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伊朗局势 > 伊朗局势消息

伊朗危机检验大国储油库 西方不声不响加紧存油

2012年02月06日17: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中有油,心中不慌”。美欧近来抡起“制裁大棒”对伊朗石油出口进行制裁,对于身陷经济和债务危机的西方,特别是部分依赖伊朗石油进口的欧洲国家来说,这股毅然决然的勇气从何而来?许多分析把目光转向美欧不声不响正在加紧的石油储备。路透社日前独家透露一条消息称,西方28个石油消费国组成的国际能源署(IEA)已经制定了石油储备计划,足以释出相当于当年海湾战争时5倍的油储。与西方国家普遍达150天以上的石油储备相比,许多新兴国家对危机的准备远远不足,按计划中国到2020年才能实现油储达90天进口量的目标。英国《金融时报》称,印度的风险更大,其消耗石油近80%依靠进口。面对可能的危机,多位中国专家认为中国应加快石油储备力度,并且将“藏油于民”作为油储的重要方面。在日本,民间石油储备达77天,相当于国家总储量的一半。

  西方不声不响加紧油储

  韩国总统李明博从2月7日开始将访问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称,李明博这次中东之行将为韩国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韩国《京乡新闻》称,韩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总进口的9.6%。如果韩国国内石油供给出现危机,政府将采取车辆交替上路、建筑物室温和照明管制等措施,而最坏的打算就是释放储备石油。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从石油危机之后开始“国家石油储备工程”,从1980年起,韩国政府分三批推进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计划,目前在九里、丽水、蔚山等地兴建了9处石油储备基地。于2010年完工的蔚山基地是整个油储计划的最后一个项目,蔚山工程总投入2124亿韩元。据悉,蔚山基地完工时韩国战略石油储备为1.2亿桶,韩国计划到2013年增至1.41亿桶,足以保证韩国158天的石油消费,远高于国际能源署的90天低限。

  不仅是韩国有蔚山这样的油储基地,美国也在悄悄兴建新的石油储备中心。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偏僻小镇库欣,近来拥入大批工人,从焊工到坐在X射线车里的油罐检验员,大批工人的到来让这个仅7800人的小镇爆满,多数工人只能住在临时活动房里。英国《金融时报》去年12月一篇描述这个新兴小镇的文章称,到2012年底,这个小镇周边的油罐容量将高达7900万桶,与全球石油日产量不相上下。而对于为何兴建如此多油罐,美国蓝骑士能源公司CEO詹姆斯·代尔讳莫如深:“我很难合理地解释为什么要建造更多的油罐。”该公司拥有640万桶的石油储量。

  不过,路透社日前公布的一条独家消息似乎透露出一些端倪。该消息引述一些行业消息人士和外交官的话称,西方国家已经制定一项计划,一旦伊朗危机爆发,西方将释出创纪录的石油储备,可以完全替代因为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而出现石油出口短缺。据称这一消息来源自国际能源署(IEA)日前的一次高级会议,会议称西方能每日释放约1400万桶石油的石油储备,这一规模将超过当年海湾战争时IEA最大释储规模的5倍。在1974年石油危机后成立的IEA迄今仅三度联手动用过石油储备,最大的一次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当时每天约430万桶石油供给被中断,而目前伊朗原油日出口量约260万桶。

  石油储备,国家实力的角逐

  “我,W·G·哈丁,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凭借法律授予我的权力,把目前尚未依法登记、承租或使用的下述地区……从公有土地中划分出来,作为海军油储。”1923年,美国总统哈丁颁布第3797A号行政命令,建立了阿拉斯加国家油储基地,从而开启国家石油资源基地储备的先例。

  石油安全一直是工业化国家的心头大病。二战时日本就是被美国的能源禁运逼得铤而走险发动珍珠港袭击;纳粹德国的许多军事行动也是被石油所逼迫,如为夺取高加索油田而转移进攻方向,最终导致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战争后期德国不得不靠工业酒精和“液化煤”维持。1973年,阿拉伯国家为报复西方支持以色列,发动“石油战争”,导致西方战后最大经济危机。对此,美国为首的主要工业化国家组建国际能源署,敦促各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并协调“突发事件引发石油供应中断”时,各成员国间石油的供应与储备。

  由于伊朗与西方目前的关系持续紧张,各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石油究竟储备多少合适,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通常视各国的实际需要和储备能力而定。国际能源署规定,成员国的石油储备应当是相当于该国90天原油或成品油净进口量。但美国、日本、欧洲等许多国家的石油储备都大大超过了IEA规定的90天。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由联邦政府能源部组织实施,由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两个州内、沿墨西哥湾一带的5个地下储备基地构成。美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高达7.27亿桶,商业原油库存也有3.5亿桶。现在,美国各地的原油储备仓库已经接近存储能力极限,据称足够满足国内158天的需求。另外,每天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美国各石油公司油轮相当于储备8000万桶原油,等于全世界一天的石油产量。美国巨量的石油储备,成为美国实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欧洲,多数国家都制定法律,要求储备应能满足90天的成品油消费。为了节约储存费用,欧洲石油储备中更多的是成品油。德国现有储备大约50%是成品油。法国还把10%的石油储备在本土以外,通过政府间协议的方式进行。

  日本的石油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去年东日本大地震以后,多座核电站关闭,因此日本对石油储备更加重视。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已经相继建成了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除了十大基地,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18处石油储备设施。《日本经济新闻》曾称,日本的国家石油储备量达到103天的原油进口量,与民间石油企业石油储备量相加,相当于184天的原油进口量。石油储备要耗费大量外汇,一般企业很难负担得起,为此日本政府专门设立“日本石油公团”,支援民间企业储备石油。

  西方从不轻易动用储备油

  尽管石油储备充分,但西方在确保石油供应多样化的同时,从长远着想,开始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日本时政类杂志《AGORA》今年1月刊的文章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美国早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就制定“新国家能源战略”:计划至2030年将美国整体对石油的依赖度减少至40%以下,其中运输部门对石油的依赖度减少80%。文章呼吁,日本现在应考虑彻底消除运输部门对石油的依赖,留给日本生存的道路就是“脱石油”。

  实际上,西方国家对动用石油储备也十分谨慎。在美国,只有在“进口石油或国内石油出现供应中断或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总统才可以动用石油储备。一旦决定动用,效率非常惊人。从开始决策到投放市场,只需13天。美国最多可每天投放430万桶储备,持续158天。美国甚至在打响伊拉克战争前后国际油价高企时,也能顶住压力,丝毫不动用石油储备。截至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在1991年发动“沙漠风暴行动”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来袭情况下动用过两次。

  中印石油家底引关注

  “较富裕的石油消费国储备可以起到抵御全球市场动荡的缓冲器的作用,我们也必须敦促中国和印度加入新的全球石油储备协调释放体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专家列瓦伊日前这样公开表示。他说,随着石油需求转向亚洲,应对石油供应冲击的责任也必须随之转移。但没有人真正清楚,中国对中东目前的危机会做出何种反应。人们也不清楚,他们将如何应对油价的大幅上涨。

  不久前,菲律宾要求本国石油企业维持足够30天使用的储备量。英国《金融时报》称,菲律宾此举是迄今最为清晰的信号,表明亚洲新兴国家面对危机正力求改善各自的石油安全形势。德意志银行石油分析师日前发表题为《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野心》的报告也称,最近中东的事件“进一步突显战略石油储备对中印两个新兴大国的必要性”。在上一次海湾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时,中国还是石油净出口国,而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印度是第五大石油进口国,排在韩国、法国和英国之前。但中印两国都不具备西方国家那样的战略储备。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国家已经被经济、金融危机困扰好几年,因此想趁这个机会收拾伊朗,成为其转移危机的出口。而西方国家巨量的石油储备,无疑为它们这么做增添了不少底气。

  刘明说,中国从5年前开始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战略基地,比如在黄海等地,但目前我国石油储备只够现在能源消费45天。他认为,除了应该加快石油储备力度外,更应重视“藏油于民”。目前中国油储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民间储备很少。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油专家称,中国拥有8万余家民营石油企业,“家底”超过万亿资产,拥有储油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油库至少10座,但由于没有油源,这些具备相当规模的油库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法律身份不明晰也构成“藏油于民”的先天不足。他说,实际上,“藏油于民”已成为各国石油储备主要方面。欧美、日、韩等国的石油储备都有民间组织机构的参与,并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德国施行“联盟储备”机制,官民联盟储备量、政府储备、民间储备比率为57∶17∶26;日本民间石油储备达到77天,占据国家总储量的46.4%。(记者 纪双城 青木 丁大伟 李珍 赵毛兵 陶短房 徐盼)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车洁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