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 > 2012年上海两会 > 2012年上海两会消息

上海人大代表群策PM2.5防治 拟提高自行车路权

2012年01月12日17:29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上海要认真做好PM2.5监测与治理相关工作,力争列为国家首批发布的城市之一。人大代表们关注:在环保监测之外,抵挡PM2.5,如何“群防群治”?

  排堵保畅要减“浓度”

  来自市环保局的信息显示,PM2.5主要来自人为排放,包括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生成。在上海,要论PM2.5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排放首当其冲。

  “无论是大型土方车、私家车,只要拥堵在路上,无一例外,喷发废气都将达到最高值,其中就包括PM2.5。”列席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华师大环境工程学教授陈振楼说,从一定意义上说,PM2.5跟道路拥堵是“近亲”,在上海只要出现道路拥堵,PM2.5浓度一定往上走。因此,优化道路交通,排堵保畅,会大大有利于控制PM2.5。

  “低碳族”降出行成本

  公共交通是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出行成本因此也已成为工薪家庭的主要固定性支出。市人大代表汪美萍算了一笔账,以三口之家为例,每人每天出行成本最低坐公交6元,每月54元;坐地铁9元,每月810元,路程较远者可达上千元,占上海普通家庭收入的很大比例。

  同时,大量乘坐公交的“低碳族”,无论是对减少城市道路资源占用,还是节能减排,都颇有贡献。“政府要激励‘低碳族’再接再厉,顺带也控制了让人闹心的PM2.5降低出行成本,都是‘硬道理’。”汪美萍说。

  重视自行车“通行权”

  “倡导绿色出行,自行车应享有和机动车同等的通行权,交通规划不应过于倾向机动车而忽视甚至堵死自行车通道。”市人大代表朱如安说,申城有机动车300万辆,减少碳排放,绿色出行,少不了自行车;但如今,因为自行车进不了申城地铁,让不少“骑车族”不得不放弃自行车。

  “自行车究竟能不能上公交,怎么上公交,还需要管理者仔细考量。”朱如安期待自行车出行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无论如何,与其事后花大钱治理环境污染,还不如事前扶持“绿色出行”。

  “政府工作报告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提到PM2.5,如今的报告表述,足见政府的治污决心。”市人大代表侯钢说,接下来,群防群治是时候了。

  本报记者 姚丽萍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