就难以超脱。”

  在区县一级这一现象并不少见。如此一来,纪委就处于“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的状态。因此一名从事组织工作的官员建议,如果确实需要纪委书记有分管的话,应尽量给予其政法方面的工作。

  “主业意识”——宜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向辉礼提出这是纪委干部需要时刻紧绷的一根弦,在意识上有一个高要求,“首先要种好自己的田”。“纪委应当有自己的工作思路体系。”他特别强调,“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履职意识:不做场面人

  对于纪委应当“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实际上包含了为与不为两个方面,但是记者听到一名曾任纪委主要领导的退休干部的话,印象深刻。他说:“我们常年以来,‘为’这一方面,也常常没有‘为’到位,没有力度。一项新机制,在制度层面本是一个不错的设想,执行的时候却逐级减弱。”

  在基层纪检机关工作了20年的郭庆感慨,虽然现在各级都在说重视监督、强化监督,但现阶段的一些监督工作,程序到位易,实质到位难啊!有时纪委仿佛只是成了按例列席的“场面人”,让人感觉比较尴尬。

  郭庆对记者说,作为监督部门,他们常被拉去参加招投标会议,但一些时候,只是在场面上走程序。“有时候上午接到相关部门的电话,说下午就要招标,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这叫什么监督?”遇到这种情况,纪委的干部只能将文件、政策规定念一遍,对一些存疑的问题不表态。“以前有一个工程项目后来出事,翻当时的会议记录,还好当时参会的纪委干部没有签字认可。”

  查处案件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困惑。郭庆说,现在中央纪委要求“谁也不能压案不查,谁也不能瞒案不报”,地方纪委办案考核也很逗硬,保持高压态势,体现着反腐的威慑力。但在实践中一种普遍的困境是,同级的案子很难查,往往省市纪委查县级,市县纪委查乡科级,比如涉及县委书记的案件,很多都是由省纪委直接查办。“还有就是主动作为不够,有点‘后知知觉’,比如现在先网络曝光再查处的一些案子。这也说明平时的监督不到位。”

  采访中记者听到有纪委干部发出这样的感慨,纪委是反腐防腐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纪委都不能守住,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谈。

  “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这些困惑,四川省纪委研究室干部曾明奇认为,纪委和其他不同的是,需要一种正气和勇气,要敢于碰硬。他认为,要科学理解 “有效服务大局”,敢于坚持原则,拒绝“配盘”,该出手时绝不能手软。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工作督查制和考评激励制,全面、科学检验纪委干部履职情况与目标完成情况,确保纪委的角色不模糊、力度不变软、监管不敷衍、制度不走样。

  责任意识:“有为”才“有位”

  “纪委要问责别人‘不作为’,纪委就必须‘有作为’。”眉山市纪委副书记王世林认为,“首先要在党委领导下,善于向党委借势、借力、借威,拿出勇气来,通过查案来树立纪委的威信。眉山市纪委就因纪检监察工作突出而提升了纪委地位,从纪委调出去的6名干部都当了其他部门的一把手。”他强调:“‘有为’才有‘有位’,二者相辅相成。”

  纪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纪检干部的党性强不强、业务精不精、作风硬不硬,是能否干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中央纪委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也都加强了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纪检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结构有了明显提高。但基层一些地方情况仍然不够理想。记者在采访中听一名老干部介绍说,他所在县纪委干部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比例较低,年龄结构不太合理,老同志比较多,面上的培训也不够。还有一些纪检干部习惯于开会、听报告、传精神,不愿真正发力、啃硬骨头。

  他向记者感慨:“纪委力道有点‘露怯’,还有一个隐衷。”他说,“当年我调到纪委几年来,朋友就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官场的朋友,都敬而远之,叫出来喝茶吃饭还行,但是聊天就不那么随意了。毕竟,许多坚持原则的事情我们纪委还是得坚持做。”记者发现不少纪检干部都有他这样的感慨。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的局面,担当重任的纪检人如何才能以反腐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近日,履新不久的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提出了纪检监察干部要进一步强化“五个观念”,即政治观念、大局观念、责任观念、群众观念、自律观念,站在战略高度给出了答案。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