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鄱阳湖1月份水位创60年新低 围湖别墅蚕食湿地

2012年01月31日04:59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湖水太浅,鄱阳湖部分湖段船只无法通行。
枯水危机使水文站变成一片沙洲,无法取水监测。渔民袁国华在干涸的湖面,无奈地拿起一个贝壳。
资料图 

  1月水位创60年新低 湖水面积仅为丰水期5%

  围湖别墅“蚕食”湿地 鄱阳湖建坝已报发改委

  号称“长江之肾”、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从今春开始却面临用水困难、全力抗旱的空前水危机。去年3月开始的春夏连旱至今仍显余威,随着上游来水减少和枯水期的到来,本月鄱阳湖最低水位跌破8米,创下60年来最低水位,面积只剩下丰水期的1/20。位于核心区域的九江市都昌县12万城镇居民面临饮水紧张。而在极枯水背后,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常态化缺水,且人为破坏水域的现象普遍。当地官员表示,建水闸是解决鄱阳湖水危机的当务之急。不过,这一工程能否上马,目前还是未知数。

  文、图/本报特派江西记者肖欢欢

  鄱阳湖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湖区是迁徙水禽极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然而近年来,多重因素造成该湖常态化缺水。

  开篇语:

  大江大湖,国之经脉。不论是“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还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八百里洞庭,都曾是引人入胜的地标美景,并以甘甜的水源泽被四方。然而,过度开发和工业污染已使得越来越多大江大湖处于“亚健康”状态,文人骚客诗词中的胜景已不复存在。昔日的鱼米之乡竟成为涸泽一片,守着大江大湖却喊渴的奇怪现象也不时出现,旱情也频繁在大江大湖地区肆虐。绵延中国大地的大江大湖保护现状究竟如何?如何化解大江大湖面临的“水危机”?

  近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鄱阳湖、黄河、太湖、白洋淀等江河,了解其保护、开发现状,探寻中国大江大河的可持续保护之路。

  今年为何鱼这么少,在鄱阳湖旁当了15年渔民的袁国华有些想不通。

  枯水

  12万人饮水困难

  袁国华今年45岁,老家就在鄱阳湖畔。大约4年前,那里的水越来越少,鱼越来越难打,他和妻子迁徙到偏居鄱阳湖下游的都昌县,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然而,一场水危机扑面而来。

  袁国华说,过去两年,每年约可打6000公斤鱼,收入六七万元。前年开始,他和另外9位养殖户出资50万元,承包了鄱阳湖都昌县江面的鱼虾打捞。当年龙虾丰收,年产6000多斤,他也净赚6万多元。

  但从去年11月到现在,袁国华已很少能打到鱼,很多时候只是上岸打短工挣外快。他说,去年打到的鱼大约2000斤,非但未能赚钱,反而亏了3万多元。袁国华说,每年汛期,很多鱼都洄游产卵。如今枯水期从每年11月延长到次年4月,干涸使得很多鱼不能产卵,也没有足够食物。所以,去年6月20日,鄱阳湖解除3个月的禁渔期后,湖面上并未出现百舸争流捞大鱼的热闹场面,渔民捕得的鱼数量和种类都越来越少。“今年依旧干旱,鱼可能比去年还少。”老袁船头上木桶里的小鱼是他几天的全部收获,记者看到,最大的不过10厘米,顶多4两重。“每天打的鱼连油钱都不够付。”

  “鱼米之乡”无鱼可捕,成了鄱阳湖10万渔民难言的无奈。据江西省渔政局预计,截至去年5月底,鄱阳湖渔业捕捞业受灾面积305万亩,去年干旱导致约10万渔民收入减少60%以上。未来1至3年,鄱阳湖鱼类资源仍将十分匮乏。

  而眼下就连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都已出现困难。鄱阳湖核心区域九江市都昌段水位1月6日跌至7.95米,创下60年来新低。为此,都昌县启动应急供水方案,利用5台水泵日取水3万吨,以保证居民用水需要。在都昌县水文站记者看到,鄱阳湖露出的湖床被风干,成了一片荒芜的沙洲。不少人在此放养牛羊,俨然成了牧场。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春旱的到来,预计鄱阳湖水位还会下降。

  趋势

  鄱阳湖将常态缺水

  据江西省水利厅介绍,受持续干旱和上游来水减少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1月6日8时,鄱阳湖都昌站水位7.93米,跌破1952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低水位7.99米,创60年来新低。江西省水文局监测,江西境内出入鄱阳湖的流量已是“入不敷出”。1月2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位站星子站水位为7.97米,低于前一日的8.02米,相对应的湖区水体面积萎缩至约196平方公里,不到丰水期面积的5%。

  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分析,出现极枯水位是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周边河流来水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昌县三防办副主任向爱平介绍,鄱阳湖是吞吐湖,所以枯水期和丰水期湖面面积差别很大。数据显示,在水位18米时,鄱阳湖面积是538万亩;在水位8米时,面积是30万亩。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有变长的趋势。十年前,枯水期只有90多天,但最近几年枯水期都在110~120天。去年更是鄱阳湖史上最旱的一年。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这些年一直关注着鄱阳湖。对于鄱阳湖水危机,他忧心忡忡地表示,枯水问题带来的已不是短时间内的季节性、临时性影响,而是呈现出常态化趋势。

  人祸

  围湖别墅致“缩水”

  枯水并非鄱阳湖面临的唯一威胁。围湖造地建房等人为行为,都使得鄱阳湖水体遭大面积蚕食。

  上饶市鄱阳县珠湖乡是鄱阳湖的主体水域,也是鄱阳湖湿地公园所在区域。记者近日来到该乡孤山村看到,一排连体别墅已在湿地保护区边上拔地而起,正在施工。别墅工程介绍显示,这里正在建设一个国际度假村,项目投资约20亿元。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别墅群约有20多栋,预计明年年底前会建好,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给村民带来收入。为了有足够空地,村里还填平了一部分湖面。

  而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核心保护区内严禁围湖造田,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围湖造地的情形在鄱阳湖沿岸并不少见。都昌县滨水西区开发领导建设小组办公室此前向记者证实,从2009年开始,在原来旧码头的基础上,通过围湖造景等方式,滨水西区填湖造地的土地达400亩。其中,靠近鄱阳湖区域的土地,拍卖价格达300万元/亩,堪称当地地王。这些土地除用于公园、学校外,大部分用于商品房开发。虽然围湖造地会对当地生态有一定影响,但却是解决当地土地供应紧张局面的新办法。

  记者走访了解到,鄱阳湖边上的楼盘多以“湖景房”作为卖点进行宣传。“湖景房”价格多比市区楼价高出1000~2000元/平方米。据媒体此前报道,仅都昌县滨水西区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就让当地政府获得约3亿元的收入。

  “围湖造田会让鄱阳湖雪上加霜,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都会遭到严重破坏,有可能出现去年那样的春夏连旱。”戴年华警告说。

  延伸阅读:白洋淀二十年历经六次干旱 淀底干旱时可开汽车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