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2011影响中国年度海外人物潘勋卓

2011年12月26日17:2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庞清辉

  2011影响中国年度海外人物

  获奖:潘勋卓

  提名: 潘勋卓 松冈环 乔布斯

 

潘勋卓。 摄影/ 本刊记者 甄宏戈

  美国潘的中国实践

  这些年轻人做的事情听起来并不复杂,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搭个桥梁,寻找一些缺教师的农村学校,再去寻找一个优秀的群体去支教。但在三年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不可能成功

  本刊记者/庞清辉

  在普林斯顿念书的时候,潘勋卓(Andrea Pasinetti)是一个有洁癖的美籍意大利人。生活用的东西要求非常干净,即使出差一天,也会带一箱子衬衫,穿过的衣服都叠得很整齐收在行李箱里。现在他经常坐着各种见都没见过的交通工具,往返在中国的城市和山村之间。一到乡村的学校,和浑身尘土的学生滚在一起,和当地老师住在潮湿阴暗的宿舍,潘勋卓的洁癖就消失了。

  潘勋卓是公益组织“中国教育行动”的CEO,也是整个机构工资最少的人——零薪酬。差旅费都是自掏腰包,还投了很多钱在机构的运营中。“中国教育行动”在北京有20多个员工。潘勋卓选了一个实惠的商住两用办公室,厨房改装成会议室,餐桌就是办公桌。

  中国假期的时候,中国工作人员放假,美国工作人员在上班,潘勋卓也在上班;美国假期时,美国工作人员休息,中国工作人员在上班,潘勋卓还在工作。

  “办公室是租的,不多用就浪费了。”他笑了,觉得自己开了个不错的玩笑。潘勋卓的中文时好时不好,一般来说上午好过下午,但是提到“中国教育行动”,一整天的中文就会很好。

  “自我一代”的乡村发现

  2007年来北京之前,潘勋卓完全没学过中文。他是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高材生,高大英俊,前途无量。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是美国政府最重要的智库之一,毕业生常常选择在政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潘勋卓在普林斯顿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新农村运动。为了完成毕业论文,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清华大学进修。从大西洋沿岸来的青年很适应北京的干燥天气。他喜欢北京的冬天,最爱在北京的冬天听着广播吃烤鸭。没过多久,潘勋卓的汉语已经突飞猛进。“我用非常普通的普通话和让人汗颜的汉语,努力研究着中国的新农村政策。”他说。

  那时,在同一个楼里,来自河南的胡婷婷正在攻读历史系硕士,来自耶鲁大学的美国姑娘温慧玲正在研究农村和环保。潘勋卓和她们常常相见却不相识。当时他们还不知道,三个人的人生很快就会连结在一起。

  汉语进修结束后,潘勋卓把论文的方向定在了中国新农村建设。为了去农村做实地调研,中文还不很流利的他在水木清华论坛发帖找中文老师。第一个来应征的是胡婷婷。

  他们的第一站是云南临沧的双江县,一个被称为“云里的县城”的地方。英国驻华大使馆在那里资助建立了一所山村小学。两个人坐飞机、转巴士、再换拖拉机,离小学还有一段距离时,拖拉机就陷在泥里怎么也动不了了,停在一片甘蔗林边。

  天已经黑了,快饿晕的两个人,借着月光,看见那所小学的校长骑着摩托车从山上下来。摩托车上放一个黑乎乎的铝盆,里面盛着炖好的土鸡。甘蔗林、月光、土鸡汤,成了潘勋卓对中国农村最深的初印象。

  从2007年秋天开始,用了半年时间,潘勋卓接连走访了云南、河南、广东、青海、北京周边500多所农村小学。潘勋卓听到最多的就是农村优秀老师招不来,留不住,通常只有20%~50%的农村学生能够通过中考。

  潘勋卓的父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医学教授,母亲在意大利的工厂供应着国际上多个知名品牌牛仔裤所需的布料。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出身不同,结果如此不同”。

  2008年年初,潘勋卓像散了架一样从农村回到清华时,他对理论不敢兴趣了,变成想实际做点什么。

  潘勋卓最先想到的就是捐钱给一些机构,让机构派优秀的老师到农村,但是没有找到这样的机构。

  他决定自己创立一个。

  这和触动温迪·库普创立“美国教育行动”的情形一样。1985年,温迪·库普从得克萨斯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学考进普林斯顿大学。入学以后,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自己觉得很简单的功课,来自布鲁克斯(纽约著名的黑人区)一所公立中学的室友却觉得很难。

  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她面前:虽然弱势群体的学生可以因为“优先照顾”进入大学,但他们此前获取的教育资源远远少于强势群体。于是温迪和哈佛毕业生理查德·巴斯创办并发展了公民组织“美国教育行动”,立志要让最优秀的大学生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

  潘勋卓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复杂,就是搭个桥梁,寻找一些缺教师的农村学校,再去寻找一个优秀的群体去支教。胡婷婷却认为这事情不可能成功。她是从河南信阳的农村考到河南大学,在别人质疑的目光中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自己定的目标是出国念书。

  虽然胡婷婷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一起走南闯北的情谊还是起了作用。潘勋卓一次次寻找清华北大的老师,寻找律师,寻找在中国做事的美国人,去咨询这件事情的可行性,胡婷婷就一遍遍地帮着准备面谈的中文资料。

  “20多年前的美国,有一个词常用来形容当时的年轻人,叫做‘Me Generation’,意思就是自我的一代,那时人们认为美国的年轻人的理想除了进投行就是进律所,总而言之,就是哪钱多哪的优秀年轻人越多。这个情形很像是当前的中国。但是,我身边聚集着不少关注社会、关注教育,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努力和改变的年轻人。”潘勋卓说。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