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陕西两老人看护5烈士墓54年 祖母寿枋给烈士用

2011年12月31日08:53
郝俊老人的老伴匡巧雁整理敬献给烈士的花圈 本报记者孙强摄
郝俊老人的老伴匡巧雁整理敬献给烈士的花圈 本报记者孙强摄

    新闻来源:西部网

  在秦岭深处的镇安县米粮镇丰河村,年已八旬的郝俊老人和七旬老伴匡巧雁,50多年来义务看护5座烈士墓,甚至家中盖新房也要建在烈士墓附近,为的是方便照看。提起与这几位烈士的渊源,那还要从50多年前说起。

  17岁时大胆阻止挖烈士墓者

  丰河村原名熨斗滩,熨斗滩边有座孟家山,郝俊老人的家就在孟家山上,紧挨着老人家土房不远处生长着十余棵高大的柏树,树下是五座坟茔。1948年3月,镇安人民民主政权一支十余人的宣传小分队来到熨斗滩宣传革命政策,为解放镇安做准备。结果遭遇国民党镇安县保警大队的袭击,5名队员牺牲,被赶来支援的部队就地掩埋在孟家山上。

  记者从镇安县有关部门查到了这5名烈士的姓名和信息

  范增祥,男,汉族,山西洪洞县人,中共党员,宣传队队长,卒年27岁。

  张小水,男,汉族,山东人,宣传队队员,卒年20岁。

  李作茂,男,汉族,山东人,宣传队队员,卒年30岁。

  张成明,男,汉族,镇安县米粮镇人,农会会员,卒年25岁。

  杨力,男,汉族,河北人,机枪手,卒年26岁。

  当革命部队掩埋烈士遗体撤退后,当地的反革命分子要挖墓,郝俊那时不过17岁,大胆上前阻拦说,人死万事休,把遗体挖出来是上天不允许的,就这样保护了烈士遗体。

  祖母的寿枋捐给烈士用

  郝俊1947年跟随地方武装参加革命,曾在石油工业部工作,1957年“反右”时因为家里的成分高,被“清除”回乡,后平反。从回到家乡的那一年开始,郝俊就开始义务看护5名烈士的墓地,后来老伴匡巧雁及其他家人都加入到“守墓人”的队伍,至今已有54年了。

  刚回到老家时,郝俊临时借住在废弃小学的一间危房里,没事时他就去照看烈士的坟茔。由于郝家的“高成分”,他不敢白天去,每逢清明节时,总是到晚上夜深人静,去偷偷祭奠烈士的英灵。

  问郝俊为啥这么做?是因为当年掩埋烈士时,有一名烈士用的是郝俊祖母的寿枋。当年的百姓对革命十分支持,即便是捐出老人给自己留用的棺材!

  而且,这还是他“还是个娃娃时,就保护过的烈士墓!”

  到了1954年,熨斗滩学校的学生们到烈士墓上种植了十余棵柏树,郝俊也多加保护,如今已合抱粗了。

  1982年,郝俊家要盖房,想到要方便照看烈士墓,他不顾家人的意见,把房子就盖在了墓地20多米远的地方。记者日前前往探访时,只见五座坟茔前面就是郝家的一片菜地,郝俊老人到外地看病去了,老伴匡巧雁说,5名烈士牺牲时都是年轻干练的小伙子,家里多年来已养成习惯,清明寒食时也在烈士墓前焚几张纸钱,告慰烈士的英灵。

  镇安县今年曾普查全县烈士墓,共查到102名有名烈士、87名无名烈士。

  本报记者孙强

(责任编辑:丁进华)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