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预计今年GDP增速约9.2%

2011年12月07日15:40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作者:杨丽琼
 新民图表  制图 贺信

  驻京记者 杨丽琼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天下午在北京发布《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预测: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国内生产总值(GDP)全年增速将达9.2%左右。若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再发生显著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明年的GDP增长率将达8.9%。

  中国社科院的经济蓝皮书最早于1991年12月推出,每年出版一本,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平台,为国内外广泛关注。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今天发布的“蓝皮书”序言中说:最近,西方国家有些人唱衰中国,我们自己有些人心里也不踏实,但通过缜密研究和交叉检验,我们有一个共同感觉,虽然中国经济会有波动,但是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当然,由于目前形势非常复杂,我们遇到的问题许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所以还要密切观察形势的变化,如果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要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

  1、当前宏观调控不应是由紧转松促增长

  “蓝皮书”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作了详细分析后指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一次严重程度可以和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两次全球大危机相提并论的危机,也是在非常深刻复杂的长期因素累积基础上爆发的,所以恢复起来非常困难,也许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真正得到恢复。因此,“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思想准备,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要在全球经济长期低迷的环境下运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需不需要调整?“蓝皮书”认为,提法可以不改变,仍可以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财政政策看,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还没有超过3%,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也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有需要,也有条件,但是要严格控制赤字规模和债务余额规模,加强监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改变货币政策偏重利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忽视利用资金价格手段;特别是当前仍是负利率的情况下,应切实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改变积极财政政策偏重扩大政府债务、增加政府投资、忽视税制改革、减轻企业税赋的做法。在调控手段上,要尽量减少行政办法。

  “蓝皮书”还提出,不能再重复过去一热就紧、一紧就叫、一叫就松、一松又热的怪圈。当前宏观调控的方向不应是由紧转松促增长、防止二次探底和经济硬着陆,而应是使经济增长速度在适度回落中逐步趋稳,最好能保持在8%-9%之间。

  2、稳物价仍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蓝皮书”指出,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全年可能达到5.5%左右,预计2012年上涨4.6%。但是造成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没有大的变化,宏观调控的重点仍不能改变,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 首先,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长期外贸顺差多发的货币和2009年前后银行贷出的大量贷款还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化,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性流动过剩对我国的影响也还在发生作用。

  ● 其次,我国农业的基础不牢固,农畜产品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价格必然呈上升趋势;如遇大的自然灾害,这种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 第三,成本上升仍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劳动力人口增速的下降,职工工资必然呈上涨的趋势;另外,受宏观调控暂缓涨价的部分商品和服务,下半年可能进行调价,增加新涨价的因素。

  ● 第四,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原油、铁矿石、粮食、油料等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波动,推高国内商品的价格。

  3、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五个主要问题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五个突出问题:

  ● 物价较快上涨势头虽得到控制,但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 食品价格的周期性大幅波动越来越暴露出我国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后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 成本上升压力持续存在导致经济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 随着货币政策及时转向,这一轮物价上涨幅度有望止步于温和水平,但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可能使我国出现一段劳动者报酬补历史欠账的人工成本较快上升期,这将使我国这一轮物价总水平的回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慢,可能在3%-6%的温和通胀水平上运行数年。

  ● 房价居高不下 从2010年底开始,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限购城市名单,对照上半年31个未限购城市和39个已限购城市数据来看,限购城市的房价涨幅虽低于未实行限购的城市,但两类城市的房价同比仍然上涨4%以上。房价的现实走势没有改变社会上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没有明显减弱之前,只要房地产与货币政策稍一放松,中国的资产价格马上会疯狂反弹。

  ● 出口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可能成为我国下一阶段集中倒闭的重灾区 我国制造业PMI指数调查数据表明,制造业企业国外订单量减少,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的压力最大,我国出口的传统优势面临挑战。

  ● 国内部分地方和企业对全球经济调整的趋势性要求反应迟钝,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展不大 国内许多地区在全球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仍然在大上重化工投资项目,指望形成原材料进口、临港工业区加工、返销国际市场的重化工业国际大循环。这种经济循环对国内的节能减排危害极大,对国外则可能面临反倾销、反补贴、碳关税等各种贸易摩擦。而且当前的投资结构将固化未来数十年的产业结构,隐藏巨大风险。

  4、用工荒并不表明中国人口红利结束

  “蓝皮书”还认为,出现民工荒、用工荒现象并不表明中国人口红利的必然结束。在未来10年,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从1.92亿农村劳动力中每年转移出800万人,进而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获得人口红利,使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降到中等发达国家14%左右的平均水平。

  “蓝皮书”分析,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4300美元,如果按照30多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推算,到“十二五”结束时,可以超过6000美元,到2020年可以达到12000美元。在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并逐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应进一步加快,这就意味着农业的劳动力比重需要继续降低。

  但“蓝皮书”同时强调农业劳动力转移仍然面临着制度性的障碍。这种制度性障碍根源则在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民工虽然能够自由地进入城市务工与居住,却因没有本地户籍而被排斥在许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之外,包括极其低下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难题、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就业扶助等政府服务。

  5、目前A股市场与历史低点仍有距离

  对于证券市场,“蓝皮书”的观点是:尽管当前A股整体市盈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但这并不能作为A股市场已经见底的有效信号来看待。经济增速目前才刚刚开始放缓,盈利增速的下滑也仅刚刚开始。目前仅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水平创了历史新低,而剔除高盈利和低估值的银行业之后,A股市场与历史低点仍有距离。中小盘股和很多行业板块市盈率水平依然远高于各自历史最低水平。而从市净率水平看,市场整体也未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从长期看,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中枢不断下行很可能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首先,这是因为A股的股票供给增速持续大于货币供给增速。更重要的是,当前A股市场博弈主体的改变使估值水平对于判断市场底部的有效性不断降低,因为全流通和高速扩容使市场博弈从2008年以前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向现在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转变。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在信息、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等各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因此,虽然当前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历史低点,估值的整体下行空间有限,但仍存在结构性的压力,尤其是盈利预期下调的中小市值股票。 (本报北京上午电)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