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对话陈德荣:重塑温州环境

2012年01月29日11:4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30多年前,温州以大无畏的精神开辟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天地;30年后,中国经济转型提升的新关口,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温州再次为民营经济奋力开创发展新境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献文胡作华张和平

  民间借贷泛滥、少数民营企业主“跑路”、“该不该救温州”引发争议……经历了2011年的挫折与危机应对考验后,新的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温州民营经济将向何处去?温州政府转型将向何处转?“温州模式”能否再创辉煌?带着这些话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与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进行了一番重新发现温州的对话。

  “不能把温州人‘妖魔化’”

  《瞭望》:2011年温州企业债务危机出现后,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是温州?

  陈德荣:温州一些企业出现债务危机,有宏观环境因素,也有自身原因。许多温州企业在外地都有矿产、房地产和实业投资,前几年由于部分企业扩张过快,容易导致资金链紧张。加上温州产业结构“低小散”问题突出,危机应对能力相对较差。此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信心经济,现代社会网络发达,舆论放大效应明显,一些问题企业的出现影响了社会信心,跟着就会影响银行和民间借贷资金供应。

  不能把温州人“妖魔化”。从浙北到浙南这条文化脉络上,温州老百姓的吃苦耐劳精神,创业欲望,冒险精神比较强。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温州人拥有的财富比较大。但是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投资渠道狭窄、改革不彻底、政策变化空间大的市场经济,2009、2010年银行追着给企业贷款,项目投到一半时,银行却压贷了,就好比给企业一把梯子,企业爬到一半却把梯子撤了。

  《瞭望》:改革开放30多年了,可以说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区域的温州,经济结构弊端为何仍如此突出?

  陈德荣: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引领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温州企业家积累了“第一桶金”,急需转型升级,但是本地难以提供更大的空间,难以提供形成产业链规模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台。因此大量民间资本就被招商引资引到外地去了,本地变成了创业型企业的“孵化器”,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

  结果,一方面是企业转型升级亟需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温州数千亿元的民间资本像“幽灵”一样在全国游荡。2010年温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30亿元,在浙江省排名靠后,投资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的投资总量对温州转型升级只能是杯水车薪。

  相比较而言,温州这些年经济发展缓慢,转型升级步履艰难,其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环境不佳,发展环境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不足。因此,改善温州的经济社会生态,需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要发挥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有为”作用,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制度环境,以政府转型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

  “脸面清爽才可能让人一见钟情”

  《瞭望》:2010年以来的政府转型中,温州推出了“祛疤栽花”、“互学互比”等行动,它们跟推动经济转型有何联系?

  陈德荣: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公共空间就是一个城市的“脸面”。脸面清爽了,才有可能让人一见钟情。现在温州的公共空间可以说到处都是视觉污染,马路垃圾问题、违章搭建问题、绿化带缺损问题、山体开挖问题,等等,不但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本地资本不愿意留下来,也影响旅游业和外来投资。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推进器。加快推进温州转型发展,要紧抓新型城市化这个龙头,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以优良环境聚集高端要素,以大平台集聚“大、优、高、新”项目,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温州需要拉大框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构建航空大都市,大力发展和引进产业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瞭望》:怎么看待温州社会事业发展与温州经济包括这轮债务危机的关系?

  陈德荣:相对于经济发展,温州社会事业建设一直是相对滞后的。如,社会转型滞后于经济转型,“半城市化”问题突出;社会结构转换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区域、阶层发展不平衡性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产业发展,公共品短缺;社会组织发育滞后于经济组织发展,市民社会发育缓慢,社会自我组织能力薄弱等。如果居民财富量增长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能同步,相对更容易滋生浮躁、短视的投资行为。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就是要从过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转变为与处于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相适应、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要着眼于构建现代政府治理、社会管理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以改革促发展,以体制增活力。要通过文明创建等工作,提升市民素质。

  “制度环境好,经济发展必然好”

  《瞭望》:温州以强力的政府转型推动经济转型,防止政府越权的边界在哪里?

  陈德荣:我是从企业出来的,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所以,温州一开始就明确几条“硬杠杠”:

  一是政府只做好围墙外面的事情,围墙里面归企业家,政府不要指导企业怎么干、生产什么、向哪个方向转型。当然,要合法经营,不能向外排污。

  二是政府要负责制定好政策、制度、法律,提供企业发展和转型的公共平台。政治家就是生产制度,生产公共品,优化环境的,包括制度环境、公共环境、城市环境。区域容量也是环境的问题,政府要把容量做大。从全国层面来说,关键是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突破口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瞭望》:温州的工业用地拍卖价格最高时已达到200万元一亩,如此高地价,温州将怎样去培育新的产业企业?温州经济转型的前景会是怎样?

  陈德荣:培育产业企业是市场的事情。政府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公共服务到位了,制度环境好了,我相信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好的。

  现在欧债危机没解除,宏观政策环境没有大的变化,短期内企业情况可能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不能只顾及一时一事一地一企之得失。温州的市场体制机制是有优势的,这次债务危机也给很多温商“上了一课”,相信他们会变得更成熟更坚强起来。

  为什么国务院领导把温州民营经济叫做“风向标”?因为温州的问题有先行性,反过来讲,温州也能够先走出来。2011年,温州市圆满完成了“投资总额1600亿元、投资率50%”的目标,商务区、工业生态园、现代产业集群等发展平台加快建设,一年干完了原先几年的活,在全力补上历史欠账。当然,要彻底地推动政府转型、实现环境再造,温州还只是刚起步。□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